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维生素K_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子定向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用紫外吸收光谱电化学验证了它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K_3在热解石墨电极上的反应是受吸附作用控制的2e、2H~+准可逆过程,维生素K_3分子是以C(6,7)位上的H按垂直方向吸附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且吸附分子间存在着相斥的相互作用,其吸附平衡常数约为1.11×10~5,吸附能约为28.8KJ.mol~(-1).吸收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K_3电化学还原产物为2-甲基1,4-萘酚.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K3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循环信安法及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维生素K3在铂电极上,弱碱性水溶液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循环伏安法实验结果显示VK3的电反应为两步电子准可逆电极过程,现场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则从基团特征吸收频率的变化表明了VK3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经历了从萘醌到萘酚的互变过程。据此进一步证实了VK3由萘醌到酚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光谱电化学和顺磁共振谱等方法对维生素B_2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维生素B_2在粗热解石墨电极上的还原为2e、2H~+过程,它先经1e、1H~+过程还原生成自由电子定域在N(5)上的自由基中间体,然后再经1e,1H~+过程还原为二氢核黄素。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在0.1mol/LNaCl+0.04mol/LHCl,pH=1.80底液中,于示波极谱仪上有一良好的二阶导数波,E″P=-0.74±0.01V(SCE),峰高与浓度在5×10-9~1×10-6mol/L以及1×10-6~1×10-5mol/L分段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10-9mol/L,用于针剂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实验证明,当pH小于3.59时,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逐渐转变为维生素K3亚硫酸,出现三个极谱峰,其中用于分析测定的峰为维生素K3亚硫酸1号位羰基的还原峰,其电极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的双电子过程。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K3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紫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世民  马永钧 《分析化学》1998,26(2):184-187
用薄层池循环伏安法和现场薄层池紫外光谱电化学法研究了维生素K3(VK3)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机理。薄层池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VK3的电化学反应为二步1e准可逆过程,现场薄层池紫外光谱电化学的实验结果和Nernst图解分析表明:电解还原反应的最后产物为2-甲基-1,4-萘酚。该反应偶合有前行化学反应;还原产物经电解氧化的产物为2-甲基-1,4-萘酚。该反应偶合有前行化学反应;还原产物经电解氧化的  相似文献   

6.
7.
电化学活化玻碳电极吸附伏安法测定维生素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K类物质可在经电化学活化的玻碳电极上吸附富集并产生良好的伏安响应, 依此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维生素K1和K3的方法. 在0.1 mol/L HCl的支持电解质中, 维生素K1在-0.025 V左右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 其峰电流与浓度在1.1×10-6~2.2×10-5 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4.4×10-7 mol/L; 维生素K3则在+0.059 V左右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 其线性范围为1.8×10-7~3.0×10-5 mol/L, 检出限为9.1×10-8 mol/L.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药品中的维生素K1和K3.  相似文献   

8.
9.
生物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静  李景印  郭玉凤 《化学研究》2005,16(4):101-104
评述了生物小分子与DNA的作用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方法.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循环伏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杨梅酮氧化还原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在B-R缓冲溶液中玻碳电极上,杨梅酮的氧化还原表现为两步氧化反应和两步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对应于B环4-′OH和C环3-OH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应于C环4位羰基还原为中间体自由基之后再进一步还原生成羟基.以上各步反应均为单电子单质子电极过程.杨梅酮的氧化还原反应与溶液pH关系密切,但其原因来自于去质子化作用,并导致它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最终氧化产物没有电化学活性,并吸附在电极表面,阻碍了电极过程电子传递.在pH 7.45~12.00范围内,杨梅酮也因去质子化作用导致紫外光谱Ⅰ带和Ⅱ带随pH增加,而发生红移,分解作用加剧.同时分解作用还与放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在CH2Cl2,THF及DMSO中研究了系列光谱烧孔材料苯并卟啉锌配合物的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特性,给出不同结构的苯并卟啉锌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及相应氧化还原态的光谱,结合光谱数据和氧化原电位数值估算了与光化学光谱烧孔过程密切相关的激发态氧化还原电位。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K3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和新极谱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倬斌  张钧 《分析化学》1989,17(4):312-316
  相似文献   

13.
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微量维生素K3,对高碘酸钾氧化苯并红紫4B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维生素K3含量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确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1.1 μg/mL.检出限为1.0×10-8 g/mL.方法用于维生素K3片剂中维生素K3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利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指出HRP可在固体电极上进行直接电子传递,该电极反应不是酶中二硫键的还原,而是血红素辅基中心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转变。测定了HRP(Fe~(3+)/Fe~(2+))电对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讨论了HRP氧化性中间物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K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群  李菁菁 《化学教育》2006,27(2):64-64,F0003
一项科学研究常开始于一个特殊的问题,当问题得到最终解决时就成为科学发现和发明。但在科学史上人们常发现科学家们并不是都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做的研究往往会出现一种“种瓜得豆”的现象。这种偶然和意外的发现往往会使人们觉得神秘,许多人将之归因于运气、天才。但如果我们做一番仔细的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必然。维生素K的发现和研究就是偶然中显示必然的一个例子。故事的最初发生在1928年的哥本哈根,丹麦化学家Henrik Dam博士对胆固醇感兴趣,想要研究如果动物所吃的食物中不含胆固醇,它们能不能利用身体内的其他化学物质制造…  相似文献   

16.
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光谱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6~1.0×10-7mol/L,检出限为3×10-7mol/L.  相似文献   

17.
18.
溶出伏安法对维生素K3的研究与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维生素K3在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氨水-NH4Cl(pH 9.0)底液中,对维生素K3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有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出现,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阴极溶出伏安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 5),检出限为4.0×10-7mol·L-1.对于1.0×10-5mol·L-1的维生素K3,平行7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15%.应用此方法对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注射液进行了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7.3%~102.5%.  相似文献   

19.
CoTiO3改性K2FeO4电极的电化学行为;K2FeO4;CoTiO3;改性电极; 放电电位  相似文献   

20.
(TPP)Ni(Ⅱ)氧化反应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研究严川伟,王振新,林祥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长春130022)关键词镍卟啉,阴离子配位,电化学,光谱电化学镍卟啉是一类重要的仿生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