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一)过去的情况自从学习了苏联的教学原则和环节后,几乎每堂课我都运用着复习提问这一环节。特别在使用五级分制的记分法之後,更感觉它的重要。自己认为复习提问的题必需经过考虑拟定,并且题的内容要具有启发学生运用思考的成分。自以为在思想上是比较重视复习提问的。现在回想起来,问的题目绝大多数是上一堂讲的,比较简短用两三分钟即可答完的。例如:在高一讲完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后,下—堂讲氯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丁革兵 《化学教育》2010,31(1):46-48
“一题两讲”是讲评课课前学生分组研究、课上学生先讲、教师再讲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一堂新课程高三化学讲评课“一题两讲”之课例的分析,说明了“一题两讲”的操作与方法,阐述了“一题两讲”能引导学生尤其是化学学习困难学生主动参与讲评课,能提高新课程高三化学讲评课效率,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课堂“复习旧课”的环节,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专家叶布绍夫在北京机校所作“课时授课计划和教室日志”的报告中指出:“复习旧课对学生所以需要是因为:这种经常的课都有提问,使他们有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经过半年来的摸索和听到学生的反映是:迫切需要在上课时,进行多种多样的提问,使学生容易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不断地将新旧知识巩固地联系起来。所以我体会到复习旧课是在  相似文献   

4.
化学通报1956年12月登载了张希谦、张振麒、周从弼三位老师发表的关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巩固的化学知识的文章。我很同意他们的看法,就是抓紧课堂上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来贯彻巩固性的教育原则。但是,在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中如何贯彻巩固性原则,我有不同的意见。张希谦老师对如何进行课堂提问没有具体提出内容来,而张振麒和周从弼老师则提出了在每一节课的复习旧知识环节中一定要提问前一节的知识,我认为这样做未免有些机械。侭管前一节的知识和新教材是有联系的,但也未免有点公式化。我的意见是:课堂提问不仅为讲授新知识作基础,也不单纯是为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必须还要结合学  相似文献   

5.
王凤君 《化学教育》1996,17(8):18-19
一节课的引言就是我们常说的授课的开始部分,本文所谈的引言只是与本节课所要讲的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部分。而有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等内容在本文不予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一堂课中有学生系统地听老师讲,老师总结概括,以及课堂巩固等过程。这样,新知识在脑中就有三次重现,加上课后复习和作业,学生获得的新知识基本上已巩固了。而第二次上新课前,又进行课堂提问,可说是对教和学的一种必要的检查。另外课堂提问,还负有承上启下,由旧而新的使命,因而就显得更为必要。由于前后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因此在提问的方法上就不能一律。同时检查知识应从多方面着手,故提问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现在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种方式简介如后: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我们化学教学组,由于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或学生实验,一般的都完成了。但是,学生还存在着,老师怎么讲就怎么作,和只注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重视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分析现象的本质等问题。我们为了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技能,贯彻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原则,便决定加强实验课。我们也研究了一些办法,例如利用实验进行提问和巩固,做课前实验或留实验作业等。同时,也决定了用实验进行测验。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增加了实验测验课。现在将一年来试行结果,以高三的一次测验为例写出,供大家研究参考。二、进行的经过 (1)计划:高三有机化学在教学计划中分四个单元,即烃、烃的衍生物、醣及含氮有机物。我们计划在第二、三、四单元讲完后,各举行一次实验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着手。在这里,我仅就在化学(及矿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请同志们指正。1.在揭示课题前或揭示课题后,根据课文重点,联系旧课,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过了“相似元素的族”这一节,接着讲“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时,我提出如下的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卤族、氧族和氮族之间有若干相似之点,这说明这三族元  相似文献   

9.
周期律是一个自然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化学元素归纳成有关的小组。在每一小组内,元素的性质和它无数化合物的性质,都严格地遵守按照原子序依次上增的顺序而逐渐地变化着。这就使得本来很复杂的物质世界有了科学的分类。无疑地,这对化学的发展是极关重要的。在周期律未发现以前,化学元素被看成是彼此没有关联的东西,化学研究只限于对无数零散的个别事实的无规律列举。自伟大的俄国化学家Д.И门德雷业夫用他超人的智慧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律以后,才结束了化学上这种混乱的状态,使化学正式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周期律的化学研究上的指路明灯。它有力  相似文献   

10.
一、先弄清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深刻的体会到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好处也多。分别的说,有下列的几个主要方面:1.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2.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帮助学生巩固已得的知识;3.能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坚持学习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4.能为讲授新课打下良好基础。二、正确地拟定提问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我常常根据以下几个原则编拟各种问题:1.注意联系学生的知识。如讲“水的组成”时,在进行新课前,提问过去讲过的“定组成定律”和“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它的分子式怎么写”。这就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利用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既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又可以巩固旧知识,进而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也促使学生经常注意记住那些学到的知识。2.多提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如,我在讲完“中和反应”以后,提问了“什么是中和反应,举例说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这个反应的本质”。只要学生弄清这个问题,其它所有围绕这个问题的枝节部分  相似文献   

