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含吡唑杂环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合成16个含吡唑杂环的新型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了IR,1H NMR和HRMS的表征,其中目标化合物3h的结构经X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认.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粘虫和苜蓿蚜有致死活性;在1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茶尺蠖幼虫具有致死活性,其中毒症状表现为拒食.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氯虫苯甲酰胺和2-氯烟酸结构为基础,依据生物合理设计思想引入酰脲活性基团,设计合成了12个结构新颖的烟酰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认.初步的生测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浓度为500 mg/L时,化合物5a,5g和5h处理的粘虫死亡率为100%;此外,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其中100 mg/L的化合物5f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根部生长抑制率为80%.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吡唑肟醚衍生物,采用活性亚拼接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取代吡唑环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16个化合物对粘虫的杀灭活性可达80%~100%,14个化合物对蚜虫的杀死率可达80%~100%,12个化合物对褐飞虱的杀死率可达70%~100%.当测试浓度降为100μg/m L时,5个化合物对蚜虫的杀灭活性可达50%~80%.  相似文献   

4.
用于研究病毒唑作用机理的光敏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于研究病毒唑作用机理的光敏探针进行了设计, 并以四乙酰核糖化合物和3-溴-1,2,4-三唑-5-酰甲酯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合成实验, 得到光敏探针化合物5-叠氮基-1-(β-呋喃核糖基) 1,2,4-三唑-3-酰胺和3-叠氮基-1-(β-呋喃核糖基)-1,2,4-三唑-5-酰胺. 采用IR, MS和1 H 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对探针分子的设计和结构判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杨梅素为先导化合物, 设计合成了12个酰胺类杨梅素衍生物;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和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仪(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3a, 3e, 3f, 3h和3k对3种植物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 其中200 μg/mL化合物3e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均为100%, 超过对照药叶枯唑(抑菌活性分别为72.85%和75.86%).  相似文献   

6.
以α-蒎烯为原料,经加成-氧化后与多种芳香醛缩合制得中间体4-芳亚甲基异松蒎酮3a~3h,3a~3h与盐酸胍在叔丁醇钾催化作用下合成8种新型4-芳取代-5,6,7,8,-四氢喹唑啉-2-胺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GC-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探讨了所合成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生物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寻找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吡唑类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七氟异丙基结构的吡唑酰胺类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测试浓度为500μg/m L时,有11个化合物对粘虫的杀灭活性可达60%~100%.当测试浓度降为100μg/m L时,3个化合物对粘虫的杀死率可达60%~70%,优于对照药剂唑虫酰胺的药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原理,以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为先导结构,引入异噁唑环单元,合成了16个含异噁唑环取代的新型吡唑酰胺化合物,采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目标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数据显示,大多数化合物在500μg/m L浓度下对粘虫呈现出100%的杀死率.其中3个化合物在100μg/m L浓度下对粘虫的杀死率达80%~100%,在浓度降至20μg/m L时,3个化合物对粘虫仍表现出40%~50%的杀虫活性.3个化合物在500μg/m L浓度下对蚜虫显示出100%的杀虫效果,在100μg/m L浓度下对蚜虫仍有70%~100%的杀虫活性.另外2个化合物在500μg/m L时对朱砂叶螨的防效为90%~100%.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吡唑肟醚类衍生物,基于唑螨酯的结构,在吡唑环的4-位引入1,3,4-噁二唑结构,设计合成了15个结构新颖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手段得到表征.生测研究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和100μg/mL浓度下对粘虫(Oriental armyworm)或蚜虫(Aphis medicaginis)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10a, 10e, 10f和10j在100μg/mL时对粘虫有100%的杀死率, 10g, 10j和10l在100μg/mL时对蚜虫有100%的杀虫活性.另外, 10l在500μg/mL浓度下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也具有100%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樟脑为原料,经中间体樟脑肟和樟脑胺,以及樟脑胺与取代苯甲酰氯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9个樟脑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3a~3i)。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通过FT 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mg/L浓度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c(R=2-Cl)和3i(R=4-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7.5%和96.4%,化合物3i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为95.7%。在100mg/L浓度下,化合物对油菜的胚根生长均显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b(R=4-Cl)的抑制率达97.4%。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樟脑为原料,经中间体樟脑肟和樟脑胺,以及樟脑胺与取代苯甲酰氯的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9个樟脑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3a~3i)。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通过FT 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mg/L浓度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c(R=2-Cl)和3i(R=4-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7.5%和96.4%,化合物3i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为95.7%。在100mg/L浓度下,化合物对油菜的胚根生长均显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b(R=4-Cl)的抑制率达97.4%。  相似文献   

