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通过对茼蒿幼苗的连续切片观察,对茼蒿根、茎过渡以及维管组织的一系列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方面证实了子叶区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也为菊科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及各属之间的关系积累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植物SOD和类SOD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尔贤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7(2):16-29
本文就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工艺、性质及结构研究进行概述。并介绍类SOD活性物质及其在抗衰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植物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植物叶片与细胞溶质为材料研究日光对10种植物SOD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光强可使SOD活性明显提高。不同光强、不同光照时间对SOD活性有不同的影响。光照引起SOD活性变化机制可能是以酶的活化为主。 相似文献
8.
藜科12种盐生植物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藜科10属12种盐生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活性测定和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盐生植物的SOD活性均较高,普遍高于中生植物;幼嫩组织和生长量大的器官中的SOD活性高于衰老组织和生长量小的器官;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供试藜科植物的SOD同工酶主要集中在B区和C区,且相对活性较高,B9带为多数植物共有,活性最高,并根据SOD谱带的相似性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探讨了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植物茎的基本知识和变态类型;说明植物茎的变态实质上是植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功能,这种变态具有稳定的遗传性;指出识别地下变态茎与地下根的关键在于茎上有节、节间、芽,叶痕,而根没有;识别地上变态茎与变态叶的关键则在于变态部位的来源和位置。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破碎在植物SOD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OD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中的金属酶,能催化超氧负离子发生歧化反应,有效清除机体内的超氧自由基,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因而具有抗辐射,抗肿瘤及延缓机体衰老等功能.本实验以大蒜为原料,对超声波破碎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破碎方法相比,SOD总收率有所提高,并取得了最佳破碎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茎瘤芥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的变种.本研究在前期的转录组测序和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榨菜的根组织进行了测序和分析.通过高通量RNA-Seq测序我们获得了高质量的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超过一千万条,其中有约71%能比对到参考基因序列上.我们将根组织的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与榨菜瘤茎膨大过程中的3个时期的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了比较,获得了共有的(3组差异表达基因的交集)差异表达基因共3594个,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可以分为8个簇.同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代谢途径的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了在光合作用相关的途径外,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的合成、降解以及二级代谢如类黄酮代谢等途径方面.通过对榨菜根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我们筛选得到了部分榨菜根与茎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榨菜的瘤茎膨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油葵根-茎过渡区发生位置较低.在下胚轴基部就已完成根-茎初生维管组织的转变过程.转变过程中初生木质部的原生与后生部分分离.分离后的原生木质部逐渐消失在基本组织中,不参与新维管组织的形成.初生韧皮部的分离不对称,4束中只有同侧两束分离.在下胚轴下部由根内间隔排列的四原型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形成6束外韧维管束.下胚轴中上部在6束外韧维管束之间发育形成8束新的外韧维管束.先后形成的两组维管组织在子叶节区发生分离形成内外两环.外环进入子叶,内环进入上胚轴.根据幼苗形态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油葵根-茎过渡区、子叶节区的具体区域界限,指出了油葵形成壮苗的形态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籽银桂(Osmanthus fragrans ‘Ziyingui’)和日香桂(O.fragrans ‘Rixianggui’)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桂花营养器官根和茎的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桂花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根毛,表皮细胞长轴与根圆周垂直,有明显的外皮层和内皮层;维管柱(中柱)为五原型。次生生长旺盛,次生韧皮部中有少量的韧皮纤维;茎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表皮上有少量腺毛分布;外韧维管束;次生韧皮部中分布有较多的韧皮纤维,呈完整的一环,增加了茎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6.
17.
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观察表明,其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基本相同: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略倾斜,单穿孔;侧壁纹孔类型为梯状具缘纹孔和单纹孔,梯状、对列或互列;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薄壁组织离管型和傍管型;木射线均存在异形Ⅱ型.华中五味子次生木质部既表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如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单孔率高,梯状具缘纹孔,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射线为异形Ⅱ型;同时又表现出一些较为进化的特征,如导管分子以单穿孔为主,端壁倾斜度较小,单纹孔,木薄壁组织傍管型,说明五味子科是最原始类群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类群.与根相比,华中五味子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短宽,导管分布频率大,单孔率高,纤维短而窄,射线短而窄.茎次生木质部的这种“小型化”与其特定的功能和生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