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传统杨氏模量测量仪的缺点,对其进行气压式设计改进.改进只需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将由挂钩跟砝码构成的加力机构用气压加力装置替代.气压加力装置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金属丝的晃动问题,可以在测量中精确、连续地选取拉力的大小,有利于准确测量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并且消除了教学中砝码砸伤学生的安全隐患.气压式杨氏模量测量仪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杨氏模量测定实验存在的缺点,学生能够独立、方便地完成实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
马博 《物理通报》2022,(5):46-48
“活动单导学”是一种经过广大一线教师反复实验、多方论证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新授课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而高三物理复习环节有着其固有的特点和需求,将“活动单导学”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问题导学”模式,并将该模式用于摩擦力习题课教学,笔者能够深切地感到,在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探索状态,使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得到知识、能力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以“杠杆”一节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利用“导学案”这一学习文本,将一部分不影响探究过程,且便于学生自学活动完成的内容向课前延伸,为课堂探究赢得一定时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探究中猎取知识,彰显智慧,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5.
《大学物理》2021,40(5)
杨氏弹性模量测量实验是各高校必开的经典物理实验之一.现阶段各高校实验中大都采用镜尺组测量杨氏模量,提出用箔式应变片测量杨氏弹性模量,该方法将电学和力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在测量时先采用精密位移平台定标,然后测量加力后惠斯通电桥输出电压值.测量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方法稳定性好、精度高,适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的可视化探究与创新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演示的教学效果,为物理知识的探究或概念形成提供关键的证据,也可以有效促进教与学的个性化、多元化与深度化。针对“利用平面镜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传统实验存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一探析“力学原理放大、杠杆原理放大、光学原理放大”等系列实验方法,结合超声波测距模块,利用开源硬件Arduino的稳定性、直观性、数字化等特点,把“微小形变”转换为“超声波测距”数据变化的可视化探究与创新,有利于学生科学有效的建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7.
陈栋  左亮 《物理通报》2020,(1):14-16,20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是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学生学习以“真学”为前提,“深学”为目标,“乐学”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将教材内容生活化,物理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主动深入地探究.课堂实验的不足就成为影响学生素养提高的一大弊端,家庭实验却可以让学生继续保持甚至提高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实验中,在钢丝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下,使用打点计时器作为激发源使钢丝进行横向受迫振动,当共振发生时将形成稳定的驻波,依据共振频率与材料杨氏模量的关系可以测定均匀棒状材料的杨氏模量.  相似文献   

9.
对“传感器”一节内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用实验探究,制作简单的光电传感器,“导学做”一体化,达到致用、教学过程直观、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之飓风席卷祖国大地,我市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更是硕果累累,该模式改变了我市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更为轻松、有效。作为一名“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笔者将“活动单导学”诠释为:“活动”串接整个教学过程,“单”即方案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导学”体现出教学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导、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杨清宇  郝睿 《物理通报》2021,(3):120-124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电磁振荡”为例,进行可视化实验设计.在实物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软件对电磁振荡实验进行仿真,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可以方便快捷地观察不同组合模式下的实验结果,实现实验的课堂可视化.运用不同手段,不仅可以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应对部分学校实验仪器不足,以及线上教学中缺乏教具无法展示实验过程等所引发的相关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横向放置的钢丝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其杨氏模量的测量公式,进而运用该公式对其杨氏模量进行实验测量.再用该杨氏模量值作为已知参数,利用该钢丝作为压力的应变传感器件,反向设计出一款简易台秤,推导出其测量公式,并用来测定未知物体的重力.此设计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拓展改进成设计性实验项目,减小了原实验误差,丰富了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前 言 目前各高等学校的普通物理实验中,几乎都开“金属材料杨氏模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它是将力加在试样上,测出相应的应力和应变,从而计算出杨氏模量来.这种方法属于静态法通常用于大变形和常温下的测量,它的缺点是由于载荷大、加载速度慢.含有弛予过程,它不能很真实地反映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对脆性材料也难以用静态法测量,也不能测量高温下材料的杨氏模量.本文介绍的动态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有实用价值[1]。 本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将一根试样(圆棒或矩形棒)用两根悬线悬挂起来并激发它作横振动,在一定条件下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提供的模块来实现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可视化,并用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数据展示了数据处理可视化过程。可视化数据处理扩大了常规教学和训练方法,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1“活动单导学”式复习课提出的背景 复习课内容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学生缺少了神秘感、新鲜感,教师进行冷饭重炒会造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教师怕上复习课,学生厌上复习课.但是复习又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复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一种“以生为本”的复习方式——“活动单导学”式复习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Jupyter lab/notebook交互式教学平台并导入三维模拟仿真计算第三方库Vpython,对大学物理教学中简谐振动这一模块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人机互动、可视化教学模式研究.该教学模式提供了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理解与物理图像建立的新手段,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探索“新工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其交互式形象化教学展示方式和编程技巧可以推广到其它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17.
谈晓红 《物理通报》2017,36(5):88-90
利用“ 迷你牛顿管” ,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程度, 增强学生的体验经历, 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中, 采用“ 迷你牛顿管”所进行的学生 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自由落体运动”一课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18.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学习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的物理学技术成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物理基础。本文探索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将医学物理实验与普通物理实验交叉结合,开展递进式的医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通过引入有专业特色的实验项目,进行医学物理知识学习与医学物理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及早接触物理诊断和物理治疗方面的技术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在医学实践及研究方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情境导学”是通过创设某些切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实现学生自我建构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导学符合物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顺应高考物理命题走向。可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从而灵活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20.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高一物理“曲线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过去教师往往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用简单的实验去验证.学生被动接受这一知识,印象不深,参与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动手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效果,设计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仪,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