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氢化物发生的碱性模式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氢化物发生除了可由氢化元素的酸性溶液与NaBH4作用的传统反应模式外,还可通过含有NaBH4的氢化元素碱性溶液为作用“碱性反应模式”来完成,碱性模式所发生的氢化物的产率与传统模式的产率相同或相近。碱性反应模式氢化物发生法避免Ⅷ族过渡金属及铜分族金属的严重化学干扰。  相似文献   

2.
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光声红外光谱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2)2Cp=η^5-C5H5与酸性,中性和碱性Al2O3及Ti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2O3表面生成的洗生物种类及浓度与Al2O3的酸碱度明显相关,在酸性Al2O3表面,主要存在衍生物(CpFe(CO)2Fe-H-Fe(CO2Cp)^+及少量的CpFe(CO)2(-O-);在中性Al2O3表面存在的CpFe(CO)2(-O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薄层色谱(TL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快速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提取液进行简单分离,并优化了薄层色谱分离条件;合成并优选出水相和有机相两类银溶胶,分别用作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拉曼信号增强基底,继而利用优选的银溶胶为增强基底对分离出的微量物质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考察了检测时间,并确立了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检出限分别为1和2.5 mg·L-1。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成功实现了复杂食品基质中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同时快速检测。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专属性好等优势,为复杂食品基质中碱性橙Ⅱ和酸性橙Ⅱ的同时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案。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9
普里亚尼什尼柯夫是农业化学学派创始人,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29),前苏联农业科学院院士(1935),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5)。研究植物氮营养理论(1916)和土壤施用磷肥科学原理。写有关于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以及有机肥料使用方面的著作。主编《农业化学》月刊(1940)。普里亚尼什尼柯夫曾获列宁奖(1926)和前苏联国家奖(1941)。  相似文献   

5.
外源植酸酶加入土壤中,能直接或者间接提高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但外源植酸酶添加后,对土壤本身的磷酸酶(单酯酶、二酯酶)活性会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采用荧光物质为底物,将96微孔板和荧光检测法相结合,利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外源植酸酶(1g/50g干土)添加条件下红壤、棕壤以及褐土中磷酸单酯酶(酸性和碱性)和二酯酶的活性响应。结果表明,外源植酸酶添加后,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在红壤中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褐土中显著降低;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在棕壤和褐土中增加,其中在褐土中增加极显著(p≤0.01),而在红壤中显著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在三种土壤中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在棕壤中增加极显著(p≤0.01);不同土壤中,培养到8天时不同酶活性亦保持增加,即红壤中的酸性磷酸单酯酶,棕壤中的磷酸二酯酶以及褐土中的碱性磷酸单酯酶分别保持活性增加,说明外源植酸酶的添加能够有效地增强土壤磷酸酶活性,这种作用不仅与土壤性质如pH和磷形态相关,并且可能与刺激微生物分泌酶量有关。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外源植酸酶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微孔板荧光法是一种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关系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用Gibbs自由能ΔGacid定义了HX(g)的酸性强度。研究表明,用MP2、QCISD和B3LYP三种量化方法计算所得的HX酸性强度与献值对比,其最大的相对误差仅为2.45%。其中,B3LYP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献值最为接近,其误差在0.37—1.09%范围内。HF气态分子有明显的氢键作用,其二聚体分子酸性强度ΔGacid与单体分子的△Gacid值相比降低了约-5~-11%,此时氟化氢气体的酸性强度已不能单从HF单体分子的△Gacid值来衡量,而应考虑HF分子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研究了pH、溶剂及温度对卷柏属植物中selaginellin类化合物互变异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碱性及质子化溶剂可以催化selaginellin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变温核磁共振技术证实温度低于233K时,selaginellin类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几乎被阻断.  相似文献   

