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报道了一种在无过渡金属条件下可见光催化炔烃与环酮肟衍生物的串联氰基烷基磺酰化/环化反应,通过SO_2的插入合成2-氰基烷基磺酰基-9H-吡咯并[1,2-a]吲哚.该碳碳叁键的双官能团化包括自由基机理,依次经历了亚胺自由基的形成、环酮的开环、SO_2的插入、磺酰基对碳碳叁键的加成、分子内环化和异构化.  相似文献   

2.
李紫千  杨荣杰 《有机化学》2014,(11):2338-2344
以笼型低聚八苯基硅倍半氧烷(OPS)为原料,AlCl3为催化剂,苯磺酰氯为磺酰化试剂,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反应72h,合成了笼型八(二苯砜基)硅倍半氧烷(ODPSS).该方法合成过程简单稳定,产率高.通过FTIR、MALDI-TOF MS、1H NMR、13C NMR、29Si NMR和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OPS已完全转化为ODPSS.通过改变溶剂、催化剂、反应时间和各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优化了反应条件,分析了反应机理,建立了该体系下OPS的磺酰化反应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磺酰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硫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功能材料等领域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效的磺酰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已成为化学工作者们广泛研究的热点.有机电化学合成是一种绿色、温和、高效的合成策略,其在磺酰基化合物的合成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利用电化学手段合成C-磺酰基化合物的反应.按照电化学合成C(sp)-磺酰基化合物、C(sp2)-磺酰基化合物以及C(sp3)-磺酰基化合物的反应进行了分类归纳讨论,并对相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此类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3,4-二卤-2(5H)-呋喃酮、磺酰肼和羰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利用一锅法策略同时构建一个C—N键和一个C=N键,以良好收率合成一系列N-2(5H)-呋喃酮基磺酰腙类化合物.这种无需金属催化的转化在室温下就可实现,且具有好的底物适用性和选择性.即使对于C_(sp2)—Cl型的3,4-二氯-2(5H)-呋喃酮类底物,这种绿色合成方法也能提供令人满意的产率.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对多个呋喃酮底物可实现克级反应制备.  相似文献   

5.
二亚乙基三胺与对—甲苯磺酰氯在碳酸钾存在下,发生对甲苯磺酰化反应,生成N,N′,N″-三(对—甲苯磺酰基)二亚乙基三胺,产率96%。考察影响反应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2R,4S)-N-叔丁酰基-4-氨基-2-四氢吡咯甲酸甲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R,4S)-4-羟基-2-四氢吡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甲酰化,酰化引入叔丁氧羰基,手性反应,甲磺酰化,叠氮化及三苯基膦还原等7步反应合成了(2R,4S)-N-叔丁酰基-4-氨基-2-四氢吡咯甲酸甲酯(总收率29%),其结构经1H NMR和LC-MS表征.  相似文献   

7.
碳-氢键官能团化已经成为化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控制碳-氢键官能团化的区域选择性在目前是最关键的问题,同时也很具有挑战性.过渡金属催化的重氮化合物的有机转化,例如杂-氢键插入、环丙烷化、交叉偶联反应以及烷基碳-氢[C(sp~3)—H]键官能化反应发展比较成熟,但是芳烃的碳-氢[C(sp~2)—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较少.这篇综述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重氮化合物参与的芳烃的碳-氢[C(sp~2)—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为了实现反应的选择性,有两种策略运用在其中.一种是导向的碳-氢(C—H)键活化,主要得到邻位碳-氢键官能团化产物;另外一种是非导向策略,主要表现出对位选择性.对一些代表性的例子也做了机理介绍.  相似文献   

8.
C—N键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及功能材料中,开发简洁高效的C—N键构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过渡金属体系下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取得了诸多进展.该方法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活性较高,为C—N键构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根据氮源类型的不同,对近年来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分别与1,11-二碘-3,6,9-三氧杂十一烷和1,14-二碘-3,6,9,12-四氧杂十四烷反应,制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4或15-冠-5;当用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醇胺与1,11-二对甲苯磺酸酯-3,6,9-三氧杂十一烷反应时,才能获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8-冠-6.从甲醇溶液中培养得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4单晶,属单斜晶系,P21/a空间群;a=1.4229(1)nm,b=0.9595(2)nm,c=1.4564(1)nm,β=102.20(1)°,V=1.9435nm3,Z=4.最终偏离因子R=0.043.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氧代四氢吡喃丙基)-吲哚-3-乙醛酸甲酯(5)和吲哚-3-乙酰胺(6)为原料,在催化剂叔丁醇钾的四氢呋喃溶液存在下发生偶合反应,经浓盐酸处理得脱保护的中间体7,再经甲磺酰化反应、氨解反应得到4种新的具有不同氨烷基侧链的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9a,9b,9d,9e.目标产物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MS和HRMS确证.  相似文献   

