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测定眼用硅油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低聚物(寡聚硅氧烷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作为寡聚硅氧烷代表进行检测研究。硅油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为31 KD,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_w/M_n为2.9。D4,D5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50μg/mL,2~60μg/mL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0.998,检出限分别为0.10,0.23μg/mL,D4,D5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7%~96.7%,87.3%~94.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及D4,D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6)。该方法干扰少,准确度高,可用于眼用硅油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低血锌儿童的临床表现,对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2010年1-11月就诊的46例低血锌儿童进行症状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在被统计的低锌血症儿童中,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功能障碍者24例(52.2%),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者12例(26.7%),表现为免疫能力降低者6例(13%),表现为脑功能障碍者4例(8.7%).提示低血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7岁儿童不良习惯发生状况与探讨矫正对策,对广州市劳村区5所幼儿园、1所托儿所共1028名2-7岁在托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不良习惯儿童39例,占3.79%,其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不良习惯多见于吮手指,占28.9%;咬手指(甲),占25.6%;吮奶瓶奶嘴,占12.8%。主要与家庭环境和教养有关。矫治方法为培养儿童对环境的学习趣,转移注意力,消除不良习惯的依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福建省长乐市学龄前儿童体内矿物质钙、镁、铁、锌、铜的含量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探讨防治其缺乏的综合措施,利用BH 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4 231例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钙、镁、铁、锌和铜元素进行了检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血锌元素含量有3个年龄组低于正常值;其中锌、铁元素缺乏严重,缺乏儿童分别占总样本的61.92%和34.60%;末梢血中矿物质含量在部分年龄组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铁、锌元素缺乏明显,应定期检测并加强膳食中微量元素铁和锌的补充,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清远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清远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分布特点及与其它元素的关系,为防治铅中毒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在清远市城区,随机抽取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5 5 3名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指端末梢血2 0 μL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钙、锌、铁、铜和锰的水平。结果 该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 73 0±49 6) μg/L ,几何均值5 8 1 μg/L ,铅中毒流行率2 4 95 % ,以1 0 0~1 90 μg/L频率最高,占2 3 6% ,铅中毒流行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χ2 =1 2 0 9,P <0 0 5 ) ;2岁组铅中毒流行率最高,血铅值与血钙、锌值呈显著负相关(r =-0 1 82 ,-0 1 5 0 ,P <0 0 5 )。结论 2岁组对铅污染较敏感;增加钙、锌元素的补充,能预防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6.
优化组织结构制备无重稀土高矫顽力Nd-Fe-B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铸片结构中柱状晶厚度为2~3μm,富Nd相沿晶界连续分布,与铸片结构对应的进行粉末细化,控制平均颗粒尺寸为2.68μm,最后配合1020℃低温烧结,制备的Nd31.50FebalCo3.00Al0.2Cu0.2B1.05(%,质量分数)磁体组织结构中平均晶粒尺寸5μm,晶粒大小均匀,晶界相分布清晰。最终获得了Hcj为1356 k A·m-1,(BH)m为352 k J·m-3的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磁体。该磁体20~120℃的矫顽力温度系数β(Hcj)为-0.627%·℃-1,能够在120℃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40351例儿童中筛查出844例营养不良儿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92‰(844/40351)。其中,农村患病率占81.75%,地区患病率占18.25%,0-1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营养不良影响因素排位依次伙喂养不当、上呼吸道感染、佝楼病、轻度贫血、先天缺陷、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并根据患病原因,提出了几点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沸点蒸馏对神府煤液化油及其加氢精制油做了馏分切割,并采用GC-PFPD与GC-NCD对液化油与精制油中的硫氮化合物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液化油加氢精制过程中硫氮化合物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液化油中硫含量随窄馏分的馏程由低到高呈现"U"型分布,氮的分布基本上随窄馏分沸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氮的含量远高于硫的含量;经过固定床加氢精制后,97%的硫和98.9%的氮得到脱除。液化油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等二环和三环化合物占93.25%;经过加氢处理之后,硫醇、硫醚、噻吩类等低沸点含硫化合物基本消失,难脱除组分主要以苯并噻吩类、二苯并噻吩类为主。液化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以五元杂环中性氮化物为主,占54.96%;碱性氮化物主要以苯胺类为主,占23.22%,喹啉类相对较少;经过加氢处理之后,脂肪胺类含氮化合物被完全脱除,精制油中残留的氮主要以碱性氮化物喹啉类与苯胺类含氮化合物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先进的高分辨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于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后(2011年8月3日~9月22日)对深圳市区大气亚微米细粒子(PM1)化学成分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PM1质量浓度平均为51.1±32.6gm3,其中有机物占颗粒物总质量的37.9%,硫酸盐为37.1%,铵盐11.9%,黑碳6.6%(由一台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单独测量),硝酸盐5.8%,氯化物0.6%.观测期间各成分(除黑碳外)的粒径分布峰值位于真空动力学粒径550nm附近,而有机物在较小粒径范围(100~200nm)仍有较多质量分布,显示出本地一次源的明显贡献.基于高分辨有机质谱计算得到的有机气溶胶的平均元素组成为:碳34.0%、氢53.2%、氧12.0%和氮0.8%(原子个数百分比),对应的OM/OC(有机物与有机碳质量比)平均值为1.66±0.16.采用正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有机气溶胶高分辨质谱进行因子解析,得到三类有机气溶胶:HOA(还原态有机气溶胶),SV-OOA(半挥发氧化态有机气溶胶)和LV-OOA(低挥发氧化态有机气溶胶),分别占有机物总量的31.3%,39.8%和28.9%,说明二次有机气溶胶(以SV-OOA和LV-OOA之和代表)是有机气溶胶的主体部分.结合气团来源分析不同时段PM1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表明,大运会召开期间PM1质量浓度水平比整个观测期间的平均值低60.7%,是气团来自洋面等有利气象条件和黄标车限行等污染源控制措施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先进的高分辨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于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后(2011年8月3日~9月22日)对深圳市区大气亚微米细粒子(PM1)化学成分和粒径分布进行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PM1质量浓度平均为51.1±32.6gm3,其中有机物占颗粒物总质量的37.9%,硫酸盐为37.1%,铵盐11.9%,黑碳6.6%(由一台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单独测量),硝酸盐5.8%,氯化物0.6%.观测期间各成分(除黑碳外)的粒径分布峰值位于真空动力学粒径550nm附近,而有机物在较小粒径范围(100~200nm)仍有较多质量分布,显示出本地一次源的明显贡献.基于高分辨有机质谱计算得到的有机气溶胶的平均元素组成为:碳34.0%、氢53.2%、氧12.0%和氮0.8%(原子个数百分比),对应的OM/OC(有机物与有机碳质量比)平均值为1.66±0.16.采用正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有机气溶胶高分辨质谱进行因子解析,得到三类有机气溶胶:HOA(还原态有机气溶胶),SV-OOA(半挥发氧化态有机气溶胶)和LV-OOA(低挥发氧化态有机气溶胶),分别占有机物总量的31.3%,39.8%和28.9%,说明二次有机气溶胶(以SV-OOA和LV-OOA之和代表)是有机气溶胶的主体部分.结合气团来源分析不同时段PM1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表明,大运会召开期间PM1质量浓度水平比整个观测期间的平均值低60.7%,是气团来自洋面等有利气象条件和黄标车限行等污染源控制措施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