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6-311G*和6-311 G*基函数对4,6-二甲氧基-2-嘧啶氨基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质进行理论研究,得到分子的平衡结构参数和最大吸收波长.4,6-二甲氧基-2-嘧啶氨基甲酸甲酯分子具有Cs对称性和较大的前线轨道能隙值.基函数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法测定3,5-二叔丁基甲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庚烷做溶剂,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3,5-二叔丁基甲苯,其方法选择性好、简单、快速。在0.042-0.292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其线性方程为A=0.126+0.4007C,相关系数r=0.997用t-检验法对本方法进行检验,此法准确、可靠。实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增加,难降解有机物已成为污染地下水主要物质之一。贫营养、厌氧的地下水环境将加剧难降解有机物的长期风险。2,4-二硝基甲苯(2,4-DNT)作为难降解的硝基苯类物质,对其污染地下水修复治理一直是环境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目前,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被用于修复地下水中2,4-DNT,具有较高的效率。为了更好地识别降解过程,一般采用质谱识别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和降解产物以及生成的顺序,但无法有效的识别氧化降解过程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变化顺序。因此,采用三维荧光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以及二维相关分析技术耦合识别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2,4-DNT的光谱变化及官能团转化顺序。结果表明,未出现荧光峰的2,4-DNT降解生成的具有荧光基团的新产物,反应初期荧光产物的生成主要是因苯环上硝基的变化,而苯环未受到破坏。通过对5个区域体积积分可知,随着反应进行苯环破裂,生成不饱和脂肪酸,类富里酸结构的产物不断被降解,而类腐殖质结构的产物后期逐渐被降解,导致区域Ⅱ和区域Ⅳ中积分的荧光强度占比不断增加,后期产物中的2,4-二氨基甲苯(2,4-DAT)含量不断增加,导致体系中的荧光不断增强,其来源于过量的Fe0还原2,4-DNT反应;红外吸收峰主要有3334,2844,2954,2357,2126,1643,1410,1110和700 cm^-1,表明产物中主要官能团有氨基、亚甲基、羧基、酚羟基及烯烃类等,但不同反应阶段的红外吸收峰差异性较小,表明氧化体系中苯环上甲基被氧化为羧基或酚羟基,硝基被还原转化为氨基,苯环破坏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和烯烃类结构物质。通过对时间变化过程中水相的FTIR数据进行二维相关分析,发现同步谱图中出现了4个自相关峰,其位置为λ1/λ2=3334/3334,1643/1643,1015/1015和700/700,同时在λ1/λ2=1643/3334,1015/3334,700/3334,1015/1634,700/1634和700/1015处出现6个正相关交叉峰,且峰值均为正值,谱带强度变化方向一致,表明以上4种官能团均随时间变化而生成,转化/降解存在同步性;异步谱出现同步谱中相同位置的5个负相关交叉峰和1个正相关峰。结合同步异步谱交叉相关峰正负关系,可知光谱变化特征次序为:3334>1634>1015>700,故发现随着时间延长,2,4-DNT降解体系中基团出现的先后顺序:氨基>羧基>烯烃类>酚羟基。综上表明降解过程中苯环上的硝基先转化为-NH2,其次苯环上的甲基被氧化为-COOH,酚羟基和烯烃类应该是苯环结构破坏后的碳链转化。相关研究可为过硫酸盐高级氧化降解官能团变化及路径识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1,5-二硝基-2,4-二硝亚胺基-六氢化-1,3,5-三嗪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基胍和甲醛为原料,在盐酸中反应得到亚甲基二硝基胍,经HNO3/Ac2O硝化得到1,5-二硝基-2,4-二硝亚胺基-六氢化-1,3,5-三嗪,产率为71.4%,并采用核磁共振光谱、红外光谱、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硝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硝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pH为8.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钴(Ⅱ)-NH2OH·HCl-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体系在-1.25V(vs.SCE)产生—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据此建立了极谱法测定微量钴的新方法,该波一阶导数峰电流与钴(Ⅱ)的质量浓度在1-25μg·L-1范围内呈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12μg·L-1.研究了该体系的极谱波性质,结果表明该波为催化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还实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和陕南镍矿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应用富集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12个月监控水源地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含量,结果与当地降水量进行对比,总结其含量随月降水量变化的规律,结果有助于除草剂残留非常规检测项目采样时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苯-甲苯-二甲苯(BTX)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组成成份,人类长期暴露在苯系物的环境中致癌风险将极大提高.利用B T X在紫外波段有明显的光谱吸收特征,选取250~275 nm作为研究波段,该波段可将BTX的主要特征吸收包含在内.设计了一套由标准BTX液体制备标准气态BTX的装置,采用连续紫外光源和差分吸...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复杂的化学体系,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中药水煎液的实时质量控制。葛根在处方中常用有三种,分别为粉葛、野葛和煨葛(葛根炮制品),且传统应用中多采用水煎煮的方式,因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三种葛根水煎液进行快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FTIR和SD-IR光谱能够将粉葛水煎液明显区别于野葛和煨葛水煎液。