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1981—1984年间对大麦8×8双列杂交就蛋白质(%),赖氨酸(%)等籽粒品质性状作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赖氨酸(%)为加性一显性遗传性状.其中赖氨酸(%)以加性遗传为主;而蛋白质(%)存在较大的显性效应.这两个性状的F值都为正值;H_2/4H_1都显著小于0.25.平均而言,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座位以显性等位基因为主.W_r/V_r回归分析揭示这些显性基因存在减效的趋势.这两个性状与单株粒重以及千粒重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8×8大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_1和F_2的抽穗期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1)抽穗期性状在F_1双列试验中,W_r/V_r回归系数b(0.8399)与单位斜率1无显著差异,表明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F_2中,b=0.2768,显著不同于1,存在上位效应。去阵列8后,对F_2双列资料重新检验,发现由此获得的亚双列系统符合模型(b=0.8230).W_r/V_r分析表明,F_1与F_2世代间阵列位置有变动,但阵列2,3在两个世代中均据回归线的上部.W_r+V_r与Y_r间的相关测定均为负相关,表明抽穗期晚一般由显性基因效应控制.(2)抽穗期F_1和F_2的广义遗传力为97%与98%,狭义遗传力为87%与69%.在F_1为0.59,表明抽穗期晚为部分显性.F_2却大于1,示有超显性特点;H_2/4H_1值都小于0.25,说明全部有关座位上,平均地说,显隐性等位基因频率不相等.F_1值为负值,表明所有亲本所携带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 (3)抽穗期一般配合力效应为负向的有小将,早熟3号和永2830.特殊配合力存在较大负向优势的杂交组合中,必含小将、早熟三号和永2830三个早熟品种之一为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8×8大麦双列杂交中对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和其余三个性状作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均方都极显著。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均方之比值普遍大于1,平均值为2.5。Rsiφ1508和永2830可作为高蛋白质、高赖氨酸的亲本。早熟3号和Saida 183可作为低蛋白质亲本。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有十分相似的基因效应基础。建议对籽粒品质的选系在F_4以后开始。文章还讨论了Pi和gi在评价大麦品种的育种价值上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位水稻产量及其要素相关性状QTL并揭示各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来源于杂交组合Lemont/特青的F12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对水稻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始穗期、成熟期7个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22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QTL,分布于8条水稻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6%~24%,单个性状QTL位点数为1~5个.共有4个染色体区段的共位点(co-located)QTL能同时影响2~4个产量要素相关性状,并且每个共位点QTL对性状作用的加性效应方向相同,其中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Lemont,另外2个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特青,这为各性状间表型相关提供了一定的遗传解释.  相似文献   

5.
木研究以Hayman双列法分析了大麦最重要的啤酒麦芽性状糖化力的遗传.结果表明,在T x7双列杂交中,W*/}*回归分析显著不同于单位斜率,表明有非等位基因互作存在,不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当淘汰非等位基因互作较强的亲木2后,以6 x6双列杂交重新分析,结果符合模型.遗传参数估算表明,糖化力性状遗传控制的显性效应成分大于加性效应,表现为超显性(平均显性度}/H, /D分别为1.046 hLl 1.113),控制该性状并显示显性的基因组数Cii-hz/Hz)约为13组;遗传力较低(砖男分别为29.283写和48.11600).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初步讨论了大麦高糖化力的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6.
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遗传改良研究结果:(1)采用酸铝营养液培养幼苗的方法鉴定了我国3871份大麦品种的耐酸铝性,得到一级耐性材料315份,占鉴定总数的8.13劣,(2)相关通径分析表明,酸性红黄壤土上大麦单株籽粒产量损失起主要作用的是有效分菜数下降(P = 0. 7324 )、每穗实粒数减少(P = 0 . 5923 )和千粒重降低(P = 0.5877),由此可见,这是在红黄壤土田间条件下选择耐酸铝性大麦的三个主要选择指标;(3)发现大麦耐酸铝性基因遗传方式除单基因遗传方式外,尚有多基因控制的表现数量性状遗传方式;'(4)从对酸铝性表现敏感的大麦品种“早熟3一号”的花药、幼胚等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通过离体细胞突变体筛选,得到了“耐性细胞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耐酸铝性遗传改良培育出适应酸性红黄壤土种植的大麦新品种是可行的,亦为开发利用红黄壤土地资源补充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四个主要麦芽品质性状—a一淀粉酶活力、麦芽汁粘度、麦芽汁色度和搪化力进行了杂种优势和相关分析.(1)相对优势结果表明,在84个组合次中,呈正向优势的46个,占54.76男,负向优势34个,占40.48男,无显性4个,占4.75男;(2)四个品质性状的中亲优势平均值分别为一6.117、一9.965 40.452和一。.545s a-淀粉酶活力和糖化力的超高亲优势分别为一14.578和一8.201,麦芽汁粘度和色度的超低亲优势分别为5.442和70.455.四个性状杂种优势的变异系数均很大.(3)麦芽汁色度的F,对MP的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均达显著水平,分别为。..43和0.50,麦芽汁粘度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为一。.45,其余均未达显著水平,(4)除麦芽汁色度性状外,另三个性状的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四个麦芽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仅有a-淀粉酶活力和麦芽汁粘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一0.56').最后,文章根据实验结果,就啤酒大麦麦芽品质改良的遗传育种及其杂种优势应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国产新药均三嗪二酮对水稻进行化学杀雄,大田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洒4000—8000ppm,诱导雄性不育率可达88.9%—100%,而无损于雌蕊育性.但对株高与穗轴节间稍有矮化效应.药害晚粳比早籼为小.处理穗的一些形态学性状,如颖壳开张,柱头蓬松外露,持续数日之久. 这些特性有利于异花授粉,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根据观察,均三嗪二酮能抑制花粉发育与花药开裂.我们确认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可高度有效地导致水稻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9.
