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6H5Cl与H2O2水溶液的激光闪光光解情况, 初步考察了其瞬态物种的生长和衰减等行为. 研究表明, •OH自由基和C6H5Cl反应生成C6H5Cl-OH adduct, 其反应速率常数在近中性、酸性条件下约为(5.89±0.65)×109和(7.07±0.61)×109 L•mol-1•s-1; 其衰减则符合双分子二级反应, 速率常数2k/εl=1.1×106 s-1, 而在碱性时则为(4.34±0.51)×109 L•mol-1•s-1, 衰减呈准一级反应, 速率常数为2.11×105 s-1. 在有氧条件下, O2与C6H5Cl-OH adduct反应生成C6H5Cl-OHO2 adduct, 其反应速率常数为6.8×108 L•mol-1•s-1.  相似文献   

2.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C6H5Cl与H2O2水溶液的激光闪光光解情况, 初步考察了其瞬态物种的生长和衰减等行为. 研究表明, •OH自由基和C6H5Cl反应生成C6H5Cl-OH adduct, 其反应速率常数在近中性、酸性条件下约为(5.89±0.65)×109和(7.07±0.61)×109 L•mol-1•s-1; 其衰减则符合双分子二级反应, 速率常数2k/εl=1.1×106 s-1, 而在碱性时则为(4.34±0.51)×109 L•mol-1•s-1, 衰减呈准一级反应, 速率常数为2.11×105 s-1. 在有氧条件下, O2与C6H5Cl-OH adduct反应生成C6H5Cl-OHO2 adduct, 其反应速率常数为6.8×108 L•mol-1•s-1.  相似文献   

3.
SDS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修银  汪存信  王志勇 《化学学报》2006,64(21):2151-2156
在37 ℃, pH=7.4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 利用热焓放大技术和热动力学初始速率法研究了近生理条件下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溴化乙酰胆碱水解反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反应的抑制动力学. 通过测量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的总反应焓及相同条件下的Tris碱的质子化焓, 确定了酶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Hm,1为0.63 kJ•mol-1, 米氏常数Km和底物抑制常数KS分别为0.85~0.94 mmol•L-1和0.74~0.83 mmol•L-1. SDS能够显著地降低反应速率, 但对酶反应的生化常数的影响较小, SDS对AchE的抑制表现为不可逆抑制. 在一定浓度的SDS溶液中, AchE的失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表观一级失活速率常数与作用时间及SDS浓度的四次方呈线性关系, 失活常数为(2.47~2.69)×1013 mol-4•L4•min-1.  相似文献   

