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动量定理可计算出链条堆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结果表明在这个下落过程中链条的机械能不守恒。链条堆下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下落部分会带动静止部分一起运动。本文认为正是这个特点,链条堆在下落过程中会有机械能损失,机械能不守恒。并利用运动物体带动静止物体一起运动的牵引模型,分析了在此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机制。利用这种损失机制,计算得到链条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计算结果与利用动量定理算得的能量损失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抽气机与牛顿管配合,可以演示出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管内充满空气时和管内为真空时下落的情况。然而,用牛顿管作演示之时,有一缺点:即演示者将管急速翻转,让管里的三种物体(金属片、软木、羽毛)同时下落时,观察者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急速”翻转的动作上,待至认真观察物体下落时,三个物体早已落到管的底端了,因而无法看清对比不同的物体的下落情况。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使得观察演示的学生注意力能集中在管内物体下落的情况,在管内  相似文献   

3.
张文英 《技术物理教学》2003,11(1):26-26,46
自由落体运动处于第二章的最后,其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且加速度是g.难点是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即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教材中讨论过物体下落这类运动.如图1所示,物体受到动力F和阻力f,F不变(在下落运动中F=mg),f与速度v成正比,f=kv是变力.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空气浮力和阻力情况下,对垂直下落物体运动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比萨斜塔铁球下落及雨滴下落两个运动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下落的运动。如果在空气中作实验,一般来说,由于下落的路程都不会太长,因而空气对下落物体的阻碍作用不显著,可以略去不计。所以也往往把它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为了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和求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北京教学仪器厂曾经在1961年生产了一种“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器”,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上运动,主要是物体的运动,例如,人抛物、马拉车、石下落、弦振动等.现在我们知道,人抛物的力、马拉车的力、绳子和弦的张力等,都是分子间力,也就是有效电磁力,只有导致物体垂直下落的地心吸引力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与天上力对应的地上力,因此,本节主要讨论与物体垂直下落有关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  相似文献   

8.
自由落体运动是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的新知识.自由下落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学生的思维定势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如何既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又能让学生从理论上顺利学到新知识呢?笔者认为讲好这节课的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确定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观运动是万物的本性。西方有一句谚语:“对运动无知,也就是对大自然无知”。物体从空中下落的运动,自古就引人注意。例如,花瓣、果实和枯叶等从树上掉下。正是基于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感性经验直觉地认为,物体下落得快慢与其重量有关,他说:“正如一块铅或金或其他任何有重量的东西的下落速度正比于它的大小一样”,“如果一物体比另一同体积物体更重的话,也会落得更快”。亚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物理学》第四卷第八章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看见一个己知重物或物体比另一个快,有两个原因:或者由于穿过的介质不同(如在水中、土中或空气中),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中,常有学生提出:“如果从地面向下打一个洞,能直达地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2,从洞口下落的物体越接近地心时,R减小,万有引力将增大,物体重量变重,当物体到达地心时,R=0,所以物体重量就会趋于无穷大”.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肖国宏 《大学物理实验》2000,13(3):31-33,37
变化的磁场在导体内会引起涡电流。本文分析了磁体在导体管内下落这一现象,推导出磁体匀速下落的表达式,并介绍利用这一现象测量物体的一些物理量。  相似文献   

12.
流体的粘滞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中有求解物体在流体介质(如空气和水)中运动的问题,如船在水中的运动,小球在空气或水中下落时的运动等.在这类问题中,什么情况下流体的粘滞阻力可以忽略,常使学生产生疑问,而教师又很少解释清楚.下面以小球在流体介质中下落力例,讨论粘滞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是物体自由下落时,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这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最速降线轨道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获得最速降线教具.再通过轨迹追踪软件Tracker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轨迹、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析图像发现加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并探究了从不同高度下落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证明了物体从最速降线的不同位置下落具有等时性.  相似文献   

15.
当具有磁性的物体靠近或远离闭合线圈时,由于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在其内部会产生感生脉冲信号,借助数字存储示波器实时采集该脉冲信号.分析该信号的时间间隔即可获得物体下落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以及验证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提问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问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问题没有启发性等.本文就教师在有效问题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提问点的选择①在重、难点处设问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在一节课的重、难点处设置问题.重点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教师就要在此处设置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此处设问,可以分解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找到发问点.首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枚硬币和与其大小相同的纸片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得到什么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什么有关.然后,观察将纸片揉成纸团与硬币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有什么结论,为什么与前一个实验不同,再接着问学生:“此时,你们认为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完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样,通过问题和观察,学生逐渐清楚的知道,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与它受的空气阻力有关,与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7.
引力势能的系统共有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以物体—地球系统为例: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思维,把物体的重力势能看作是物体本身所有,不能有意识地把物体与地球联系成一个系统来考虑,对于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引力作用而具有引力势能的事实感到抽象,因而造成对引力势能概念的片面理解.如果对这一概念加以量化处理,以数据说明问题,可有利于对它的充分理解如图所示,设物体与地面相距为H,物体自由下落到地面所通过的位移h,与此同时,地球受物体吸引而向物体运动所通过的位移为h,因此可得关系式:H=h+h   (…  相似文献   

18.
测“g”的一种方法谢振镳(鞍山钢铁学校114002)让物体自由下落,根据公式h=gt2,利用数字毫秒计计时,测重力加速度g,原理简单,但精确度很差.因为,无论你怎样精心操作,都难以实现初速度为零的条件,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一微小距离后才能挡光触发计时,...  相似文献   

19.
竪直上抛物体运动是属于匀减速运动,它的运动规律由下面两式决定:V_t=V_o—gt,(1) H=V_ot—(1/2)gt~2。(2) 在应用上述公式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公式不仅适用于物体上抛至最高点的匀减速运动过程,而月。也适用于物体抛至最高点后,再下落的匀加速的运动过程.也就是说,适用于坚直上抛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即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2)式中V_t表示物体运动t秒末的即时速度: 甲.V_t>0,则V_t与V_o同向,物体在上升过程; 乙.V_t<0,则V_t与V_o反向,物体在下落过程。(3)式中H表示物体对抛出点的位移: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 (共 54分 )1 . (4分 )由空中垂直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 f与空气的密度ρ、物体的有效横截面积 S、下落的速率 v的平方成正比 ,阻力的大小可表示为 f=CρSv2 ,其中 C为阻力系数 ,一般在 0 .2~ 0 .5之间 ,ρ= 1 .2 kg/m3 ,物体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将达匀速 ,这称为终极速率 .试估算质量为 80 kg、有效横截面为0 .6m2的某人从高空跳下 ,他下落的终极速率v终 = km/hr(千米 /小时 ) .解 :当 f =mg时 ,v终 =mgCρS=80× 9.80 .3× 1 .2× 0 .6= 60 .2 m/s=2 1 6km/hr式中 C取 0 .3.2 . (5分 )有一半球形光滑的碗 ,小球 I在碗的球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