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悦  冯涛涛  纪文亮  张美宁 《电化学》2019,25(3):400-408
自组装单分子膜(SAM)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SAM通过金硫键在电极表面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膜,该稳定的分子膜不仅可以调节表面的亲疏水性质,而且可以促进电极表面氧化还原活性分子的反应速率.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金微电极上构建半胱氨酸和胱胺共自组装单分子膜用于活体内抗坏血酸的检测. 研究发现,当混合单分子层中半胱氨酸和胱胺的摩尔比为1:1时,可以在低电位下(约为0.10 V)显著增强抗坏血酸氧化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同时该膜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蛋白质在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 将共自组装单分子膜应用到活体检测中,作者检测到鼠纹状体中抗坏血酸的基准值为257±30mmol·L-1(n = 3). 本论文为活体电化学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L-半胱氨酸自组装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痕量多巴胺(DA)电化学分析方法.在pH 7.6的0.2 mol/L Na2HPO4-NaH2PO4 0.1 mol/L KCl底液中,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金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DA传感器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DA在L-Cys/Au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7×10-5~4.6×10-3 mol/L,检出限为8.4×10-6 mol/L,平行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2%,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DA的测定,回收率为94%~96%.  相似文献   

3.
L-半胱氨酸衍生物配体交换手性色谱固定相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对芦荟中的有效成分芦荟甙进行了微波萃取研究,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波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不同萃取剂、溶剂浓度、萃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时间为4min及微波功率为340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萃取法相比,本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傅崇岗  苏昌华  单瑞峰 《分析化学》2004,32(10):1349-1352
金电极表面对L 半胱氨酸 (L Cys)有特性吸附 ,而L Cys分子在等电点pH附近因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 ,从而在电极表面自组装形成L Cys双层膜。L Cys修饰金电极对抗坏血酸 (A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对AA进行了测定 ,氧化电流与AA的浓度在 1.0× 10 -3 ~ 4× 10 -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81;检出限为 4× 10 -7mol/L。用于药片中AA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0.1mol/L(pH=4.7)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用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桑色素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考察了修饰时间、富集时间、富集电位、扫描速度、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桑色素在0.44V(vs.SCE)左右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该氧化峰电流与桑色素浓度在5×10-6~2×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出限为2×10-6mol/L,这比用裸金电极测试降低一个数量级。同时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氧化峰电流有一定的增敏作用。该峰且随Pb2+浓度增大而线性增高,因此可用于Pb2+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 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 Cys/AuSAMs),研究了对氨基酚(p AP)在L Cys/AuSAMs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膜电极对p AP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位降低了128mV,测得p AP的扩散系数D为1.27×10-6cm2·s-1,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 FTIR)技术对L Cys/AuSAMs进行了表征;方波伏安法(SquareWaveVoltammetry,SWV)测定p AP,其氧化峰峰电流与p AP浓度在1.0×10-8~8.0×10-8mol·L-1和1.0×10-7~2.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8和0.9977,检出限为2.0×10-9mol·L-1。该电极用于模拟废水样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细胞色素c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色素c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细胞色素c; L-半胱氨酸; H2O2; 金电极  相似文献   

8.
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的机理及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 L-半胱氨酸分子在金电极表面有特性吸附,而且在等电点pH附近因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从而自组装形成双层膜.该膜电极在0.2 mol•L-1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0.2~0.5 V(vs SCE)间CV扫描出现了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并对抗坏血酸的氧化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金电极-不可逆双安培测定阿魏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金修饰电极(L-Cys/SAM-Au/CME),将自组装膜修饰电极用于不可逆双安培体系,利用阿魏酸在L-Cys/SAM-Au/CME上的氧化和KMnO4在裸金电极上的还原,构建双安培检测新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阿魏酸的新方法。在0.05mol/LH2SO4溶液中,该氧化峰峰电流与阿魏酸浓度在5.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61,n=10),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nA)=4.16×107C 50,在1.0×10-4~1.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55,n=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nA)=5.6×106C 300,检出限为1.2×10-7mol/L。连续测定2.0×10-5mol/L阿魏酸溶液25次,电流值RSD为1.20%,进样频率为80样/h。该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适于在线分析。对阿魏酸钠盐注射液中阿魏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升富  杜丹  邹其超 《物理化学学报》2001,17(12):1102-1106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膜的组成及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该膜电极在1.0 mol•L-1H2SO4溶液中,于0.8~-0.2 V(υs SCE)间CV扫描出现3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 2.64×10-7 cm2•s-1,初步探讨了膜电极的氧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三氯锗丙酸及其衍生物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制备了三氯锗丙酸及其酯类衍生物(Cl3GeCH2CH2COOCnH2n+1,n=0,2,4,6)在羟基化的单晶硅片上的自组装单分子膜,并利用接触角测量、椭圆偏振和光电子能谱法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类分子的自组装行为与三氯硅烷相似,组装后在基底表面形成准二维锗烷网状排布;分子链轴有一定倾斜角;膜表面润湿性随表征液体和三氯锗丙酸尾链取代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巯基丙酸自组装膜的组装过程及表面羧基的解离性质.研究表明,由于巯基丙酸的链长较短,自组装膜的组装过程表现为快吸附,然后表现为缓慢组装的过程.利用阻抗值随溶液pH的变化绘制出阻抗滴定曲线,得出了自组装膜表面巯基丙酸的表面酸度,研究了饱和吸附与不饱和吸附对表面酸度的影响.利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性基团的离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阻抗滴定曲线得出了巯基乙酸及其混合自组装膜的表面酸度。研究了混合组装电极中其他组分含量的变化、支持电解质的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表面酸度移动的影响,用氢键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杨涛  杨婕  张伟  焦奎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431-437,444
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原理和结构,对DNA探针固定(尤其是聚合物与自组装膜法固定DNA)以及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自组装单层或单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的研究十分活跃,尤其是硫-金体系的单层研究更是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3-巯基丙酸由于可以在金基底形成稳定有序的二维自组装单分子膜,从而显示出独特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该文着重从膜的制备、膜内分子的结构、单层膜的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综述金基底上3-巯基丙酸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扁桃酸甲酯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扁桃酸甲酯对映体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不同环糊精种类和浓度、背景电解质类型及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6.0、50g/L磺酸化环糊精(Su-β-CD)、20mmol/L Tris的磷酸缓冲液,可以使扁桃酸甲酯对映体得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7.
近年发展起来的自组膜(SAM)[‘],是组织有序、定向、密集、完好的单分子层,在分子水平上达到控制电极界面微结构的要求.特别是含电活性基团的硫酸自组膜,为电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体系,借此可探测电极表面上分子微结构和宏观电化学响应之间的关系.文献中报导  相似文献   

18.
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离子对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详细了研究10-二基铁-1-癸硫醇(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HSC10Fc在金基底上形成稳定的自组装膜,并且在0.1mol/L的HClO4溶液中表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但其氧化还原峰的峰形和峰位极易溶液中阴离子种类和浓度的影响,考察了二茂铁自组装膜及通过后置换形成的二茂铁硫醇/十二烷基硫醇混合膜在混合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直接比较了两种不同阴离子与二茂铁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