11.
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自然规律的发现促进了各门科学的发展,对现代科学的很多部门如化学、物理学、地质学、结晶学等的发展,周期律都曾作出过贡献。在发现周期律的同时,门捷列夫就用一简明的、清晰的形式表现了这一客观规律,这个形式是以一个表格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周期表。周期表不仅使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得到了方便,同时它也帮助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随着科学的发展周期律的内容不断地被充实或改进,相应地表达这一自然规律的表格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变更与改善,每一新形式的出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周期律内容和广泛应用周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盐及其制法’里,所讲授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也是很有系统的,当初讲几节或当每节讲毕之后,因为通过演示或实验的讲授,一般同学们大都能领会和记忆的。但是,当请完全章之后,每因为材料较多,对于某一些重点或部分关键问题。还是会有少数同学感到困难的。为了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全章的知识,并使之综合化和系统化,在讲完这章之后应当上一堂复习课,将这一堂课进行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首先,我根据了凯洛夫的教育学第六章第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从检查学生的知识质量,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学生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确实不算少,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有机地把它们串联起来却感到相当困难。就高中的学生来说,在鉴别物质的技巧上有不少困难。当你把一组性质近似的物质交给他们去鉴别,有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差,在实验中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通过这些问题使我检查到过去的教学在某些问题上是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学期开学初再次学习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说明,重点讨论了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的问题。分析到学生在化学知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教师没有很好地上好实验习题课是有关系的。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习作业对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化学上的重要事实和理论,…使他们获得使用物质、鉴别物质的技巧,都是有重大的意义的。”这一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并决定从这一方面着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当高二讲完了“氮和磷”这一章后,我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有准备的上了一堂具有复习性的实验习题课。本课的目的是“巩固、复习旧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在实验方面有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在课程内容上是取材于该章习题的第3,7,12,14,16,五条,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其内容有:  相似文献   

14.
Ⅰ.从旧课引入新课在检查知识时提问一位同学:“氮气和氢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化合?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待学生回答并分析后,在黑板上留下学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N_2+3H_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_3然后告诉同学:现在我们来研究氮的氢化物——氨的工业制法,从而引入新课。Ⅱ.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讲课开始时,我先启发学生回忆氯和氢化合,硫和氢化合时所需要的条件,然后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氯和氢气为什么要这样的条件才能生成氨呢?”这时我便进行如下的分析:“我们知道加热能促进某些物质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讲过化学通报1956年,10月号关于“初三化学绪言教法的研究”一文以后,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跟胡国华同志商榷。原文“这一课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能够想到这一点是对的。至于如何达到这一点,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科学兴趣和学习态度,为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打下基础,则需要有切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活动。奚尤什金的教学法指出“在开始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里,即使是很小的失败,也可能使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发生很大的困难。但是,反过来、内容丰富和组织得很好的课,却能巩固和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根据这一点,胡同志这一课的教学是难以达到的,表现在如下的几方面: (一)从这课的目的“是通过世界是不停的永恒  相似文献   

16.
徐慧贞 《化学教育》2014,35(19):36-39
从学生自主提问的价值层次出发,着重从课前预习、课中激问以及课后反思3个层面,研讨了化学教学中引发学生自主提问的若干策略,并简述了学生养成良好提问习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教学改革小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克勤 《化学教育》2002,23(2):25-25
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中等师资的历史重任。“化 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对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 科所不能替代的。但对这门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学生兴趣不高,重视不够。从教师教学来 讲,由于这门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一门不太好教的课。正因 为如此,怎样搞好“化学教学论”的教学,是本专业的任课教师都在努力探讨的一个现实课 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现行“化学教学论”课教学改革的“六字”要点 。“化学教学论”课的教学,一…  相似文献   

18.
化学讲评课是在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合理安排化学讲评课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知识。对化学讲评课时间安排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讲评课存在的必要性,考前复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等学校中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任何人不论他将来从事什么活动,都是需要的,但是只有当人们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的时候,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大家知道,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旧知识如果还没有巩固,学习新知识自然会有困难。学生只有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地掌握了之后,才能够顺利地获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巩固性原则,对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世界上物质的种数是那样地多,我们虽然不一定每一种物质都一一要加以研究,而只要研究一些对人类关系较大的且具有代表性的物质,但即使这样,所要研究的物质种数还是很多的。而且每种物质都有它自己的成分,特  相似文献   

20.
综合技术教育应该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一切简单的工具的知识、技能与熟练技巧。因此我把羧酸一节教材依照“化学通报”所介绍的材料分为二节课来进行讲授。为了要配合所讲的内容进行对旧知识的复习以形成科学的系统性,进而使对新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依靠实验来讲清生产过程及原理,在讲这节课以前组织高中二年级每班一人组成的九人课外小组来进行装置教具、试验及绘流程图,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