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邵娜  张向媛  杨荣华 《化学进展》2011,23(5):842-851
螺吡喃作为一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发生无色闭环体螺吡喃与有色开环体部花菁之间可逆的结构异构化,由于具有特殊的分子识别能力和信号传导功能,已经成为分子探针领域极具吸引力的主体分子之一。螺吡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作为分子器件,而且作为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具有不同结构的螺吡喃分子,将其应用于光化学和电化学传感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螺吡喃化合物在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螺吡喃作为光学探针在分子识别(对金属离子、阴离子及有机分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螺吡喃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功能螺吡喃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致变色材料在光学镜头、光学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综述了以螺吡喃、螺噁嗪为光致变色基团的双功能光致变色化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具有荧光性能、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能的光致变色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手性分子光开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杰  曹德榕 《有机化学》2008,28(8):1336-1347
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型的手性光开关分子, 如手性螺烯、偶氮苯、二芳基乙烯、螺吡喃、联二萘、俘精酸酐、胆红素-IIIα, 手性光致变色聚合物等; 讨论了分子手性光开关材料特殊的光致异构性质, 综述了该材料在信息存储等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 并展望了手性光开关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用于传感和开关实际应用的主要阻碍之一是其破坏性传感机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智能的系统, 用光致变色分子螺吡喃(S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合作为栅介电材料, 得到的器件能以一种无损的方式, 通过光可逆调控器件的导电性能. 当螺吡喃分子发生可逆的光学异构时, 器件的电容和导电性随之发生显著而可逆的变化. 这种构象诱导电感耦合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制备功能器件的新方法, 可以推广为利用其它刺激响应型分子来制备特定功能器件的普适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螺吡喃类化台物是一种重要的光响应分子,它在光信息存储技术中作为光盘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类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谱、光电和光致变色性质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并且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报道。近年来,光致变色固体膜,特别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LB膜和超分子膜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化合物分子具  相似文献   

6.
螺噁嗪类化合物是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与螺吡喃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光响应快,抗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光信息记录、光过滤、防伪、液晶材料,金属络合剂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7.
适当取代的双键X=Y双键型分子能够在光的作用下发生E型和Z型之间的异构化。目前已报道的分子光开关大多是基于偶氮苯(ABs)、二芳烃乙烯(DAEs)和螺吡喃(SPs)等结构,但新的有趣的结构正在不断被报道。本文将讨论围绕C=C、C=N和N=N双键异构化的各种类型的光开关,重点介绍常用的光开关双键结构和极性质子溶剂等外界因素对其E/Z异构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有机化学》2014,(6):1254
正Angew.Chem.Int.Ed.2014,53,4648~4651螺烯作为一类具有独特螺旋手性的多环芳烃,不仅在光电材料等领域显示广泛的用途,而且在不对称催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受到螺烯合成方法的局限,尤其是光活性且具有特殊官能团螺烯分子的合成挑战,极大地限制了螺烯作为一类新型的手性骨架在不对称催化、手性识别等领域中的应用.此外,由于螺烯本身的螺距较  相似文献   

9.
螺(口恶)嗪类化合物是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与螺吡喃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光响应快,抗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光信息记录、非银感成像、非线性光电器件、光过滤器、防伪以及装饰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  相似文献   

