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在古希腊,以太(Ether)指的是青天或上层大气.17世纪时,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é Descartes)最先将以太引进科学,并赋予它某种力学性质.后来,以太又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光波的荷载物,同光的波动学说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杨庆余 《大学物理》2003,22(8):33-38
奥本海默是世界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黑洞理论方面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物理学的迅速崛起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成功地领导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但后来却竭力阻止氢弹的研制并导致了名的“奥本海默案件”,由此揭示了科学家“荣誉与道德”之间的心灵冲突,本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波动光学的建立及菲涅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波动光学的复兴和建立是众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菲涅耳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发展了托马斯·杨的波动理论,并确立了波动说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仁和 《应用声学》1997,16(4):31-31
首届国际浅海声学会议于4月21日一2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美、英、法、俄、日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外国科学家近100名.浅海是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大都在浅海,各国之间海洋权益的冲突也主要集中在浅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7,(5)
<正>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Kirsten von Bergmann和AndréKubetzka介绍了一种准粒子——磁性斯格明子的特性,并展望了磁性斯格明子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在未来信息存储领域的发展前景。学术界以科学家名字来命名某种粒子以致敬科学家的伟大贡献。获此殊荣的通常都是享有盛誉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6.
纵波模拟演示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峻岭  汪荣宝 《物理实验》2003,23(11):31-32
介绍了一种纵波模拟演示装置,并给出了其结构要点及演示效果,实现了对纵波行波的演示。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教材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仅仅就中学的物理教材而论,其中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有一百多个,包括古代的,近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物理教师对于在教学中怎样来介绍科学家和发明家,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在教学中有时也讲述和介绍一些科学家,但大都比较轻描淡写,一说而过;另外一种则根本不提什么科学家,甚至象罗蒙诺索夫和牛顿这样的科学家也不作介绍。其原  相似文献   

8.
刘国良  王秀兰 《物理实验》1997,17(3):131-132
1前言演示仪器是物理形象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我们在物理教学形象化的研究与实践中研制了“多功能波动演示器”,本文仅对该演示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作以介绍.2仪器的构造及特征多功能波动演示器的构造如图a所示.该仪器采用以弹簧联接起来的数根等间隔分布的平衡式金属杆作为波媒质体系,每根金属杆可绕自身的中心对称轴转动,中心对称轴由上下两横梁固定,下横梁固定在仪器支架上,每根金瞩杆的中心对称轴可随上横梁在校、竖二维方向上同步转动。当把上横梁拉起时,全同杆的中心对称轴竖起来,金属杆可在水平面上转动(振动)。可…  相似文献   

9.
中子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宏毅  王尚武 《物理》1998,27(8):500-503
文章回顾了中子发现以前关于中子存在的假说,科学家们因无“目的”探索而错失良机;介绍了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过程以及这一伟大发现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同获诺贝尔物理奖,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五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国际科技界称此项成就是"激光致冷及原子捕捉"(laser cooling trapping)技术的重大突破.笔者查阅并整理了有关资料,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现代物理发展中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吴有训,王淦昌,吴健雄的科学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模拟复杂波动现象需要使用波动方程。仅少数专业学生必修波动方程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无法自行编写模拟程序,进行模拟实验。介绍一种使用牛顿力学定律和差分法的模拟方法(简称实物模拟法)。在模拟程序中,一维横波的传播介质被定义为存在张力的弦,张力与弦长度成正比。通过理论证明,弦的运动满足波动方程。那么模拟波动过程只需要模拟弦的运动即可,从而简化了模拟要求。因只需牛顿力学知识,实物模拟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理解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3.
《物理》2002,(2)
“海内外华人科学家首届纳米科技研讨会”在精心筹备下于 2 0 0 1年 7月 16— 18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会议中心召开 .这次会议由“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发起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 .会议旨在介绍和展示国际纳米科技研究和发展的最新前沿情况 ,使国内同行了解纳米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为国家制订新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信息和科学依据 .会议共邀请了 30名海外华人学者和 30名国内学者参加 ,除此之外 ,许多未被邀请的国内学者 ,也积极参加了会议 .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  相似文献   

14.
 在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又有一名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他就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一些机密文件的解密以及一些科学家的纪念性撰文陆续披露了美国科学家在美国国家安全、现代情报收集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本回顾和批判了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开设的基础物理课程的主要缺点,提出的论点是,有关内容应大幅度删减,主要侧重点应该放在把物理学作为探索和阐明现实世界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7.
傅里叶是19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在热传导的理论研究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提出了后来以他命名的三角级数.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思想及成就,并指出:傅里叶在研究时代提出的课题时,把数学、物理学、工程技术融为一体的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法国科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吴江滨 《物理通报》2005,(11):14-16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光学领域的科学家.其中美国科学家罗伊·格鲁伯(Roy Glauber)因"对光相干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奖金的一半;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John Hall)与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斯(Theodor Hansch)因"基于激光精密光谱学发展的的贡献"分享了奖金的另一半.  相似文献   

19.
据《科技日报》8月1日华凌报道,经历20多年的搜寻,由美、日、韩、希腊等国54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于7月20日宣布.利用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首次发现了能够证明自然界中最捉摸不定、小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最后一种微小粒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这项突破性的成果宣布后在物理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微子的发现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究竟有何重大意义呢?笔者带着有关问题走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他做了如下评介: 自1897年,科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子,约百年后 1995年检测到了第 11个…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综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技术的原理基础,目前的进展及其将来的趋势。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的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的成果,也简单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