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7Al+27Al耗散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中提取能量相干宽度Г,再求出双核系统的核温度T,并用相干转动的概念进行以合与解释.  相似文献   

2.
27Al+27Al(Elab≈120MeV)耗散反应激发函数涨落的实验研究中,首次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获得截面涨落的角度关联系数和角度关联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角度关联函数的形状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角度相干宽度至少为40°;截面涨落在前后角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角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27Al+27Al耗散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束流27Al8+的入射能量从114MeV到127MeV变化,能量步长为200keV.探测角度覆盖了实验室系10°—57°的连续区域.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耗散产物的能量自关联函数.结果表明,反应所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的阻尼相干转动造成了激发函数中不可平滑的涨落结构,相干转动的阻尼来自量子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量能量从114—120MeV、能量步长为200keV的重离子耗散反应27Al+27Al从θ(cm)=50°—90°的角分布和激发函数,在对所有宏观出射道积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重离子耗散反应中激发函数涨落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完成了114MeV和118.75MeV的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B, C, N, O, F, Ne, Na和Mg的微分截面测量. 条形27Al同位素靶的大小尺寸为10mm×50mm, 平均 厚度约67μg/cm2. 固定入射束流19F的能量, 通过移动靶位, 先后轰击了靶上20个不同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 在弹靶系统、入射能量以及探测系统都相同的多次独立的微分截面测量中, 截面的涨落不呈现高斯型几率分布. 截面测量的这种不重复现象难以用有限计数率的统计性质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用带ΔE-E望远镜系统的飞行时间系统测量了80.9MeV 16O+27Al反应出射产物的三重微分截面d3σ/dA dZ dE.对该反应中所出现的能量耗散和核子交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叶巍  沈文庆 《中国物理 C》2000,24(10):945-948
研究了形变效应对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断前粒子发射的影响.发现通过测量的裂变前粒子多重性提取的裂变延迟时间将因此从20×10-21s减少到5×10-21s,表明增强的断前粒子发射有一部分来自形变效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57MeV/u 64Zn+27Al反应中集体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利用4π带电粒子阵列测量的57MeV/u的64Zn轰击27Al反应中的集体物质流.各事件的碰撞参数分类采用平均平行速度方法,反应平面的确定采用横向动量分析方法.实验观察到在反应平面内的集体横向动量(边流参数)随着碰撞参数和粒子产物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B,C,N,O,F和Ne的激发函数,入射束流的能量从110.25MeV到118.75MeV, 能量步长为250keV. 从产物的 能量自关联函数中提取了反应中所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的转动惯量, 与相粘模型计算的刚体转动惯量相比较, 结果表明形成的双核系统有大的形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TOF-ΔE和0°注入探测器的方法,鉴别并测量了23Al β+延发质子衰变能谱,通过精密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测得23Al的半衰期T1/2=(476±45)ms.实验中重现了能量为0.216,0.278,0.438,0.479MeV的低能衰变质子.另外,还观察到了一个新的β+延发衰变能级Ex=8.916MeV,并给出了它们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11.
用动力学模型计算10.6MeV/u 84Kr(27Al,准裂变)反应的裂变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体耗散模型对10.6MeV/u 84Kr在27Al上引起的准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准裂变反应的准裂变时间大于200×10-22s.发现对本反应系统,准裂变的出现至少需要8MeV/u阈能.  相似文献   

12.
完成了114MeV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测量.分析了反应产物B,C,N,O,F,Ne,Na,Mg和Al的实验室系角分布,讨论了反应形成的中间双核系统随时间演化过程中角分布所表现出的耗散特点.从实验上提取了反应产物各元素的角分散参数并作了角分散参数的理论拟合,讨论了角分散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角分散参数与耗散反应产物的电荷数Z之间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与碎片符合的轻带电粒子发射,重点研究了用二阶傅里叶级数拟合发射粒子的方位角分布和方位角关联得出的二阶各向异性系数的性质.结果证实了一个事件中的粒子都以相同方位角分布统计独立发射.发现二阶各向异性系数同碎片的质量用微弱的信赖性,并随发射粒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角动量对断点前粒子多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推广的裂变扩散模型研究了角动量对10.6MeV/u 84Kr(27Al,二体裂变)反应断点前粒子多重性的影响,发现阶点前粒子多重性和断点时间随着角动量的减小逐渐增大,而且绝大多数粒子是在鞍点前发射的. 对实验中二体裂变反应发生的角动量范围进行权重平均,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断点前粒子多重性. 同时还研究了影响断点前粒子多重性和断点时间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叶巍 《中国物理 C》2002,26(1):52-57
在统计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In核在三维空间的转动自由度对10.6和8.5MeV/u 84Kr+27Al碰撞裂变前粒子发射的影响.发现对后一个轰击能,断前粒子发射不敏感于转动自由度;对前一个能量,转动自由度的引入使提取的裂变延迟时间从20×10-21s减少到7.5×10-21s,表明了它对裂变前粒子蒸发的影响,计算结果也表明仅有转动自由度并不能完全解释In核的断前粒子增强发射现象.发现了转动自由度在粒子发射中所起的作用对系统的激发能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扭曲波波恩近似(DWBA)分析了26Mg(d,p)27Mg反应布居27Mg基态、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角分布, 导出了27Mg前3个态的渐进归一化系数(ANC). 然后根据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得出了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 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质子宽度. 基于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导出了其价质子的均方根半径, 验证了27P基态具有单质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在En=13.40—14.79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行的100Mo(n2n)99Mo,96Mo(n,p)96Nb和92Mo(n,α)89m+gZr的反应截面,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文中将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还对上述三个反应的截面进行了编评,给出了推荐的激发曲线.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25MeV/u 40Ar+115In,58Ni,27A1反应前中角区出射碎片的角分布和元素Z分布.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MQMD)模型研究了碎片的角分布和Z分布.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整体上符合得很好,但在前角区,MQMD模型低估了碎片的产额,在中角区对于Z接近弹核的碎片,理论计算值比实验值偏高.碎片产物的角分布和Z分布还与统计蒸发模型GEMINI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前角区平衡蒸发成份所占的比例很小,中角区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仍然是较小的比例.同时发现平衡蒸发成份随着出射碎片核电荷数Z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在En=13.6—14.8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测得的62Ni(n,α)59Fe的反应截面.在En为 13.64,13.79,14.00,14.05,14.33,14.60和14.80MeV处的截面分别为17.4±1.1,19.5±1.5,21.9±1.9,22.4±1.6,25.4±1.4,26.1±1.1和26.0±1.1mb.在文章中还列举了所能收集到的一些作者的数据以作比较.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测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En=13.6—14.8MeV中子能区用活化法以27Al(n,α)24Na截面为中子注量标准得的60Ni(n,p)60Co的反应截面.在En为 13.64,13.79,14.03,14.33,14.60,14.80MeV处的截面分别为184.4±12.2,178.8±10.5,171.4±10.3,161.9±9.6,157.0±9.3,147.5±8.9mb.在文章中还列举了所能收集的一些作者的数据以作比较.中子能量是用铌锆截面比法则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