10.
萘并吡喃类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物理及光化学性能,在光开关、光存储及非线性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这类化合物主要的商业应用仍集中在变色眼镜领域,该领域要求有机或无机掺杂材料具有快的褪色速度、高的光密度、快的光响应速度及优良的抗疲劳性等.萘并吡喃作为变色眼镜的主要掺杂成分之一,如何在增强其光密度的同时,加快其室温下的褪色速度,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含有光致聚合肉桂酸酯基团的新型光致变色螺吡喃染料,研究其与普通螺吡喃染料在不同高分子材料中的光致变色和热退色过程(PMMA和PVCi).通过UV-Vis光谱、NMR谱和IR光谱研究了新型染料中的肉桂酸酯基团的光致聚合过程,考察了其对螺吡喃结构的光致变色显色体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了三种新型键合螺吡喃单元的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与经典螺吡喃相比,其开环过程光响应时间较长或难以检测到其开环的部花菁结构,分析了其光响应时间变长的原因.SP3分子中由于存在强吸电子基,其在固体介质以及有机溶剂中光致变色现象较为明显,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显示出了负的溶剂效应,螺吡喃单元开环体的吸收波长没有明显的改变.荧光性能检测发现:化合物SP1、SP2在硅胶中光照前后有较为明显的荧光颜色改变,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和有机溶剂中检测不到其光照前后荧光的变化.未检测到化合物SP3光照前后在丙酮中的荧光改变,但是在聚乙二醇(200)中光照前发射绿色荧光,光照后变为橙黄色荧光,荧光光谱也检测到了其变化过程.SP3在薄层硅胶中光照前后发生的荧光颜色改变更为明显,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其荧光由绿色变为黄绿色,橙黄色最后变为红色,化合物在PMMA膜中的荧光光谱也表明了化合物SP3具有光控双色荧光分子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光致变色材料是目前光功能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光致变色体系中,二芳烯化合物因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疲劳性使其在信息光存储及分子光开关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长链双吲哚啉螺苯并吡喃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吲哚啉螺吡喃是一类重要光(热)致变色化合物,在现代技术和日用工业中已有应用。70年代以来人们已制得各种类型的双螺吡喃,但由于溶解性能较差等原因使其应用开发受到限制。向母体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是改善与树  相似文献   

15.
利用LB技术制备纳米有序螺吡喃类化合物光信息储存超分子膜,着重研究了螺吡喃类化合物在不同亚相和pH值时的成膜条件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膜的稳定性,光致变色特性和抗疲劳能力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到一种粒度均匀,分辨率在微米量级的超分子膜,并提出了作为三维贮储光记忆材料时一种写入和非破坏性读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含三螺吡喃单元大环分子的合成和酸致变色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清清  张宪哲  刘和文 《应用化学》2012,29(12):1371-1380
合成了含有3个螺吡喃单元的大环分子,采用点击化学方法实现高效的闭环反应,大环分子产率为64%。 使用红外、核磁和质谱等方法检测和表征了反应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质谱分析结果证实环化结构。 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观察到大环产物和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在pH值接近4时的酸致变色效应。 与线性螺吡喃前体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76 nm)相比,螺吡喃大环分子在最大紫外吸收峰位置(464 nm)发生蓝移。 螺吡喃大环分子比线性前体分子具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其pH响应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7.
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在分子开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在分子开关、分子传感器、光信息存储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综述了近几年TTF及其衍生物在分子开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螺嗪类化合物是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与螺吡喃相比 ,具有化学性质稳定 ,光响应快 ,抗疲劳性好等优点 ,在光信息记录、非银感成像、非线性光电器件、光过滤器、防伪以及装饰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 。吲哚啉螺嗪的基本结构及光致色变过程可表示为 :  其中X为 (杂 )芳环与苯环相并 ,可带有取代基。螺嗪SP(Spirooxazine)经光λ1激发后 ,开环变成具有大共轭体系的开环体PMC(Photomerocya nies) ,从而使其光吸收红移 ,停止激发后 ,PMC可通过λ2 或以热作用方式回…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卟啉-螺吡喃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异构与离子响应特征,并提出了一种解释卟啉环与螺吡喃之间耦合行为的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会诱导合成的卟啉-螺吡喃分子产生新的构象,从而影响螺吡喃的光致异构。此外,随着离子半径以及亲电能力的不同,卟啉-螺吡喃衍生物的光学特性也产生明显差异。这种卟啉-螺吡喃化合物为构建新型离子探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可光调控的二元光致发光材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与螺吡喃键合的1,8-萘酰亚胺类化合物1与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新化合物1与2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以及化合物在薄层硅胶板上的变色性,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荧光检测发现,化合物2光照前显示绿色荧光,光照后显橙色荧光,化合物2属于较新颖的二元光控荧光分子开关,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