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离子交换膜的化学稳定性离子交换膜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遭遇到各种化学试剂的浸渍,所以它的化学稳定性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交换膜使用的寿命和使用的范围。离子交换膜是由离子交换树脂和黏合剂相混和而成薄膜,所以它的化学稳定性也是分别由离子交换树脂和黏合剂所决定。制作阳离子交换膜的聚乙烯苯磺酸树脂和制作阴离子交换膜的聚乙烯苯三甲季胺树脂都是比较稳定的离子交换树脂。在浓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里,在常温下都不起变化。聚乙烯苯磺酸遇稀硝酸亦稳定,但聚乙烯苯三甲季胺易被氧化。并且不耐温度特别是变成(?)H-式后即使在常温下也渐渐分解:  相似文献   

2.
以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膜为催化剂,得到二苯醚与壬烯反应合成单壬基二苯醚的适宜反应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70℃,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二苯醚的0.2%,n(二苯醚):n(壬烯)=1:2,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单壬基二苯醚的产率可以达到48.3%。该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未见降低。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基磁性离子交换树脂 Ⅰ.树脂粒径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Fe_3O_4或γ—Fe_2O_3粉末的黄原酸纤维素钠(粘胶)分散于高速搅拌下的油中,在80—100℃脱水成形,可得拉径<150μm的磁性树脂。研究并论述了磁粉、油类、表面活性剂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树脂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球状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可由下列方法制成:(1)甲基丙烯酸甲酷与不同黄的55%苯二乙烯溶液共聚合.随用酸或碱水解之。(2)甲基丙烯酸与不同量的55%苯二乙烯溶液共聚合。(3)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酯,与55%苯二乙烯溶液共聚合。由第一法制得的树脂交换量不高,很明显是因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二乙烯的共聚体不易水解的缘故。由第二、第三法制得的树脂交换量很高且表面是不透明的。这可能为通称的“玉米花”聚合体。这些树脂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研究或工业流程监控中,一般均采用玻璃PH电极来测量pH。但玻璃电极不能用于含氟化物的酸性溶液,在强碱性溶液,它也有不同程度的钠干扰,因此,研究其他类型的pH膜电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决国内生产实际中的有关分析问题,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pH电极。本文重点介绍离子交换树脂膜电极的研究结果。仪器和试剂仪器:Accumet 750选择性离子自动分析仪(Fisher Co.美国),709 YP-24型粉末  相似文献   

6.
以林可霉素与硝酸汞配合比为1∶1的配位化合物作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林可霉素-汞修饰树脂膜电极,并对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探究,得到了良好的电极响应曲线,响应斜率为[(5)(8)].8mV/pC,线性范围达4个数量级,检出限为[(1.0)(\327)(10)]-5mol/L,十多种常见无机离子与一些辅料对电极基本无干扰,可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定市售注射液中的林可霉素主含量。  相似文献   

7.
镶嵌离子交换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良  李明 《化学通报》1991,(4):6-9,29
镶嵌膜的概念首先是由 Sollner 通过对生物细胞的研究而提出的。均相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膜因只有使其与膜内固定离子符号相反的离子透过的特性,而不能使电解质透过。由于镶嵌膜具有使阳、阴离子各自独立透过膜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交换和焙烧等方法,对我国CXN天然沸石(STI型)进行改性.应用化学分析,粉末XRD,TG/DTA,~(27)Al MAS NMR,~(29)Si MAS NMR,低温N_2吸附等方法表征相关的结构、离子交换等性质.CXN沸石的晶胞组成Na_(0.2)Mg_(0.1)Ca_(8.4)[Al_(17.2)Si_(54.8)O_(144)]·65H_2O,属富钙型.经离子交换脱出Ca~(2 )后的沸石在焙烧过程中伴随有骨架脱铝,骨架的热稳定性已由原样的500℃以下提高到700℃以上.交换改性后的沸石,呈现反映该沸石微孔特性的Ⅰ型氮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9.
庄惠生  张帆  王琼娥 《化学学报》1995,53(2):168-172
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由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形式),转换成N-(β-羧基丙酰基)异鲁米诺(简称CPIL)化学发光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试液中的阴离子将树脂上的发光剂阴离子(CPIL^-)交换出来与H~2O~2-Fe(CN)~6^3^-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强度与试液中的阴离子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离子交换测定技术,应用于CI^-,Br^-,NO^-~2,NO^-~3,SO^2^-~4等阴离子的测定,对不同的阴离子检测限为8.0×10^-^7mol.dm^-^3-1.4×10^-^6mol.dm^-^3,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极(1×10^-^6mol.dm^-^3-1×10^-^4mol.dm^-^3).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由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形式),转换成N-(β-羧基丙酰基)异鲁米诺(简称CPIL)化学发光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试液中的阴离子将树脂上的发光剂阴离子(CPIL)交换出来与H_2O_2-Fe(CN)_6~(3-)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强度与试液中的阴离子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离子交换测定技术,应用于Cl~-,Br~-,NO_2~-,NO_3~-,SO_4~(2-)等阴离子的测定,对不同的阴离子检测限为8.0×10~(-7)mol·dm~(-3)~1.4×10~(-6)mol·dm~(-3),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级(1×10~(-6)mol·dm~(-3)~1×10~(-4)mol·dm~(-3)).  相似文献   

