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从资本要素、自然要素、劳动力要素、绿化面积、生态技术、效率产出、城市环境污染等7个要素构建城镇化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和DEA-BCC模型,运用DEAP2.1计量软件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研究结论:①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整体发展为下降态势.②城镇化效率与技术进步效率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技术进步对提高城镇化效率具有重要作用.③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投入变量的非集约较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适当拿捏投入变量.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区域系统内外在动力的推动。通过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投入、外资和外贸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推动,而主要推动因素尚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状条件,然后对其发展定位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大规划为辽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分析了两大区域两大战略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必然性,提出了省级协调、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两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出发,建立定量评价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贡献率和贡献弹性分析法,测算出1998年-2012年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指数,并分析城镇化质量演变规律和驱动因子.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整体有显著提升,且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最为稳定、持续的推动力;经济发展质量、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发展质量是当前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支柱引擎",但未来贡献弹性缺乏;生态环境质量、城乡统筹发展质量当前贡献率小,但贡献弹性显著,是提高未来重庆市城镇化质量的"主导引擎".  相似文献   

7.
从游客和居民两方面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的旅游氛围.研究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氛围呈现3个层次:1旅游氛围优等地区,如盘锦与锦州;2旅游氛围中等地区,如丹东;3旅游氛围较差地区,如大连、葫芦岛和营口.丹东、葫芦岛和营口的旅游氛围与旅游效益基本相符,盘锦的旅游氛围与旅游效益都十分突出,大连的旅游氛围深受其"城市病"的影响,锦州在未来发展中应该将优等的旅游氛围优势转化为旅游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西江经济带所辖的南宁市、柳州市等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了各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快速发展中的广西西江经济带各市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广西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2)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协调发展度最高的柳州市与最低的崇左市的协调发展度相差达0.404;总体呈现中部高于东部,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岛屿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福建沿海岛屿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从资源类型、丰度和等级三个方面对福建沿海岛屿旅游资源做了简单的评价,进而结合其开发优势,提出从发展趋势、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三方面全方位转变旅游发展方向,拓展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实现差异化市场营销等相应的开发策略,最终提高福建沿海岛屿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海峡西岸"蓝色"品牌。  相似文献   

10.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吸引外资。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丹东等6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5项投资环境指标量化25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的限制并加以保护,以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预测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以及时化解和防范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恶化的风险.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态势进行预测,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的结果显示,2017年之后会呈现大连、盘锦两市协调度开始下降的态势;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指数预测的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主要依靠大连、营口两市的拉动和提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的结果显示,大连市、营口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福建省9个地市的经济发展与事故发生状况,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的安全生产状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状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对各地市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比较与交互分析,从而得出各地市的安全生产状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状态的分类及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交互分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与安全生产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能源发展中的高能耗问题和碳排放问题,以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为研究区域,将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纳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之中,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构建了以碳排放成本最小、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物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经济发展规划、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量为约束函数的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区2035年的能源发展多目标优化结果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下降为36%;油类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17%;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25%;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数的比例提高到22%,各项指标均满足山东省能源消费的多个目标和约束。同时,针对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低碳情景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快能源供给侧和能源消费侧的结构性改革、实施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等建议,以加快转变高耗能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福建省9个代表地面测站气温资料,对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以及1981—1990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积温和≥10.0℃积温(0.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1年比1961—198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均有所增高,尤以月极端平均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福建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分析了陕西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种定量方法 ,对陕西城镇化人口进行了预测。最后 ,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提出了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违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问题,并提出了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契机,利用城镇化过程控制人口增长、保证农业与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与第三产业,最终实现大、中城市与特色小城镇共同繁荣,实现农民真正城镇化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为我省的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闽南地区群体建筑的抗震性能,于2012~2013年初对福建省内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等地的群体建筑进行了现场抽样调查.将区域内的建筑结构分为框架、砌体、高层、石结构等七种结构类型.通过列举其中典型的房屋结构,阐述闽南地区这些结构类型房屋的基本特点,抗震性能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各抽样房屋的结构类型、高度、年代、用途、使用现状等信息,运用类比法,计算出每栋抽样结构在各烈度下的震害情况.统计各结构类型建筑结构在不同烈度下的震害分布情况,得到相应的易损性矩阵,预测及评价区域内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