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金红  张翠萍  杨频 《化学学报》2006,64(7):652-656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丹参酮 IIA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二者的包合常数;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 用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 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丹参酮ⅡA在溶液的pH为7.5时与β-CD和γ-CD的包合常数,对客体的包结能力β-CD>γ-CD;并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环糊精与丹参酮ⅡA的固体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丹参酮IIA在溶液的pH为7.5时与β—CD和γ—CD的包合常数,对客体的包结能力β-CD〉γ-CD;并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环糊精与丹参酮IIA的固体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杨频  范晓毅  陈世荣  韩高义 《化学学报》2001,59(10):1550-1556
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光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等光谱方法,确定了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2:1型包合物的形成,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热动力学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得出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绘出了卟啉类化合物与环糊精包合物的熵焓补偿曲线,进而确定了包合反应的主 要驱动力是焓。  相似文献   

6.
有机溶液中C60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间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俊  赵媛媛  安绪武 《化学学报》1997,55(9):839-845
在本工作中, 我们测量了苯、甲苯及四氯化碳中: C60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及共混合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C60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及其包合物的饱合溶解度, 及包合物的浓度积;推算了上述有机溶液中C60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间包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及液相中真正以包合形式存在的包合物的溶解度; 讨论了上述溶剂中包合物的存在形式、沉淀机理及溶剂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pH 4的缓冲溶液中,内酯型荧光黄与β-环糊精形成1∶1包合物,其紫外-可见吸光变和荧光强度均下降.考察了pH,离子强度及有机溶剂对包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热力学法分析了温度和包合常数的关系,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焓变,熵变及自由能变化;并通过分子模拟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的包合形式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γ-环糊精与溴甲酚绿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研究了γ-环糊精与溴甲酚绿的包合作用, 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为1∶2; 采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了温度与包合常数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焓变、熵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别为-39.988 kJ/mol, 86.400 J/(K·mol)和-14.245 kJ/mol, 这表明疏水作用力为主要驱动力; 采用核磁共振、分子模拟和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 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基团进入γ-环糊精腔内导致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9.
相溶解度法测定β-环糊精-芦丁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β-环糊精和芦丁形成包合物的包合作用,测定了其形成常数。结果表明:芦丁分子被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增加,并将实验获得的包合形成常数与文献值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何华  汤瑶  孙成  王晓蓉 《化学学报》2006,64(2):175-181
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三氟氯氰菊酯(CHL)包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实验采用1HNMR研究包合物的空间结构,推测出三氟氯氰菊酯同β-CD的包合方式是从大口端进入β-CD.用化学软件对β-CD与CHL包合方式计算发现,CHL从β-CD的大口端和小口端进入,总能量分别为108.1kJ/mol与129.2kJ/mol,表明CHL从β-CD的大口端进入形成的包合物能量最低,结构最稳定.在25℃下,实验测得β-CD-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形成常数为340.6L?mol-1,包合比是1∶1.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得出包合过程的焓变-50.29kJ?mol-1、熵变120.6J?K-1?mol-1及自由能变化-14.45kJ?mol-1,进而确定了包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是焓.  相似文献   

11.
用研磨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α-山竹黄酮(α-MAG)的包合物,由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1H NMR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表观包合稳定常数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表明,Hp-β-CD能与α-MAG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为2.11 × 103L/mol,加入Hp-β-cD后,α-MAG溶解度大大增加.包合反应主要由焙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2.
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异虎耳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异虎耳草素的水溶性。结果表明,包合是成功的;异虎耳草素用β-环糊精包合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包合前提高60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3种不同化学计量比的喜树碱—七元瓜环固体包合物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它们的包合率、溶解度和溶出速度。3种包合物的包合率都达到了80%以上,不同计量比的包合物使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溶解度最大提高近261倍,在pH 1.00盐酸溶液介质中10 min内药物即可达到100%的溶出。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与维生素E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溶液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包合物,研究了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摩尔比对包合率的影响,并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Kf为2.84×103 L/mol,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香豆素的水溶解度和热稳定性,用研磨法制备香豆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将香豆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以1∶1的摩尔比制成包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鉴定;紫外吸收法测定包合物的包结常数为293M-1,并进行增溶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豆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这个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包合产率为68.8%,形成包合物后,香豆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以γ-环糊精(γ-CD)为主体,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客体二甲戊灵进行包合.采用紫外光谱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红外光谱证明二甲戊灵的部分苯环结构可能进入了γ-CD的空腔;热分析结果证明包合作用提升了二甲戊灵的熔点;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中新衍射峰的出现说明形成了新物相;扫描电镜则直观展现了包合物的外观.以上结果均表明形成了γ-CD-二甲戊灵包合物,其包合平衡常数K=1123.99 L/mol.包合作用使二甲戊灵的熔点从54℃升至75℃,溶解度提高了约11.5倍,包合物热贮稳定性达标,为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其它水基化农药剂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主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虎杖甙的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XRD)、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HP-β-CD与虎杖甙的主客体作用,并考察了包合作用对虎杖甙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P-β-CD与虎杖甙形成了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缔合常数为1308mol-1·L;包合后虎杖甙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10倍以上,热稳定性提高,分解温度从270℃提高至298℃;光稳定性实验表明包合后虎杖甙的光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为虎杖甙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生理pH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对γ-山竹黄酮(γ-MAG)的包合行为和增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利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包合物,并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胃液pH和中性条件下,Hp-β-CD 均能与γ-MAG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分别为 1∶ 1和2∶ 1,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分别为1.57×103 L/mol和2.7×106 L2/mol2,在中性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包合物.而在肠液pH条件下,Hp-β-CD与γ-MAG没有包合现象.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Hp-β-CD与γ-MAG形成包合物后,使 γ-MAG的溶解度增加了约31倍.  相似文献   

19.
β-环糊精对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荧光光谱法系统研究了β-CD对o-, m, p-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详细讨论了介质酸度对包合过程的影响,测定了它们之间形成包合物的包合常数,比较了β-CD对三者的包合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包合机理.用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包合部位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分子力学计算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提出了包合物的空间构型.分子力学计算得出的结果与NMR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γ-环糊精(γ-CD)为主体,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客体二甲戊灵进行包合. 采用紫外光谱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 红外光谱证明二甲戊灵的部分苯环结构可能进入了γ-CD的空腔; 热分析结果证明包合作用提升了二甲戊灵的熔点; 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中新衍射峰的出现说明形成了新物相; 扫描电镜则直观展现了包合物的外观. 以上结果均表明形成了γ-CD-二甲戊灵包合物, 其包合平衡常数K=1123.99 L/mol. 包合作用使二甲戊灵的熔点从54 ℃升至75 ℃, 溶解度提高了约11.5倍, 包合物热贮稳定性达标, 为进一步将其加工成其它水基化农药剂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