4.
355 nm光照下大气液相中HNO2与C6H5Cl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进行了有氧、无氧条件下氯苯与亚硝酸水溶液的交叉反应机理研究,初步考察了这些瞬态物种的生长与衰减等行为, 并对其光解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研究表明,HNO2在355 nm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产生•OH自由基, •OH和氯苯反应生成C6H5Cl•••OH,反应速率常数为(6.6~7.0)×109 L•mol-1•s-1; 在有氧条件下C6H5Cl•••OH可氧化为C6H5Cl•••OHO2, 反应速率常数为(1.6 ± 0.2)×109 L•mol-1•s-1,然后进一步分解; C6H5Cl•••OH衰减或与亚硝酸等作用可形成多种含硝基的化合物或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方法研究了室温下(T=293 K) HCF(X~1A)自由基与SO2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中HCF(X~1A)自由基是由213 nm激光光解HCFBr2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HCF(X~1A)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此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k=(1.81±0.15)×10-12 cm3•molecule-1•s-1, 体系总压为1862 Pa. 高精度理论计算表明, HCF(X~1A)和SO2分子反应的机理是典型的加成-消除反应. 我们运用RRKM-TST理论计算了此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温度效应和压力效应, 计算结果和室温下测定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聂菲  吕九如 《化学学报》2007,65(20):2299-2302
发现钙黄绿素可以吸收铁氰化钾氧化酮替芬反应的化学能而产生化学发光, 以钙黄绿素为化学发光试剂, 构建了铁氰化钾-酮替芬-钙黄绿素化学发光体系, 利用此体系建立了测定酮替芬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8~6.0×10-6 g•mL-1, 检出限为8×10-9 g•mL-1, 对浓度为5.0×10-7 g•mL-1酮替芬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 此法已用于药品中酮替芬含量的测定, 结果与药典测定结果一致. 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利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型离子液体[Me3NC2H4OH]Zn2Cl5(简写R-Zn2Cl5)的光解行为, 研究发现离子液体能被266 nm激光单光子电离, 生成阳离子自由基、[Zn2Cl5]中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 观察到胆碱激发三线态的存在, 并测定了离子液体光电离的量子产额为0.04. 利用266 nm激光对离子液体、胆碱、氯化锌、氯化钠的光解行为比较, 发现胆碱阳离子的贡献很小, [Zn2Cl5]阴离子起主要作用. 采用氧化性自由基SO4•-引发离子自由基, 揭示其光电离机理, 测定离子液体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SO4•- 460 nm的衰减速率常数为1.3×109 L•mol-1•s-1, 320 nm离子自由基瞬态产物的生成速率常数为1.5×109 L•mol-1•s-1, 两者很接近, 说明SO4•-自由基的衰减与瞬态自由基的生成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Cr(III)(SSA)(en)2]•2H2O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李英奇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06,64(9):917-922
有机铬(III)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磺基水杨酸铬(III)混配配合物[Cr(SSA)(en)2]•2H2O (SSA=5-磺基水杨酸, en=乙二胺), 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和X晶体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与人血清白蛋白以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条件结合常数为(2.7±0.1)×104 mol•L-1, 结合位点数为3.87.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观察了不同温度下EDTA和脱铁伴清蛋白为竞争剂的配体取代反应动力学行为, 其中37 ℃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42和0.0225 h-1.  相似文献   

9.
用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方法研究了室温下(T=293 K) HCF(X~1A)自由基与SO2分子的反应动力学. 实验中HCF(X~1A)自由基是由213 nm激光光解HCFBr2产生的, 用激光诱导荧光(LIF)检测HCF(X~1A)自由基的相对浓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 得到此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k=(1.81±0.15)×10-12 cm3•molecule-1•s-1, 体系总压为1862 Pa. 高精度理论计算表明, HCF(X~1A)和SO2分子反应的机理是典型的加成-消除反应. 我们运用RRKM-TST理论计算了此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温度效应和压力效应, 计算结果和室温下测定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大气条件下O3与乙炔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林  徐永福  葛茂发  贾龙  王庚辰  王殿勋 《化学学报》2006,64(21):2133-2137
O3是对流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氧化剂, 其与反应活性气体的反应是大气对流层中重要的反应过程, 对于研究空气污染的对策有重要意义. 我们使用自行建设的烟雾箱模拟反应装置, 结合O3分析仪和气相色谱研究了O3和乙炔的反应. 研究测得O3和乙炔在室温下(15 ℃)反应的4次实验的速率常数的平均值为4.13×10-21 cm3•molecule-1•s-1, 其变动系数为7%. 与文献中采用其它方法得到的实验值相吻合. 所得结果表明, 我们测定的反应速率常数有较高的精密度, 我们所建的大气反应烟雾箱模拟系统是可靠的, 可以用于大气O3浓度条件下O3的其它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的深入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中其它重要反应活性气体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capacity of antioxidants to protect drugs against oxidation is presented. As a new viewpoint, to determine the priority of the competitive oxidations between the antioxidant and the protected drug, and to compare the drug-protection capacity of antioxidants,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ir oxidation rate constants using chemical kinetics instead of standard oxidation (or reduction) potentials. Sodium sulfite, sodium bisulfite and sodium pyrosulfite were used as model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on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In the experiments, sufficient air was continually infused into the solution to keep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constant.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tioxidants were determined by iodimetr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by oxygen electrode. The data were fitted by linear regressions to obtain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sodium sulfite, sodium bisulfite or sodium pyrosulfite obeyed pseudo zero-order kinetics in the buffer solutions. Because of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these three antioxidants have the same ion form in solutions at a definite pH value and therefore their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The average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of the three antioxidants at 25°C are (1.34 ± 0.03) × 10−3 at pH 6.8, (1.20 ± 0.02) × 10−3 at pH 4.0 and (6.58 ± 0.02) × 10−3 mol·L−1·h−1 at pH 9.2, respectively. Translated from Acta Chimica Sinica, 2006, 64(6): 496–500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恒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手段, 详细研究了利培酮在pH 7.07~10.32 B-R缓冲溶液和0.2 mol•L-1 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研究表明: 在pH 7.07~10.07 B-R缓冲溶液中, 利培酮产生的P1波为催化氢波. 在pH=10.32 B-R缓冲溶液中, 利培酮可以产生P2和P3两个波. 其中, P2波为不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波, P3波可以分裂成两个波P3a和P3b. P3a波为P2波的进一步单电子还原, 而P3b波则属于催化氢波. 在0.2 mol•L-1 NaOH溶液中, 利培酮产生的P4波是一个两电子的不可逆还原波. 另外, 根据P1波的一阶导数峰电流与利培酮浓度在1.6×10-5~2.0×10-6 mol•L-1 (r=0.9950)间的线性关系, 建立了利培酮片剂中利培酮含量的测定新方法. 新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6 mol•L-1, 回收率在105%~102%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0.84%.  相似文献   