8.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正丁醇电氧化过程与溶液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酸性介质中正丁醇在Pt电极上的CV曲线有2个正向氧化峰,而碱性介质中只有1个正向氧化峰, 第2个氧化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碱性介质中Pt电极表面钝化引起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在实验条件下,碱性介质中正丁醇电氧化过程的最终产物只有丁酸根。EQCM研究还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正丁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0.3mol/LNaOH介质中,Te(Ⅵ)和Te(Ⅳ)都可与KBH4作用,生成氢化物。在酸性介质中,只有Te(Ⅳ)与KBH4反应生成氢化物。利用这个事实测定不同价态碲的含量,方法快速、正确。用原子荧光法测定的检出限(3σ)为0.1ng/ml。可用于水样中不同价态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用邹氏酶活性不可逆改变动力学 ,在不同酶底物浓度及不同抑制剂浓度下 ,用分光光度法监测酶底物水解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研究了抑制剂EDTA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不可逆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EDTA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抑制反应机理为 :EDTA与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发生络合作用 ,形成中间态的酶 EDTA络合物 ,此络合物的形成 ,导致该酶活性中心微环境构象发生变化 ,使酶的催化活性丧失 ,随后EDTA将酶中金属离子拉出 ,使酶发生不可逆失活。实验测定了 3 7℃下EDTA对小牛肠碱性磷酸酶不可逆抑制作用的微观速率常数ki 为 0 0 5 2 9s-1及EDTA与酶结合的平衡常数KI 为 4 0 0mmol·L-1。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1
西博格是一位机械师的儿子,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受教育。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1940年,西博格参加了麦克米伦领导的有关超铀元素的研究工作,分离出钚来。1941年麦克米伦离去,他详细地研究了镎93和钚94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944年,他们发现了镅和锔。前者的命名是为了赞誉美国(America)。后者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阿尔瓦雷茨是一位名医的儿子。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并在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二战期间,他从事雷达和原子弹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将探测基本粒子的气泡室做得很大,最大的直径为1.8m,用它测定和研究了寿命极短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为数很多,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导致了盖尔曼和尼曼的理论。他因发展了气泡技术和发现了许多共振态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用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采集了不同pH值下番茄红素-丙酮溶液的荧光光谱,并测量了这些溶液的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与没有经过酸碱滴定的番茄红素-丙酮溶液相比,酸性条件下,荧光强度相对较小,而在碱性条件下,其荧光强度相对较大;pH=1时,番茄红素-丙酮溶液的荧光峰位发生了红移,而pH=11和pH=13时,其荧光峰位又有不同程度的蓝移;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中番茄红素不稳定,其荧光峰强度下降较快,这是因为在强酸环境下重原子效应的影响,和强碱环境下番茄红素参加了阴离子聚合反应;番茄红素在有机溶剂和弱碱环境下比较稳定,其荧光强度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34
夏尔多内,出生于法国的贝桑松。186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他从著名科学家巴斯德舶对蚕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决定模仿蚕的吐丝过程用人工的方法生产纤维,先将硝酸纤维素溶解在醇和醚的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溶液经很细的玻璃毛细管挤出,细流在空气中固化,得到一种类似蚕丝的纺织材料,这是人类最早生产的化学纤维。  相似文献   

15.
将文献[8]发展的(e,2e)反应多重散射理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去掉不动点近似。用得到的波函数进行了计算,并与文献[9]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27
布劳恩于1872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85年成为图宾根大学实验物理教授。1897年,他改进了阴极射线管,使高速电子流产生的绿色荧光点按变化电流建立电磁场移动。这样便发明了示波器。用它可以研究电流的细微变化。而且,这是走向电视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用中子活化法相对于54Fe(n,P)54Mn反应,在13.50—14.80MeV中子能区测量了Ba(n,x)134Cs,134Ba(n,2n)133Ba,140Ce(n,2n)139Ce,142Ce(n,2n)141Ce和23Na(n,2n)22Na的反应截面.并将所测的结果和其他作者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中子能量是用90Zr(n,2n)89m+gZr反应和93Nb(n,2n)92mNb反应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2-152
1790年塔列朗任法国议员,提议改革度量衡制度。获得通过。法国科学院组成了计量改革委员会,成员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次年,委员会提议以经过巴黎的子午线自北极全赤道段的1000万分之一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定名为米(m);并定义1立方分米(dm^3)的水在摄氏4度下的真空中的重量为1千克(kg)。在拉格朗日的坚持下选择了10进制(当时很多人主张用12进制)。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霍沃斯在曼彻斯特大学求学,在格廷根大学瓦拉赫们的指导下做研究生,并于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他作的许多研究工作是关于糖的结构,在这方面的研究,他填补了费希尔遗留下来未做的工作。霍沃斯创立了一种代表糖分子的环状结构式(不是将碳原子排成直线),这种结构式更为准确地体现出糖分子的结构,而且用它来描述有糖参加的化学反应时更为有用。这种结构式至今称为霍沃斯分子式。他研究过维生素C,维生素C在结构上同单糖的结构有关,而且他是首次(1934年)合成维生素C的人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多晶金电极在0.1 mol/L HClO4和0.1 mol/L KOH中氢析出反应的温度效应.在278~333 K时,随温度和电位的增加氢析出反应电流显著增加, 在酸性溶液中Tafel斜率从118 mV/dec增加到146 mV/dec,超电势从0.2 V增加到0.35 V时,其活化能从37 kJ/mol降低至30 kJ/mol,反应的指前因子比在碱性溶液中的高出一个数量级.在碱性溶液中Tafel斜率约为153±15 mV/dec,且未呈现明显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平衡电位的反应活化能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分别约为48和34 kJ/mol.当超电势增加时,在碱性溶液中的指前因子单调增加,在酸性溶液中指前因子不随电位而变化.还讨论了金电极上氢析出反应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具有不同的随电势变化的动力学参数的原因及其与反应机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