经过2D-IR分析,发现野葛经过煨制后水煎液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二者在主要的自动峰和交叉峰的位置和强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1 800~1 300 cm-1范围内,野葛水煎液中最强的自动峰为1 556 cm-1,次强峰为1 561 cm-1,而在煨葛水煎液中最强自动峰为1 563 cm-1,次强为1 572 cm-1,再次为1 556 cm-1。另外,在野葛水煎液中出现了明显的1 536和1 634 cm-1自动峰,二者的强度相当。野葛及煨葛水煎液的2D-IR光谱中,出现的自动峰1 448和1 518 cm-1的相对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在野葛水煎液的2D-IR光谱中,交叉峰(1 518,1 561)和(1 518,1 563) cm-1强于煨葛水煎液中相应峰。凭借2D-IR自动峰和交叉峰可以较直观地鉴别野葛和煨葛水煎液,并揭示二者相应各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能够为葛根在临床处方应用过程中,水煎液的快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利用FTIR,SD-IR结合2D-IR的整体性和宏观指纹性,可以为中药等复杂体系的逐级鉴别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Wei L  Qiu F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32(5):1238-1240
从L-苹果酸出发,经过与苄胺缩合反应得到(S)-1-苄基-3-羟基吡咯烷-2,5-二酮,再通过硼氢化钠-碘体系还原制得重要的医药中间体(S)-1-苄基-3-羟基吡咯烷。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原料、中间体及产物进行了测试并对硼氢化钠-碘体系还原酰亚胺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原料、中间体及产物相应特征吸收峰的消失或是出现,可知所得的产物为(S)-1-苄基-3-羟基吡咯烷;还原机理研究表明,硼氢化钠在碘催化下生成的硼烷与酰亚胺中的羰基形成四元环状过渡态,同时另外一分子硼烷与酰亚胺中的氮原子形成N-BH3复合物,然后羰基还原完全,得到(S)-1-苄基-3-羟基吡咯烷-硼烷复合物,最后在甲醇作用下脱去硼烷得到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10.
胶合木层板间界面起传递应力的作用,是构件承载的重要参数,其高温胶合性能决定了构件的抗火性能。以兴安落叶松结构材,以及结构用间苯二酚-酚醛树脂胶粘剂(PRF)和三聚氰胺-脲醛树脂胶粘剂(MUF)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0~280 ℃中木材含水率、密度、顺纹弦向抗剪强度和木材-胶粘剂界面胶合性能等216个试件在高温中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中胶粘剂官能团变化,揭示了高温对木材-胶粘剂界面性能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20~150 ℃时,兴安落叶松主要发生由水分释放导致的木材密度降低等物理反应,木材颜色未发生明显变化;150~200 ℃时,木材热降解开始,密度下降速度变缓,木材颜色逐渐加深;温度继续升高时,木材热降解加剧,颜色急剧加深,木材密度损失快速增加;当温度升至280 ℃时,木材发生炭化、完全转化为黑色,密度降至常温的72.49%。高温对兴安落叶松顺纹弦向抗剪强度有明显的劣化作用;20 ℃时木材抗剪强度为9.654 MPa,20~110 ℃时木材抗剪强度下降较快,150 ℃时降至常温的60.68%;150~280 ℃时,木材顺纹抗剪强度急剧下降,280 ℃时降至1.054 MPa。木材-胶粘剂界面的高温性能与胶粘剂的耐热性能密切相关;常温时,兴安落叶松与PRF和MUF均有较好的胶合性能,其界面抗剪强度分别为9.071和9.619 MPa,木破率均在8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胶粘剂的界面抗剪强度均明显降低,木材-PRF界面较木材-MUF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20~150 ℃时,两种胶粘剂界面抗剪强度劣化规律与木材抗剪强度相似,150 ℃时木材-PRF和木材-MUF的界面抗剪强度分别为常温的60.61%和60.92%,木破率均高于70%。150~280 ℃时,木材-PRF界面抗剪强度劣化规律仍与木材顺纹抗剪强度相似,280 ℃时降至0.774 MPa;木材-MUF界面胶合性能受温度影响更大,220 ℃时其木破率为10%,280 ℃时界面抗剪强度降至0 MP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20~150 ℃时PRF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温度高于150 ℃时主要发生胶粘剂的进一步交联,以及醚键和亚甲基桥的断裂,PRF开始热解,但化学结构仍较完整;20~150 ℃时MUF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温度高于200 ℃时,羟甲基特征峰减弱、异氰酸酯基团产生,热降解剧烈,PRF较MUF具有更高的耐热性能。研究结果将为木结构工程合理选择原材料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完善木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有机羧酸在均相反应中的配位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红外(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有机羧酸在尿素及硝酸铈的均相反应混合溶液中所起的配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产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尿素及硝酸铈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元羧酸硬脂酸,二元羧酸酒石酸和三元羧酸柠檬酸时,一元羧酸硬脂酸在混合溶液中只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其产物为斜方晶系的单晶Ce2O(CO3)2·H2O微粉,且表面活性剂硬脂酸的加入使得晶体的晶化程度明显提高;而二元羧酸酒石酸与三元羧酸柠檬酸在均相反应中则起螯合剂的作用,分别与Ce3+形成螯合物酒石酸铈和柠檬酸铈,这些结果的造成是由于其反应机理的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锂锰尖晶石红外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锂锰尖晶石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由于锂锰尖晶石的晶体结构属于Fd3m空间群,锂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8a位置),锰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16d位置)。