以两种冠醇化合物馆和漆酚冠醚(SU15-C-5)和苯并15-冠-5(B15-C-5)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和水稻秧根,研究了冠醚对两种作物某些生理特性和穗部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冠醚能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高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十b)含量,减小叶绿素a/b比值,对穗部经济性状均显示出良好效果,尤其是饱和漆酚冠醚的良好生理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田间喷施植物保健素或健壮素均能提高同源四倍体大麦叶绿素的含量,延缓功能叶的衰老,有利于可溶性糖从茎秆等营养器官向穗部生殖器官运转,使单株穗数从2. 1提高到2. 8 ,结实率从68. 7%提高到77.。%,千粒重从56. 60g提高到59. 80g.  相似文献   

11.
大麦应用三十烷醇磷酸酯钾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喷施 0. 01mg/L 的三十烷醇磷酸酯钾或 0. 5mg/L 的三十烷醇都能显著改善同源四倍体大麦的 产量性状且改善的程度相当,使穗颈长度从 2. 4cm 延长到 3. 7cm, 减少包颈的发生率, 穗重从 1. 145g 提 高到 1. 338g,结实率从 75. 0%提高到 79. 5%, 千粒重从 43. 638g 增加到 50. 031g.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干旱地区褐家鼠种群结构特征,特别是种群数量大小和个体大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自1999~2003年作者在新疆北部干旱地区,用铗日法对褐家鼠种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把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等三种类型,并对这三种种群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在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种群中褐家鼠个体重量及大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增长型种群中的个体为了保持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重量之间的一致性,在增加个体重量方面比稳定型种群要快.一般三种不同类型的种群中种群个体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改性明矾浆和滤食性动物控制月湖的蓝藻水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初夏宁波月湖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同年8月1m^2水面喷洒55.6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后,蓝藻水华基本消失。2000年底和2001年初,1 hm^2水面放养尾均重25.6g鲢、鳙鱼种3500尾和平均体长7.5cm的三角帆蚌蚌种6700尾。2001和2002年不再出现蓝藻水华,水体表观质量明显提高,透明度保持在100cm以上。2001年8月份月湖浮游蓝藻数量比2000年同期下降87.5%,总氮下降26.0%,总磷下降70.0%。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远缘杂交得到了栽培稻品种IR36×中国疣粒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并对杂种植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疣粒野生稻种间杂种生长旺盛,分蘖力强;其株高、剑叶长度、穗长、颖花数及花药长度等介于双亲值之间;生长习性、柱头颜色、粒型和落粒性等与疣粒野生稻相同;穗轴有分枝、光周期敏感性则与栽培稻相似.杂种有24条染色体,高度不育.同工酶分析表明,杂种的酶谱为互补型或杂合型.RAPD分析显示双亲之间的多态性比例为81.4%,杂种的扩增带中包含亲本特有带和共有带,且以特有带为主.上述结果为中国疣粒野生稻中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建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调节碳氮比改善水质和促进对虾生长已有一些报道, 但不同实验室得出的结论经常相互矛盾. 本研究通过建立规范一致的对虾养殖实验体系, 设置对照组(CN6组, 碳氮比为6)和处理组(CN10组和CN20组, 碳氮比分别为10和20), 每组设置8个重复, 研究输入碳氮比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输入碳氮比可促进对虾生长和存活. 与对照组相比, CN10组的末均重、虾长、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8.04%、7.45%、13.11%、46.73%和73.03%, 而饲料转化率降低了43.41%. 此外, CN10组的水体理化指标如pH、溶解氧、氨氮、亚硝氮、磷酸盐、总磷的浓度也极显著低于CN6组. 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对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亚硝氮、磷酸盐、总磷和pH. 然而, 实验第25d, CN20组对虾大量死亡, 产量和存活率都很低, CN20和CN10组的对虾体重和体长均高于CN6组, 说明过高的输入碳氮比可以促进对虾生长但不利于对虾存活. 本研究说明重复数对于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