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甘肃岷县产的岷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Var.Roylei(HK.F.)中,提得两种新植物硷,命名为岷贝素甲及岷贝素乙。岷贝素甲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210—212°,[α]_D~(12°)—73.3°(三氯甲烷),实验式测定为C_(27)H_(43)O_2N。岷贝素乙为无色菱形结晶,熔点220°,[α]_D~(16°)—52.4°(三氯甲烷),实验式测定为C_(27)H_(41)O_3N。并制得此两植物硷之硫氰酸盐,盐酸盐等。  相似文献   

2.
由西貝母提得新植物鹼西貝素(sipeimine)C_(27)H_(43)O_3N,熔點269°,[α]_D——33.8°(CHCl_3),[α]_D-39.4°(C_(2)H_(5)OH),為無色柱狀結晶,易溶於氯仿,可溶於甲醇、乙醇、丙酮及醚,不溶於水、石油醚及苛性鹼溶液。其氫氯酸鹽,熔點210°;硫氰酸鹽,熔點262°;氯金酸鹽,熔點163°(分解):氯鉑酸鹽,熔點239°(分解)。西貝素合一個叔胺基[碘甲季銨鹽,熔點252°(分解)],一個醇羥基[乙醯西貝素,熔點189°,乙醯西貝素氫氯酸鹽,熔點271°(分解)],一個羰基(肟,熔點171°),及至少三個碳甲基。其部分分子式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旋光数据及脱氧西贝酮的紫外光谱考虑,将西贝素的仲醇羟基定在C-3β-位.为便于解释脱水西贝素异常的化学及光谱性质,认为它具环丙基酮类型的结构,从而西贝素中的羰基应位于C-6.众多的旋光数据对这推断亦无矛盾.对西贝素中叔醇基的位置及其A,B两环的立体化学也有所讨论.西贝素的结构式经推定如(XIV)式.  相似文献   

4.
贝母植物碱研究Ⅸ. 几种川贝母中的新植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种通称为川贝的商品如青贝、白炉贝、黄炉贝、白松贝及黄松贝,分离出五种不同的植物碱,其紫外吸收光措及实验式均与西贝素的很相似,可能均属於变形(石享)类植物碱;又由东北产的平贝中分离出一种植物碱,很可能与贝母素甲相同。  相似文献   

5.
贝母属植物百合科,品种繁多,遍于全世界,我国有小余种。其地下球茎为最常用的中药。仅作药用的种类就很复杂。形状大小皆不同。以浙贝、川贝和西贝为最常见。植物碱如吗啡、奎宁等具有显著的生理作用,在医药上有很大的功效。贝母是否含有生物碱,自然成为重要的课题。研究贝母植物碱最早的有:1888年德国Fragner研究德国产  相似文献   

6.
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西贝素的第三个氧原子功能,是属于叔醇羟基。贝母素甲在340—350°直接用硒脱氢,得到Veranthridine(Ⅲ),与由西贝素用同法降解所得主要产物相同。因此更进一步证明,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骨架,与西贝素的骨架,确是相同;也证明了前次所提出的骨架(Ⅳ),并肯定了C_(20)上甲基的位置。贝母素乙用铬酸氧化,得贝母酮。由此证明贝母素乙中,有一仲醇羟基。贝母酮脱氧后,得一不含氧的饱和胺,可能是贝母素甲及乙的母核,命名为贝母原碱(Ⅴ)。  相似文献   

7.
1.修正貝母素甲及貝母素乙的實驗式順次為C_(27)H_(45)O_3N及C_(27)H_(43)O_3N。 2.貝母素甲及乙分子中證明不合甲氧基或乙氧基,亦不合甲氮基或乙氮基,亦無活潑>C=C<鍵及叔醇羥基,二者皆至少含有三個甲碳基。貝母素乙分子中未能找出活潑次甲基的存在。 3.製備了貝母素甲的硫氰酸鹽,貝母素乙的硫氰酸鹽,及貝母素乙的碘甲季銨鹽。 4.貝母素甲用硒脫氫,得鹼性產物四種:C_(25)H_(37)N,苦味酸鹽熔點220°;C_(26)H_(37)N,苦味酸鹽熔點193°;C_(26)H_(37)O_2N,熔點228°;C_(26)H_(41)O_3N,熔點256°。  相似文献   