根据群论的知识,对锂锰尖晶石晶体中离子的振动方式与红外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列出了锂锰尖晶石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我们推断:位于618.6和501.5cm~(-1)的红外吸收带分别来源于Mn(Ⅳ)-O和Mn(Ⅲ)-O键在晶体中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单元为Mn(Ⅳ)O_6和Mn(Ⅲ)O_6八面体),位于1124cm~(-1)的弱红外吸收带来源于Li-O键的不对称伸缩(单元为LiO_4四面体)。还有一些低于400cm~(-1)的可能吸收带在400~4000cm~(-1)范围内未能检测到。这一结论的可靠性通过锂锰尖晶石和掺杂的锂锰尖晶石的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外光谱确定碱法分解粉煤灰的碳酸钠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粉煤灰在用碳酸钠碱熔法分解前后的物相变化,发现: 碱熔前,粉煤灰的红外光谱主要显示莫来石和二氧化硅的特征吸收;碱熔后,粉煤灰(后统称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表现为霞石的特征吸收。研究还对比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反应的完全程度。发现不同配比的粉煤灰熟料的红外光谱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的碳酸钠用量范围内(粉煤灰∶碳酸钠>1.2∶1时),其对应熟料的红外光谱主要为霞石的吸收峰,并表现有莫来石吸收残留,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尚未分解完全;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莫来石吸收消失,说明此配比条件下,莫来石可以分解完全,此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也未出现其他杂峰,证明此时熟料为霞石单一物相;当粉煤灰∶碳酸钠<1.2∶1时,熟料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碳酸盐的特征吸收,说明碳酸钠过量,同时,硅酸根的特征吸收峰也发生分裂,说明硅酸根的振动吸收峰增加,推测可能是碳酸钠过量后,霞石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使霞石吸收过量的Na2O,导致霞石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判定碱熔法分解粉煤灰的最佳配比为粉煤灰∶碳酸钠=1.2∶1。X射线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乙酸和2-辛基十二烷醇为原料,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2-辛基十二烷醇酯,酯化率为92.0%,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BaFeO4在干燥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分解机理,采用恒流放电、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FeO4在不同处理方法后的放电性能和结构性质.恒流放电结果显示,BaFeO4的放电性能随着其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XPS结果证实BaFeO4样品在干燥环境中放置时会逐渐分解为低价态铁盐,并讨论了其可能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
王秀芳 《光谱实验室》2004,21(4):789-792
合成了新三氮烯试剂 2 ,4 -二氟苯重氮氨基偶氮苯 ,研究了该试剂与镉形成配合物的最佳条件及配合物的性质 ,并利用该试剂与镉形成配合物的性质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镉的新方法 ,成功地应用于水样中的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PAM模板法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材料,利用动态红外光谱(FTIR)对该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前驱体的制备和在LiMn2O4晶核形成过程中,由于聚丙烯酰胺与反应母体之间的弱键合作用,使其在晶粒生长过程中对LiMn2O4的团聚规律与缺陷结构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传统意义上的自由基清除剂甲酸钠反而对铬酸钾一鲁米诺-腺嘌呤化学发光体系表现出了很好的化学发光增敏效果,文章通过化学发光发射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化学反应等手段探讨了这一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机理,结果表明: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是由于反应体系中甲酸钠的存在使原有发光体系中的羟基自由基(OH·)转化为氧自由基(O2·)所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腺嘌呤的高灵敏方法,腺嘌呤在2.45×10-11~8.18×10-9 mol·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3),检出限为8.72×10-12 mol·L-1.该法已成功用于测定维生素B4药品中的腺嘌呤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李一菲  郭栋生 《光谱实验室》2009,26(5):1364-1367
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内性激素平衡的影响,实验选择2,4-D这种已被确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农药,研究了2,4-D、天然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加入人血清后体系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的变化,并通过温度与体系荧光强度的关系、计算扩散碰撞猝灭常数Kp等方法确定了2,4-D、天然性激素对血清组分的荧光猝灭机理,认为2,4-D可发生类似天然性激素和血清组分间的基态络合,并可能与天然性激素竞争占据血清蛋白的结合位点,由此干扰了生物体内正常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KBr压片法、KCl压片法以及萨特勒图谱采用的,糊剂法所绘制的三氯异氰尿酸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对照。KCl压片法克服了溶剂的影响,简单、直观地体现了物质的精细结构。同时,将三氯异氰尿酸分别与KCl、KBr研磨,和三氯异氰尿酸纯品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照。实验发现,与KBr研磨的三氯异氰尿酸和纯品的吸收峰有差异,而与KCl研磨后的三氯异氰尿酸和纯品一致,说明结构未发生变化。因此,认为KCl压片法是绘制三氯异氰尿酸红外光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