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树森  李晖  李步洪  龚玮 《物理》2005,34(12):927-933
文章论述了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在人类保健、医疗以及生命科学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综述了光活检技术、光美容医疗和生物光子技术等光电子技术在保健、医疗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重点介绍了:(1)用于组织病理诊断的光活检技术,其中包括光活检的发展历史、技术优点、研究现状,以及荧光光谱和成像技术等实用光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2)非消融性光疗的基本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3)扫描共焦显微术、多光子荧光显微术、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术和光镊等显微生物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最后,展望了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正 《大学物理》2006,25(3):55-59
应用波的相干原理分析了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以波的形成、波的发射和回波的接收等三个环节为主线,简要地介绍了由固态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所形成的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的背景、现状,并展望了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光电子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光电子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提出了光电子技术的几个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对各种新型激光器、硅基光电子技术、有机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光互连、光计算技术、大容量光存储、生物医学中的光电子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光电子技术在205所40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智 《应用光学》2003,24(B08):1-4
扼要介绍205所自1962年以来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技术定向及科研任务。着重论述光电子系统总体技术、微光夜视技术、光纤技术及光电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阐述205所在我国光学领域各个主要方面所处的领先地位及科研能力,分析、论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兵器中的重要作用及205所在新形势下的努力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余重秀 《物理》2001,30(8):501-505
文章介绍了光纤、激光器及光放大器等光电子器件在光纤通信的产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各种有源、无源光电子器件、并论述了21世纪全光网发展所需的几种典型的光电子或光子器件。  相似文献   

6.
《物理》2017,(12)
光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电子显微镜,利用样品不同空间位置光电子产量的差异作为图像衬度进行投影成像。其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探测无损伤等特点和优势,在表面科学、表面等离激元学、半导体学等学科有着广泛应用。另外,结合超快光泵浦探测技术为光电子显微镜提供了高时间分辨能力,特别适用于高时空分辨的动力学过程研究。时间分辨光电子显微镜是具备多维度直观测量的技术方法,为研究人员开辟了新的道路。文章首先简要回顾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然后介绍在表面等离激元学和半导体物理领域中应用光电子显微镜的最新进展,最后介绍北京大学最近建设的超快光电子显微镜系统和相关研究工作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黄翊东 《物理》2005,34(10):739-747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阶段性飞跃总是伴随新型光电材料和功能器件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应用到的各种光电子器件,从光纤通信的3个环节:光发送、光接受、光放大为出发点,着重阐述了半导体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检测器、光放大器等关键器件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在回顾传统集成光电子器件发展的同时,展望了以新一代微纳结构光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光纤延迟线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绍峰  范戈 《光学技术》2003,29(4):429-430
介绍了光纤延迟线的原理和结构。详细阐述了它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包括频谱分析、雷达目标仿真、相关处理以及相控阵雷达波束的形成与控制。简介了光纤延迟线未来的发展。结果是,在相控阵雷达方面,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分辨力以及雷达对多目标成像的能力,都要求大的瞬时信号带宽,而光纤延迟线相移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微纳加工技术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伟华  樊中朝  杨富华 《物理》2006,35(1):51-55
纳米光电子器件正在成为下一代光电子器件的核心。文章介绍了电子束光刻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为代表的徽纳加工技术在光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量子点激光器、量子点THz探测器和光子晶体器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精密机械等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结果.在迈人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中,光电子技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继微电子技术之后,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高科技,集中了固体物理、导波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的自然结合与扩展,是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些都说明了从电荷-电子-电子学-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到光-光子-光子学-光子工程-光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从量子力学(实物)到量子电动力学、量子场论(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是由电子学向光电子学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Dong-Zhou Zhong 《中国物理 B》2022,31(7):74205-074205
We utilize three parallel reservoir compu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lasers with optical feedback and light injection to model radar probe signals with delays. Three radar probe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driving lasers constructed by a three-element laser array with self-feedback. The response lasers are implemented also by a three-element lase array with both delay-time feedback and optical injection, which are utilized as nonlinear nodes to realize the reservoirs. We show that each delayed radar probe signal can be predicted well and to synchronize with its corresponding trained reservoir, even when parameter mismatches exist between the response laser array and the driving laser array. Based on this, the three synchronous probe signals are utilized for ranging to three targets, respectively, using Hilbert transfor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for ranging can be very small and less than 0.6%. Our findings show that optical reservoir computing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applications of target ranging.  相似文献   