8.
汪信  陆路德 《应用化学》1992,9(1):85-86
高分子量的Schiff碱可应用于离子吸附和催化等领域,已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本文报道两种二乙烯基苯-苯乙烯聚合物负载的Schiff碱,考察它们对若干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1.西貝素用鋅粉蒸餾及硒脫氫,產物中的鹼性部分得2,5-二甲基吡啶(Ⅱ),中性部分得碳氫化合物C_(12)H_(14)(III)及C_(20)H_(18)或C_(22)H_(20)二種。與由貝母素甲用同法處理,所得結果相同。其中C_(18)H_(14)(III)已由合成證明為8-甲基-1,2-苯弗。此種碳氫化合物,在天然產物降解中,尚屬首次得到。 2.西貝素與貝母素乙均屬於變形(石享)類植物鹼。它們的實驗式及功能團是相同的。它們的紫外吸收光譜,幾乎完全符合,其結構式可能稍有差別,或僅是構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利用碱处理和酸碱处理钛表面,获得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Ti O2薄膜。利用SEM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XRD测试了材料的晶型。将样品浸泡于模拟人体体液(SBF)中,观察材料表面羟基磷灰石(HA)的沉积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探讨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相同的热处理温度下,碱处理和酸碱处理的钛表面具有相同的晶型,但是表面形貌不同的Ti O2薄膜。对比了其生物活性的差异发现:450℃的酸碱处理钛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归于其表面有尺寸较小的花蕊状纳米丝形貌,700℃的碱处理钛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归因于其表面具有较小微观尺寸的纳米颗粒形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钒(V)-5-Br-PADAP-H_2O_2三元配合物的配位吸附波。在O.60M磷酸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05V(vs SCE),在8.00×10~(-8)~2.00×10~(-5)M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求得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2.
(1)貝母素甲,經鋅粉蒸餾,在鹼性部分,得2,5-二甲基吡啶。中性部分,再行用硒脫氫,得兩種碳氫化合物:一為C_(22)H_(20)或C_(20)H_(18),一為C_(18)H_(14),均係1,2-苯弗(1,2-bcnzofluorene)同族物。前者與Jacobs等由藜蘆植物鹼(veratrine alkaloids)及Reichstein等由drevogenin A的衍生物,用硒脫氫所得的碳氫化合物相類似。後者則與Gross等所合成的8-甲基-1,2-苯茀可能相同。 (2)根據貝母素甲脫氫降解的結果,及貝母素甲、乙的關係,暫定貝母素甲、乙的碳架和氮環(式I,VI,VII)。二者均屬於變形的(石享)類植物鹼。  相似文献   

13.
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研究(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新疆雪莲中分出两种新倍半萜类化合物,一种是3α-OH,11β,13-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8-β-D-葡萄糖苷.它的立体结构不同于以前所报道的类似化合物.另一种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生物碱,经鉴定为13-脯氨酸取代的二氢去氢广木香内酯.命名为大苞雪莲碱(Involucratine).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植物多酚分解产物表棓儿茶素棓酸酯(EGCG)与V(Ⅴ)配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光谱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 V(Ⅴ)与EGCG形成了二配位化合物, 该配合物在588和710 nm处均有吸收, 最大吸收峰在588 nm处. 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模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用量子化学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多酚类化合物与V(Ⅴ)配位反应的机理, 获得了体系势能面信息及反应能垒, 证实了配位反应历程中存在多个基元反应, 并历经四元环状过渡态形成二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Salen是最简单的Schiff碱之一。最近发现,其Fe(Ⅲ)的配合物Fe(Salen)NO_3能与仲胺作用,并很快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另一方面,一些含Fe_4S_4簇的酶能将NO_2~-催化还原成氨。本文研究了Fe(Salen)NO_3与NO_2~-的作用及其产物的某些性质。 1 实验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自J .C .Sullivan等人于 1 961年首次报道了五价锕系元素Np(Ⅴ )和六价锕系元素U(Ⅵ )在高氯酸溶液中能够形成 1∶1型的“阳离子 阳离子”配合物以来[1 ] ,五价锕系元素在酸性溶液中的这一特殊配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随着对锕系元素在后处理中化学性质的进一步认识 ,相继报道了U(Ⅴ )、Np(Ⅴ )以及Am(Ⅴ )等五价锕系元素与Np(Ⅵ )、U(Ⅵ )等六价锕系元素形成的“阳离子 阳离子”配合物[2 ,3] ,随后又报道了五价Np(Ⅴ )和Pu(Ⅴ )与一系列三价过渡元素 ,如Cr(Ⅲ )、Rh(Ⅲ )、Sc(Ⅲ )、Ga(Ⅲ )、F…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聚乙烯醇-124存在下,钨(V)-SCN~--乙基罗丹明B超高灵敏显色体系。缔合物λ_(max)=5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85)=1.9×10~6L·mol~(-1)·cm~(-1)。钨浓度在0.1~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曾用于水样及钢样中痕量钨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提出了以硫胺素为荧光剂测定微量钒的新方法。该法基于 V(V)-硫胺素反应生成荧光物质,其λ_(ex)=400nm,λ_(em)=464nm,当钒的浓度在2.5×10~(-7)~1.75×10~(-5)mol/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用本法测定了粮食样品中的微量钒,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臭水仙(Narcissus papyraceus Ker-Gawl)的鳞茎中分离和鉴定了六个已知生物碱:石蒜碱(1)、多花水仙碱(2)、加兰他敏(3)、力可拉敏(4)、假石蒜碱(5)和maritidine(6).此外还分到一种新生物碱臭水仙碱(Papyramine),根据化学和光谱(UV,IR,ORD,NMR)数据证明其化学结构为7.  相似文献   

20.
前曾报导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中分得九种化学成分,其中七种从果中分到。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均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引起我们分离其他成分的兴趣。又从果中分离并鉴定了十四种微量成分:11-羟基喜树碱(Ⅰ)、10-甲氧基喜树碱(Ⅱ)、脱落酸(Ⅲ)、丁香脂素(Ⅳ)、β-谷甾醇(Ⅴ)、丁香酸(Ⅵ)、3,4’-o-二甲基鞣花酸(Ⅶ)、3,3’,4-o-三甲基鞣花酸(Ⅷ)、3,4-o,o-次甲基-3′-o-甲基鞣花酸(Ⅸ)、3,4-o,o-次甲基鞣花酸(Ⅹ)、3′,4′-o-二甲基-3,4-o,o-次甲基鞣花酸(Ⅺ)、3,4-o,o-次甲基-3,4-o二甲基-5’-甲氧基鞣花酸(Ⅻ)、3,3′,4,4′,5′-o-五甲基鞣花酸(ⅩⅢ)、3,4-o,o-次甲基-3′,4′-o-二甲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