11.
5-卤-3-氧杂-全氟戊磺酰氟(1)依次用苛性钾、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处理可顺利地得到相应的磺酸和磺酸酐.在吡啶存在下,[I(CF_2)_2O(CF_2)_2SO_2]_2O(3)与醇反应得磺酸酯(6).1在发烟硫酸作用下,可转化成酰氟9.随着反应温度的不同,9水解为酸10和/或二元酸11.氟羰基全氟甲磺酰氟的水解也有类似现象.醇与9的酰氟基反应得羧酸酯,而不与磺酰氟基反应.但可进一步转化为磺酸酯.由9与F~-生成的全氟烷氧基阴离子-O(CF_2)_2O(CF_2)_2SO_2F与活泼的卤代烷作用得醚.还研究了5-卤-3-氧杂-全氟戊磺酰氟与三氯化铝的作用,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对9进行了芳烃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以四氯化碳为溶剂并改变加料顺序,可提高酮的产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CH4在电中性(Ce O2)m(m=1~3)团簇上的活化情况,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甲烷C—H键在团簇上的活化为亲核加成模式,电子由团簇流向甲烷C—H反键轨道,使甲烷C—H键削弱而得以活化,反应的过渡态为四中心结构.团簇的桥氧位活化甲烷C—H键的活性大于端氧位,而三重桥氧位的活性高于二重桥氧位.团簇中作用位点Ce和O原子的电荷布居与其活化甲烷C—H的能力密切相关.溶剂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甲烷C—H活化自由能垒,而且使与甲烷作用的团簇各位点的活性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手性双膦络合Rh(I)催化去对称性烯烃氢酰基化反应机理.计算确定了该反应最优反应路径包括醛基C–H键活化、第一个烯基插入Rh–H键、β-H消除、第二个烯基插入Rh–H键以及还原消除.计算结果表明,第一个烯基插入Rh–H键是立体选择性决定步,还原消除反应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我们还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可能的烯烃碳酰基化副反应机理.计算预测反应主产物是S构型——季碳环戊酮,与实验报道一致.我们通过非共价弱相互作用分析研究配体对反应化学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位阻大的双膦配体(R)-DTBM-MeOBIPHEP时,由于配体与底物的排斥较大,不利于碳酰化反应发生,反应优势产物是烯烃氢酰化产物;而当用空间位阻小的双膦配体BzDPPB时,碳酰化反应变得更加有利,反应主产物为碳酰化产物双环[2.2.1]庚酮.因此,配体的空间位阻决定了Rh(I)催化烯烃酰基化反应的化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张亦猛  张涛  詹豪强  李兴伟 《催化学报》2014,(11):1840-1845
开发了一种用铑(III)催化的N-磺酰基2-氨基苯甲醛与烯烃环化生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得到较高产率的喹啉衍生物,并且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具有较好的官能团兼容性.这是首次运用铑(III)作为催化剂合成烷基1-磺酰基-1,2-二氢喹啉-3-羧酸酯.该催化体系表现较好的催化性且反应操作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5.
张亦猛  张涛  詹豪强  李兴伟 《催化学报》2014,(12):1840-1845
开发了一种用铑(III)催化的N-磺酰基2-氨基苯甲醛与烯烃环化生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得到较高产率的喹啉衍生物,并且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具有较好的官能团兼容性.这是首次运用铑(III)作为催化剂合成烷基1-磺酰基-1,2-二氢喹啉-3-羧酸酯.该催化体系表现较好的催化性且反应操作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6.
以硝基苯-d5为原料,经还原、保护、磺酰化、脱保护、氧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中间体——对硝基苯磺酰氯-d4(7)。以(2R,3S)-N-叔丁氧羰基-3-氨基-1,2-环氧-4-苯基丁烷为原料,经开环反应制得(1S,2R)-N-[1-苯甲基-2-羟基-3-(异丁胺基)丙基]氨甲酸叔丁酯(9);9与7经磺化反应合成(2R,3S)-N-[(3-氨基-2-羟基-4-苯基)丁基]-N-异丁基-4-硝基苯磺酰胺盐酸盐-d4(10);10依次经酰化、磷酰化、加氢还原和醋酸钙成盐反应合成了夫沙那韦-d4,总收率33%,纯度98.5%,其结构经1H NMR和EI-MS确证。  相似文献   

17.
孙思敏  许家喜 《化学进展》2022,34(6):1275-1289
磺酰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有机和药物合成中。磺酰氯可以作为烯砜、磺酰基、次磺酰基、芳基、氟代烷基等的来源应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中。本文综述了磺酰氯与烯烃、炔烃、(杂)芳香环、亚胺、卤代醛酮等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主要包括[2+2]环合反应、氯磺酰化、磺酰化、次磺酰化、芳基化和氟代烷基化等反应,并讨论和预测了磺酰氯与不饱和化合物反应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聚苯乙烯基磺酰氯树脂(树脂1)与甲胺水溶液在吡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备了N—甲基磺酰胺树脂(树脂2).用酰氯在吡啶中与树脂2反应,得到N—酰基—N—甲基磺酰胺树脂(树脂3).树脂3作为胺底物的酰基转移试剂,用来制备N—取代的酰胺,收率14~81%.树脂3可以有选择性地酰化乙醇胺中的氨基而不会使羟基酰化。  相似文献   

19.
N-(2-苦胺基乙基)单氮杂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比较了氮支套索型生色冠醚1a和1b两条不同的合成路线, 结果表明, 由N-苦基乙二胺(2)与1,11-二碘-3,6,9-三氧杂十一烷进行N-烷基化环化反应, 可方便地制备N-(2-苦胺基乙基)单氮杂-12-冠-4(1a), 但按此法未能获得更大环的-15-冠-5(1b);若从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6)或N-(2-对甲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醇胺(7)出发, 经环化, 脱除对甲苯磺酰基而制得的N-(2-氨基乙基)单氮杂冠醚5a和5b分别与苦基氯反应, 则可获得高产率的生色生色冠醚11a和1b.  相似文献   

20.
以蒽醌为原料,经Schmidt重排为5,6-二氢-二苯并[b,e]氮杂-6,11-二酮,再经氯磺酰化和胺化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2-(烃基胺磺酰基)-5,6-二氢-二苯并[b,e]氮杂-6,11-二酮.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它们对棉花立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芦笋茎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其中,2-(3-三氟甲基-4-溴苯基胺磺酰基)-5,6-二氢-二苯并[b,e]氮杂-6,11二酮(4u)对芦笋茎枯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在50μg/m L浓度下抑制率达96.3%,与对照药剂百菌清基本相当(在50μg/m L浓度下的抑制率为98.8%).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指出,氟原子的引入有利于杀菌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