13.
赵圣印  黄文龙 《有机化学》2008,28(2):240-245
根据苯并吡喃类钾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 设计合成了13个苯并吡喃-4-异硫脲衍生物, 其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大鼠体外血管扩张实验研究表明, 多数化合物在1×10-5 mol•L-1 浓度下对30 mmol•L-1 KCl诱导的大鼠主动脉条收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中化合物6l的血管收缩抑制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高铁酸三钾钠的合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一种在浓的NaOH溶液中电合成0.83 mol•L-1 Na2FeO4溶液进而高纯度合成固态K3Na(FeO4)2的方法. 研究了合成条件, 并利用多种实验技术研究了该固态样品的性质. 实验表明, K3Na(FeO4)2晶体在混合的NaOH-KOH溶液中, 其溶解-沉淀平衡曲线符合经验方程式: [Na][K]3[ ]2.8=1.4×10-4 ([K]≤1.01 mol•L-1);在浓的KOH溶液中其溶解度与K2FeO4几乎一致. 和K2FeO4晶体不同, 所得K3Na(FeO4)2晶体显示3个红外特征峰(787, 801~802和858~862 cm-1)并具有P m1 (164)空间群的六方晶胞, 其粉末在Ar气中直到197 ℃才分解, 热稳定性低于K2FeO4.  相似文献   

15.
沈雪松  秦雪莲  刘义  屈松生 《化学学报》2005,63(18):1739-1742
[H+]在0.01~0.70 mol•L-1范围内, 离子强度为1.00 mol•L-1, [Fe(III)]>>[配体]、[H+]>>[配体]的条件下, 研究了Fe(III)与2,3-二羟基苯磺酸钠(Tiron)的配位反应. 发现当[H+]≤3.00×10-2 mol•L-1时, [Fe(III)]2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贡献. 求得了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从而揭示了FeOH2+和与Tiron配位的解离反应途径及的缔合反应机制, 并提出了该配位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6.
范顺利  屈芳  林金明 《化学学报》2006,64(18):1876-1880
在碱性介质中, CO32-对H2O2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荧光素钠对该反应具有很强的增敏作用. 据此, 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测定二氧化碳的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10~5.0×10-6 mol•L-1 CO32-, 检出限为 1.2×10-11 mol•L-1 CO32- (相当于5.3×10-10 g•L-1 CO2). 该方法用于室内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1.8%~2.1% (n=11), 加标实验回收率97.6%~101.4%. 论文还探讨了反应的发光机理, 发光反应很可能是由溶液中的CO32-与H2O2作用而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引发, 荧光素钠对发光的增敏作用为化学能量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恩君  王克华  于影  尹洪喜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7,65(16):1612-1616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DMSO)2]单晶, 其中, qina为喹哪啶酸根, DMSO为二甲基亚砜.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Co(II)离子螯合配位, 2个DMSO以氧原子与Co(II)离子轴向配位, 形成规则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 分子之间存在π-π堆积弱相互作用. 该配合物可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速率, 在配合物浓度和萘酯浓度各为1.0×10-4和3.0×10-5 mol•L-1条件下, 酯的水解速率提高46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