12.
以苯甲醛或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Wittig-Horner反应、Van Leusen吡咯合成法、水解等多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咯类氨基酸缀合物7a~7p.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MCF-7,MGC80-3,Hep G2,CT-26及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化合物对人体正常细胞HUVEC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7a~7h对Hep G2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7i~7p对MCF-7及MGC80-3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o~7p对MCF-7细胞株的抑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23个含酰胺结构单元的新型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经1 H NMR、13 C NMR和HRMS确证结构.在100μg·mL-1和50μg·mL-1浓度下,评价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测定了6个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的EC5...  相似文献   

14.
新型5-芳基-N-吡唑肟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杨醛和丙酮缩合形成α,β不饱和酮,与水合肼和冰乙酸关环形成5-(2-羟基苯基)吡唑酮骨架,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1-(5-(2-(苯氧基)苯基)-3-甲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5f杀灭活性达到81.3%);化合物5g和5i对水稻纹枯病菌有中等杀灭活性,对稻瘟病菌的杀灭活性差.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1-(5-(2-(苯氧基)苯基)-3-甲基)-4,5-二氢-N-吡唑肟酯类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测定了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有较好的杀灭活性(其中化合物5f杀灭活性达到81.3%);化合物5g和5i对水稻纹枯病菌有中等杀灭活性,对稻瘟病菌的杀灭活性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寻找新型黄酮类农药,以苯并吡喃[4,3-c]并吡唑-3-酮为先导结构,以4-氯苯甲醚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33种新型的2,3a-二苯并吡喃[4,3.c]吡唑-3-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化合物7k的单晶进行了结构测定,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杀虫和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杀菌活性和弱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6.
宋红  毛会玉  石德清 《应用化学》2011,28(10):1173-1178
通过2-(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苯甲醛(1)与芳氧乙酰肼2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0个含嘧啶结构的芳氧乙酰腙化合物3,其结构经1H NMR、IR、EI-MS或ESI-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 除草活性测试(活体盆栽)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1.5 kg/hm2浓度下, 无论苗前或苗后处理对苋菜均显示出很强抑制活性,化合物3e和3h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7.7%,而化合物3a、3b、3d、3e、3f和3h苗后处理对苋菜的抑制率均超过97%,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差。 苯环4-位取代基性质对除草活性有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O-糖基-甲氧甲酰基膦酰胺酯,并对O-糖基亚磷酰胺酯与氯甲酸甲酯的Arbuzov反应及其它有关反应进行了讨论。产物的结构经1HNMR、31PNMR、IR及元素分析确定。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e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人白血病HL-60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3a对烟草花叶病毒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刘建超  崔泽平  贺红武 《有机化学》2012,(10):1925-1929
选择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再与乙醇反应成酯,然后和水合肼反应,最后与芳香醛缩合,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酰腙4.通过IR,1H NMR,EI-MS,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代表化合物4-氯苯亚甲基-3-(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甲酰腙(4f)经单晶X衍射证实了结构.并初步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的杀菌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部分测试化合物在50 mg/L浓度下对水稻纹枯菌和黄瓜灰霉菌具有优良的抑制效果,在100 mg/L浓度下对油菜和稗草的根显示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取代的苯出发,经5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CH2CH2COOCH3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5f的晶体结构,证实了分子中的七元杂环是类船式构象.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f和5h对枯草芽孢杆菌和临床新生隐球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天然产物脱氧鸭嘴花酮生物碱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手段,设计并合成了 40个二氢噁唑并[5,4-d]吡咯并[1,2-a]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确证,并对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关键步骤影响因素和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使用噻唑蓝(MTT)法对该系列化合物的3种肿瘤细胞(MCF-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