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的基于递归计算的像素级立体视频传输失真模型没有完善的预测参数求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频传输失真模型的自适应立体视频预测参数的求取算法.该算法根据立体视频时空域特性,确定未丢失的帧间编码宏块采取的运动估计方法,并采用时域或者视间视差补偿的方式确定端到端预测失真及隐藏失真,进而确定时域和视间预测参数.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预测参数固定取值算法相比,各视点的失真误差都有所减小,且对各种特性的序列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码率控制技术是视频编码与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负责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之间的协调,在视频压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视频压缩编码的码率控制技术,根据所采用的率失真模型,详细讨论了MPEG-2、H.263、MPEG-4和H.264等视频编码标准中的一些典型的码率控制算法,对重要的码率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关叙述,并对码率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由于立体视频的数据量巨大,不便存储和传输,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其压缩效率,降低传输的码率.文章分析了立体视频左右通道间恰可察觉失真的关系,基于立体掩蔽效应提出了非对称立体视频编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解码重建图像主观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右视点视频编码的码率节约了11.45%~18.69%.与传统立体视频编码模型相比,该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立体视频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多视点视频编码中宏块模式选择带来的编码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宏块模式选择快速算法.首先分析了最优模式选择的统计特征,接着根据宏块的亮度信息对图像进行区域划分,进而对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模式,以达到快速找到最优模式的目,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亮度绝对均值差的宏块模式选择的快速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算法在保持率失真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编码速度比多视点视频编码校验模型JMVM提高4.14~9.83倍.  相似文献   

5.
鉴于传输丢包会严重影响视频重建质量,甚至大范围传播错误,因此通过研究视频通信质量与传输丢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适合网络丢包特性的立体视频传输失真模型.该失真模型结合了快速宏块级失真估计方法及帧间宏块拷贝和视点间宏块拷贝的错误隐藏方法,可在丢包信道下快速估计宏块级的立体视频传输失真.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宏块级立体视频传输失真模型准确度较好,可为立体视频传输失真估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借鉴,对立体视频通信质量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字视频中量化后的残差DCT(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常用来作为隐写嵌入的位置,而直接在DCT域上隐写会导致视频帧出现失真漂移现象,使视频质量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H.264/AVC视频,研究了基于纹理特征的帧内8×8亮度块上的隐写模型,将8×8块和4×4块上的隐写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264视频防失真漂移隐写算法.与已有文献中的隐写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隐写算法在PSNR平均仅降低1.94dB的情况下,隐藏容量平均提升30%.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H.264/AVC视频隐写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视频隐写算法对视频质量和码率影响较大等问题,结合H.264编码标准的宏块分割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视频隐写算法.该算法对原始载体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判断其是否为非平滑块,再对帧做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根据H.264/AVC编码的宏块分割特性得出的分块大小选择合适的嵌入量,在DCT块的低频区域进行嵌入.实验结果表明,进行秘密信息嵌入后,对视频序列的影响较小,亮度分量的峰值信噪比(PSNR)值平均下降约1.323dB,隐写分析平均检测率为35.73%,算法的平均嵌入容量为417b/帧,对码率影响仅在3%以下,攻击后提取秘密消息的相似度(SIM)值在0.79以上.因此,该算法对视频质量和码率影响较小,并具有抗噪声、滤波攻击,隐写容量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 MPEG- 4对多媒体信息描述的新压缩标准 ,在深入研究尺度小波变换和嵌入式小波零树压缩编码原理的基础上 ,探讨了两种基于小波零树编码的具有连续分辨率的改进视频编码方法 .尺度小波零树编码将低通子带独立编码、其它子带多尺度零树熵编码 ,实现了自然 /合成视频信息的空间 /质量尺度完全可调 .尺度自适应运动补偿小波算法运用自适应步长来减少暂时冗余 ,保证了变码率下的视频传输质量 .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立体视频传输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根据人眼的立体掩蔽效应,提出了基于感知的右视点质量可分级编码算法.该算法将宏块分为3类:平坦块、纹理块和边缘块,通过不同的量化步长使得右视点图像块的质量可分级.实验证明根据左视点的图像质量,右视点在人眼感知范围内码率减少25%~37%.该算法能在人眼主观察觉范围内很好地提高码率,进一步消除人眼立体视觉冗余.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结合图像边缘方向信息4×4亮度块和16×16亮度块之间选择的2个特点,对H.264的帧内预测算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和H.264校验模型JM86相比,图像编码质量和输出码率基本保持不变,但编码时间却明显少于校验模型JM86.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H.263协议的极低码率视频编码系统的一种具体实现,详细地讨论了码率控制算法和运动估计的搜索算法.其中该系统采用的自适应码率控制方法,能够动态地控制码率到指定的数值.提出的一种局部最优搜索算法,与全局最优搜索相比,大大地减少了搜索时间,而信噪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TM5码率控制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DCT域计算帧和宏块复杂度方法;同时取消了TM5中多个虚拟缓冲区,仅保留唯一缓冲区以平滑码率的波动.仿真结果表明:与TM5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场景切换时视频质量,而且也保证了虚拟缓冲区的一致性,防止缓冲区的上溢和下溢.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彩色图像的编码方法MC-AoB,该方法将一幅彩色图像分成多个通道分别独立编码.当码流长度有限时,在通道间进行了优化分配,使得各通道的失真度大体相等.在通道内部,采用了块间剪裁算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找到最适合的剪裁点集.对于通道内小波系数的编码,改进了JPEG2000里的算术编码方法,加入了游程编码的思想,在降低编码复杂度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压缩比.另外,该算法并行性较高,可以并行执行.模拟实验证明,在码流长度较小的情况下,MC-AoB算法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深度视频的不连续性会影响其编码效率以及虚拟视点的绘制质量. 为增强深度视频的连续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空变换的深度视频处理方法: 首先检测出深度视频中的运动对象; 其次将彩色视频和对应的深度视频进行时空变换, 对运动区域和非运动区域在时间方向上进行不同强度的平滑处理; 最后对平滑过的深度视频进行重建. 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的处理方法在保证虚拟视点绘制质量的同时, 能够节省14.89%~47.48%的码率.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容错图像编码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图像压缩编码中复杂度较大和将图像分成多个小块而带来的图像重建中有分块痕迹等问题,在子带位平面编码(SBC)算法中加入了与图像无关的率失真优化编码并采用虚拟分块的方法,对SBC算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缩倍数和相同误码率情况下,本算法与传统的图像压缩算法重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0~1.5dB。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丢失不同帧对立体视频质量的终端感知影响不同, 因此提出一个面向内容感知的帧重要性区分模型. 根据立体视频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及视频帧之间错误扩散的特性, 新模型从帧丢失引起的当前帧的错误隐藏失真和帧丢失引起后续帧的错误扩散失真两方面来计算帧重要性. 实验结果表明: 新模型能够在编码端准确地估算各帧对终端感知的重要性, 对不同运动剧烈程度和视差大小的立体视频序列都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