11.
Inoue曾研究磷酸锡的离子交换性质,耐高温和抗辐射性等性质和用柱式操作分离过裂变产物.本文将磷酸锡固着于新华滤纸作成离子交换纸,以不同浓度的盐酸、硝酸、硫酸、高氯酸和醋酸溶液为展开剂,测定二十八种金属离子的比移值,和找出部分金属离子的分离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前人无限浴条件下层进机理关于离子交换反应速度的理论发展为有限浴条件下的理论。本理论特别考虑了非交换吸入电解质的作用.对所得方程式的数值计算表明,对具有动边界的和没有动边界的两种过程来说,反应速度与某些参数之间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确定了用无限浴的公式处理有限浴条件下实验数据的必要条件.肯定了,大多数有限浴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离子交换反应的转换度可以根据溶液中反应离子浓度的变化来确定.本文对层进机理的描述更明确,更完整.  相似文献   

13.
吉村于1976年提出以离子交换树脂作载体直接对显色树脂进行光度测定的离子交换树脂比色法,并首先用二苯碳酰二肼作显色剂测定了水中微量铬,郭文生,李世豫用国产树脂分别测定了洗涤塔脲液和水中的铬。大関邦夫和Ohzeki用凝聚树脂比色法测定了水中ppb级的铬,但在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尚未见报导。本文将此法应用于金属分析,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钨中的铬,测定下限达0.5×10~(-4)%。试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比色法所具有的选择性高,灵敏和快速的特点在金属分析中同  相似文献   

14.
双层类脂膜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立强  杨秀荣 《分析化学》2000,28(9):1165-1171
详细评述了各种双层类脂膜包括传统的双层类脂膜(BLM)、固体载体支撑的自组双层类脂膜(s-BLM)、固体载体支撑的混合双层类脂膜(e-BLM)的制备方法和特性,比较了其优缺点。介绍了双层类脂膜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双层类脂膜的修饰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莉  郭忠先  沈含熙 《分析化学》1999,27(9):1096-1102
双层类脂膜(BLMs)是公认的与众多生命过程直接相关的生物膜模拟体系。作者评述了大环化合物超分子试剂、药物和抗原抗体对BLMs的镶嵌修饰以及被修饰的BLMs体系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基于BLMs的生物传感器和模拟酶;展望了发展趋势。引用文献66篇。  相似文献   

16.
新型无机离子交换剂的研究Ⅴ.偏磷酸铈的离子交换色谱法应用苏政权(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系卫生化学教研室广州510224)封惠侠(河南信阳教育学院化学系河南464000)张秀莲(广东教育学院化学系广州510303关键词离子色谱偏磷酸铈分离中图分类号O657...  相似文献   

17.
离子交换动力学及其应用(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论述了离子交换动力学的基本内容,重点讨论了Nernst-Planck模型、Shell-Core模型及经验模型。对动力学模型的应用,实际系统的模拟及有关参数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动力学及其应用(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离子交换的相间传质过程可知,离子交换过程包括膜扩散与粒扩散两种顺序的步骤,其中较慢的一个步骤便决定了整个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在离子交换过程中,速率的控制步骤究竟是膜扩散还是粒扩散,可用Helfferich准数(He)作为判据,即由两种机理模型所得半交换期之比作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英国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离子交换机构。Way在研究土壤的同时,也研究了阳离子在土壤中的交换作用。一百年来很多人沿着这条道路做了不少工作(Гедроиц及其他)。最早工业上用了天然的泡沸石把硬水软化,后来人工合成了人造泡沸石,其性质与天然泡沸石相同。在目前还常常可以看到用这种泡沸石来软化水,它的缺点是不能耐酸耐硷,能软化水而不能做无盐的水,因此它渐渐被磺化煤和离子交换树脂所代替。对离子交换树脂有两个要求:  相似文献   

20.
应用IR、MS和EPR表征CuCl和NH4Y固态离子交换过程以及制备Cu(Ⅰ)Y的一些特性.固态离子交换程度依赖于反应温度.和还原Cu(Ⅱ)Y得到Cu(Ⅰ)Y的方法,固态离子交换是更为有效的制备纯Cu(Ⅰ)Y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