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对终端移动趋势的不明确,基站容易盲目发起切换,并导致较高的切换失败率。该文在LTE-WiMAX网络构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下对现有的垂直切换算法进行了优化。该优化算法考虑了终端移动趋势,利用趋势量化参数来推断终端最终的目标区域,解决已有判决算法中存在的不必要切换过多的问题,提高切换成功率。在衰落信道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减小切换中的切换失败率,从而提高网络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2.
无线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方飞  李云 《通信技术》2010,43(6):137-139
传统上的水平切换处理方法已经应用在同一接入技术的网络中(如无线蜂窝网络)。随着多种异构无线网络的出现,下一代网络必须支持垂直切换技术以保证用户从一个网络切换到内一个网络时仍然保持连接,垂直切换作为多网融合的基础,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对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垂直切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同时使用多种切换技术以解决不同环境下的切换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下一代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中,为满足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下采用不同切换方式的垂直切换请求,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业务切换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业务切换的代价函数。通过数学分析和在UMTS,WLAN融合的网络环境下对该方案的切换失败率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在支持终端的移动性、保障用户业务请求满意度以及缓解网络负载压力上相比传统基于代价函数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异构无线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判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的异构环境中,网络间的垂直切换将对QoS保证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移动终端在异构网络间切换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垂直切换判决算法。采用基于用户多应用的代价函数对接入网络进行评估与选择,综合考虑移动终端当前的电池电量,判断当前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网络切换,使移动终端能自适应地进行切换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延长移动终端的工作时间,减少乒乓效应,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改善业务的QoS。  相似文献   

5.
在带有噪声干扰的车辆异构网络中,针对当前基于决策树的垂直切换算法存在切换精准性不高的问题,该文详细分析并给出当前算法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判决概率,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的稳健垂直切换算法。首先,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网络属性的预测值和当前测量值,并结合它们各自的噪声偏差,做出更准确的网络属性估计。其次,针对少量网络属性值出现在判决门限附近的情况,提出概率阈值区间法,通过二次检测提高算法判决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切换判决精准性和网络总吞吐量,降低了乒乓效应和切换失败率,并得到了与传统算法同阶的时间复杂度性能结果。  相似文献   

6.
郭稳涛 《移动通信》2016,(12):55-58
为了解决车载移动终端在异构网络环境下无缝切换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简单加权法,分析了垂直切换过程中目标发现、切换决策和切换执行三个关键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垂直切换判决策略。通过实验验证,表明了该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异构网络环境中切换时延和吞吐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切换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用户的网络连接,同时能够以较强的信号传输网络数据。网络切换技术的性能对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切换算法多数存在严重的乒乓效应,这不仅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损害用户的QoS。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异构网络垂直切换方案,主要从触发切换、网络选择及判决切换等方面进行优化。在触发切换时将垂直切换考虑成必要切换和择优切换,通过Q-Learning(QL)算法在选择网络时优化垂直切换;然后以QoS为条件,在判决切换时加入驻留定时器,从多角度减少用户切换次数,降低乒乓效应对异构网络垂直切换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的异构网络垂直切换方法可以在保证QoS的条件下有效减少用户切换网络的次数,短时间内频繁切换的情况也有所改善,降低了乒乓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切换算法的不足,提出了GPS辅助条件下位置知晓切换判决算法,实现异构网的切换。该算法综合考虑了网间切换的时延和信令负荷等问题,并对此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性能相对于传统纯粹基于接收功率的切换算法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无线异构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无线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中的垂直切换机制,提出了一种以平均接收信号强度为评价指标,并由此指标判断可能的运动趋势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固定门限的平均接收信号强度垂直切换算法,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并提前触发该发生的切换,改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同一地区可能存在多个异构的网络,并且这些网络存在互补关系。为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异构的网络,研究垂直切换技术将非常有必要。mSCTP由于其多家乡性,可以充分的支持垂直换。相比其他技术并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异构网络的自适应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中亮  王晖  朱宇佳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4):114-116,121
提出一种基于WSN与WLAN异构网络环境下无缝移动通信的垂直切换算法。该算法针对日益普及的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与室内应急通信应用的特殊性,提出网络选取优先级参数。针对传感器网络在应急通信等特殊场合的应用.制定了专门的切换判决策略。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通信网络对现场场景变化的适应程度,满足室内环境下异构网络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毛旭  陈前斌  唐伦 《通信技术》2007,40(6):24-26
下一代无线网络(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NGWN)将融合多种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与无线技术,NGWN的异构性要求向用户提供无缝切换。为此文章引入了异构无线网络垂直切换策略,并深入论述了其中的关键细节——网络发现、切换判决和切换信息交互流程等。  相似文献   

13.
陶洋  彭蓉  黄宏程 《电视技术》2012,36(3):95-98
随着无线异构网络的融合,移动性管理技术成为其关键问题,而切换管理又是移动性管理的重要部分。针对垂直切换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趋势的模糊逻辑垂直切换算法。算法分为预判定、模糊逻辑控制及切换判决3个过程。首先,在预判定阶段根据MN的运动趋势及接收信号强度滤除掉不适宜接入WLAN的网络信息,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数据量和系统开销;其次,将接收信号强度、网络的可用带宽和网络开销送入模糊逻辑控制器,通过参数的归一量化最终得到网络综合性能值(VCPN);最后,通过综合考虑VCPN和驻留时间来进行网络切换判决。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切换判决,有效消除乒乓效应,提高网络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速度感知的垂直切换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敏  李忠诚  过晓冰 《电子学报》2008,36(6):1198-1201
 未来的4G网络不是由单一的接入方式构成,而是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多种网络的融合.不同网络接入技术间的切换称为垂直切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感知的垂直切换算法,不需确切的节点坐标和速度信息,利用接收信号强度的历史测量数据来表征节点运动速度的影响,提高对切换触发时机的准确判断.该算法可以自动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节点运动速度,有效提高垂直切换的效率.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垂直切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QoS满意度评价的mSCTP垂直切换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QoS满意度评价的mSCTP垂直切换决策方法,扩展了mSCTP的性能估计、QoS评价和垂直切换决策功能,根据不同应用类型的特定QoS需求进行单独QoS满意度评价和决策,并选择能够提供足够QoS保障的最恰当网络作为切换目标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QoS进行自适应的切换决策控制,有效减少切换次数和优化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vertical handoff in an overlay wireless network, multiple attribut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optimizing the vertical handoff decision including user-based and network-based QoS factor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novel vertical handoff algorithm in an integrated 3G cellular and Wireless LAN network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djust the weight of each QoS attribute dynamically as the networks change, trace the network condition and choose the optimal access point at transient reg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is able to provide accurate handoff decision, resulting in small unnecessary handoff numbers, good performance of throughput and handoff delay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