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基础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人血清中的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浓度。通过免疫反应将待测物质衍生化,生成可见光区可检测的复合物。在450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复合物的吸光度,绘制MIC-1浓度-吸光度校准曲线,方程式为y=2.375-2.378/(1+0.001x)0.938(r=0.999)。根据样本的吸光度推算血清MIC-1的浓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625—500.000pg/mL。回收率为98.2%—101.6%,相对标准偏差为1.89%—5.10%。 相似文献
2.
3.
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的间苯二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盐酸介质中 ,果糖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 0 3nm,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间苯二酚的方法 ,测定范围为 0— 2 0 0 mg·L-1,检出限为 0 .38mg· L-1。方法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的间苯二酚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pH 1.86的B-R缓冲溶液条件下,酸性品红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使酸性品红在545nm处吸光度下降的原理,其吸光度的下降值(△A)与HSA在0—28.0μg/mL(r=0.995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用于合成试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对酸性品红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在pH=5.2的B-R缓冲溶液中,对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在290nm处有一强的吸收峰,当加入BSA作用后该吸收峰的强度升高,峰位基本不变,且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在此波长下测定其复合物的吸光度,其吸光度的增加值(ΔA)与BSA的浓度在18—2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检出限为8μg/mL。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鲜奶粉和液态纯牛奶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9.5%,93.2%,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7.
8.
甲醇含量是白酒检验项目中最重要的质量指标 ,而国家在白酒质量标准中 ,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甲醇一项的方法中制定得不够详细、具体 ,在实践中发现标准也有需要修改和探究之处 相似文献
9.
10.
酸性棕SR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能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ASR红移16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λ=610 nm时,εBSA=6.23×104 L·mol-1·cm-1,εHSA=7.23×104 L·mol-1·cm-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 mg·L-1,HSA:5.15 mg·L-1。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回收率93.6%~109.1%,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酸性介质中,F e(Ⅲ)能够催化H2O2氧化中性红褪色反应,而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都能阻抑该催化氧化褪色反应的速度。但二者存在一定的速率差异,且吸光度的加和性不佳。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能同时测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的新方法。研究了最佳反应和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0×10^-3m o.lL-1中性红溶液用量为0.8mL;30%H2O2用量为0.6mL;0.100g.L-1F e(Ⅲ)标准溶液用量为0.5mL;0.06m o.lL-1HC l用量为0.8mL;反应时间为6m in;反应温度为75℃时为最佳反应和测定条件。用于混合样品及河水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的测定,混合样品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回收率分别为95.6%—104.0%、97.8%—104.4%。河水中对苯二酚和邻苯二胺加标回收率均为105%,5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2.5%。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阻抑高碘酸钠氧化铬天青B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加热和 NH3- NH4 Cl(p H=10 .2 0 )缓冲溶液存在下 ,痕量钛 ( )能阻抑高碘酸钠氧化铬天青 B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阻抑高碘酸钠氧化铬天青 B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钛 ( )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4 0 .0 ng/ m L Ti( ) ,检出限为 5 .85× 10 - 1 0 g/ m L ,用于鲍鱼壳中痕量钛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四溴荧光黄反射散射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3.0的B-R缓冲介质中,人血清白蛋白(HSA)与四溴荧光黄(TBF)结合,形成TBF-HSA复合物并被石蜡微晶吸萃,以试剂空白参比,在555nm处产生一灵敏的反射散射吸收峰。HSA的浓度在0.0—1.2mg/L范围内与555nm处的反射散射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对HSA的检出限为0.058mg/L,本方法灵敏,可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选取几种天然抗氧化剂杨梅素、桑色素、辣椒碱、甜菜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以及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几种抗氧化剂以及DPPH自由基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辣椒碱、甜菜碱、VC不与人血清蛋白发生猝灭反应,杨梅素、桑色素、DPPH均能够与人血清蛋白发生猝灭反,反应均为形成了稳定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结合,结合位点数均为1,主要结合位点在色氨酸基团附近,DPPH与人血清蛋白猝灭过程改变了人血清蛋白结构的疏水性,引起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而杨梅素、桑色素与人血清蛋白相互作用未造成其构象发生了变化。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几种抗氧化剂抑制DPPH直接损伤人血清蛋白的能力,杨梅素、桑色素、辣椒碱、甜菜碱、VC对DPPH损伤HSA的抑制率分别为25%,18.30%,85.38%,4.02%和84.58%。根据分子结构分析辣椒碱主要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从而抑制其损伤人血清蛋白,根据二元体系反应结果可知杨梅素与桑色素三元体系反应过程中两种抗氧化剂与DPPH竞争结合位点,因此杨梅素、桑色素主要通过占据结合位点的方式抑制DPPH损伤人血清蛋白,而甜菜碱既不能占据结合位点也不能清除自由基,因而抑制能力最弱。分析表明几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抑制能力与其分子结构中主要官能团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