12.
严洁  阮友田  薛珮瑶 《中国光学》2015,8(3):378-385
本文应用扫描式激光成像雷达获取试验数据并实现对激光数据的三维成像处理,给出了基于目标特征的激光雷达图像与被动光学图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实现了激光图像和光学图像间的三维融合。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目标特征的两种不同质图像间的融合方法是可行的,融合后的图像具有丰富的光谱信息和三维立体信息。  相似文献   

13.
光学图像与雷达图像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可提取更多图像信息和细节的像素级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光学图像和雷达图像的融合。试验表明,基于像素级的数据融合方法有效可行,生成的图像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最小的均方误差。  相似文献   

14.
Gao  Chao  Wang  Duo  Qiao  Kai  Jiang  Xiaonan 《Optical Review》2021,28(4):349-357
Optical Review -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Fourier transform optical system required fo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are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optical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The...  相似文献   

15.
李小秋  冯晓国  高劲松 《物理学报》2008,57(5):3193-3197
运用谱域Galerkin法对光学透明带通频率选择表面(FSS)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了透明导电膜的电导率对光学透明带通FSS频率选择特性的影响. 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在雷达波段,透明导电膜的电导率主要影响光学透明带通FSS在中心频率处的透过率,光学透明带通FSS在透可见反雷达波的同时,还具有选择性透过雷达波段的特性.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透明导电膜 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小型车载雷达标校电视光学系统设计。文章给出了满足使用要求的光学参数选择, 采用折反式物镜结构的几个问题考虑。最后给出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光学标校技术在舰炮武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子明 《应用光学》2012,33(6):1030-1034
为了解决舰炮武器系统瞄星标校受天气影响较大的问题,针对雷达(光电)与舰炮一体化的武器系统,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参照物的光学标校方法。该方法用激光束将炮管轴线引出,通过不失调光学组件进行平行移动并进入雷达(光电)接收窗口,从而获得雷达(光电系统)轴线与炮管轴线的角度差并进行标校。测试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适时性强、标校误差不大于0.5 mrad等特点,与描星方法标校相比,受天气、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对充分发挥舰炮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A broadband photoni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 for X-band radar applications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An X-band signal with arbitrary waveform and a bandwidth up to 2 GHz can be synchronously sampled and processed due to the optical sampling structure. In the experiment, the chirp signal centered at 9 GHz with a bandwidth of 1.6 GHz is sampled and down-converted with a signal-to-noise ratio of 7.20 d B and an improved noise figure. Adopting the photonic ADC in the radar receiver and the above signal as the transmitted radar signal, an X-band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 is set up, and the range and cross-range resolutions of 9.4 and 8.3 cm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基于互逆光纤色散的微波光子雷达系统设计方案,既可以产生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又可以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光域脉冲压缩.在发射端利用互逆色散光纤产生线性调频信号.在接收端,雷达回波信号通过马赫-曾德调制器调制到预啁啾的光信号上,然后经过色散光纤的进一步色散.最终在探测器端可以得到目标回波信号脉冲压缩后的结果.该方案无需脉冲压缩过程中数字化和离线处理,且具有脉冲压缩比的调谐作用.理论、数值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案能有效进行线性调频信号的光域脉冲压缩.实验产生了C波段下时宽1.2ns,带宽3.2GHz的线性调频信号,并通过互逆色散光纤将该信号压缩到了0.09ns,脉冲压缩比达13.3.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views a variety of practical or potential uses of low optical loss thin-film waveguides for light modulation, deflection, and switching. Emphasis is given to those thin-film devices that most likely will become necessary replacements of the bulk for systems involving signal processing, imaging rada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ra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