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 随后采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负载锰氧化物(MnOx/GR)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去除NOx的性能, 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拉曼(Raman)光谱, 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镜(TEM), N2吸附-脱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NH3-SCR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不同MnOx负载量的MnOx/GR催化剂均展现了较好的低温SCR催化活性, 且在负载量为20%(w)时活性最优. 表征分析结果表明, 制备的GO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 锰可以通过与含氧基团结合而负载到GO上; MnOx/GR催化剂中MnOx以纳米颗粒分散于石墨烯载体表面, 且以多种氧化物(MnO、Mn3O4和MnO2)共同存在; 负载量为20%(w)的催化剂中高价锰和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加, 低温区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及活性位点数量增加是其SCR活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形貌的MnO2催化剂,分别为α-MnO2纳米棒,γ-MnO2纳米片和δ-MnO2纳米薄膜组装的微球,考察了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拉曼(Raman)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0-250 ℃的温度范围内,γ-MnO2纳米片表现出最优的SCR催化性能,不仅NOx转化率最高而且N2选择性也最好。表征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MnO2催化性能的主导因素,纳米材料的晶型结构与表面暴露的活性晶面共同决定着催化剂的SCR性能。γ-MnO2纳米片表面暴露的(131)晶面上不仅存在着大量的配位不饱和Mn离子,从而形成了较多的强酸性位点;而且还存在着较多的活性氧物种。这些活性位点可以使得NH3和NOx的活化过程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高浓度的流动性氧以及高价态的Mn3+和Mn4+也使得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小粒径、具有介孔结构的SAPO-11分子筛.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负载量的Ni/SAPO-11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N2物理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热重和H2化学吸附技术对该类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SAPO-11较大表面积和介孔结构可分散Ni,使得Ni粒子尺寸较小.在棕榈油加氢脱氧制备液体烃类燃料反应中,液体烷烃产物由相关脂肪酸中间产物的直接加氢脱氧和脱羰-加氢脱氧两种途径产生.Ni/SAPO-11催化剂的弱/中强酸性质及其匹配的金属-酸双功能可显著抑制积炭反应,提高催化剂的寿命,液体烷烃收率高达70%,异构烷烃选择性超过80%.  相似文献   

4.
碱土金属对MnOx-CeO2/ZrO2-PILC催化剂SCR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模拟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MnOx-CeO2/ZrO2-PILC的碱土金属中毒特性,研究了碱土金属及其负载量对中毒程度的影响。实验表明,钙/镁的添加会引起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失活程度与碱土金属的负载量有关。运用 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 H2-TPR)、氮气吸脱附及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新鲜催化剂以及碱土金属中毒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钙/镁中毒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催化剂氧化还原性和表面酸性减少,进而造成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5.
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反应直接制低碳烯烃是极具开发前景的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其关键是通过产物分布的调控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本工作将疏水性Fe基费托合成催化剂与SAPO-34分子筛进行复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SAPO-34分子筛含量的Fe@Si/S-34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水接触角测量仪考察了SAPO-34分子筛含量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APO-34分子筛的含量对催化剂的表面积、孔体积、酸性和疏水性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SAPO-34分子筛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增加,弱酸和中强酸位点增加,疏水性减弱.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Fe@Si/S-34复合催化剂明显降低了C5+产物选择性,增加了C2~C4烃类的选择性,适量的SAPO-34分子筛能够显著提高C2~C4烯烃的选择性.本研究将Fe@Si催化剂的疏水性和SAPO-34分子筛对C5+烃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O2-SnO2固溶体,浸渍法负载CeO2得到一系列xCeO2/TiO2-SnO2负载型催化剂,在模拟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反应条件下考察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程序升温还原(H2-TPR)、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氧化铈负载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面物种的存在状态、表面酸位等表面性质及NH3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e:Ti物质的量比为0.1时,催化剂催化脱硝反应活性最高,同时具有较宽的温度窗口(250~300℃)和热稳定性;铈的过量负载会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活性窗口变窄,同时其氧化还原能力和NH3吸附能力也减弱。NH3-TPD结果显示,CeO2的负载导致催化剂NH3在弱酸及中等酸位的吸附显著增强,与催化剂NH3-SCR最佳反应物温度降低有关。in situ DRIFTS表明,xCeO2/TiO2-SnO2催化剂的Lewis酸位和Brønsted酸位强度均明显增强,同时,在1657~1666cm-1处出现新的Brønsted酸位,参与SCR反应的主要物质是NH4+分子。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Ce2(C2O4)3和Ce(SO4)2为Ce前驱体, 采用固相球磨法制备了Ce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CeTiOx-A[以Ce2(C2O4)3为前驱体]和CeTiOx-B[以Ce(SO4)2为前驱体]. 将2个催化剂分别在体积分数为0.15%的SO2的气氛下反应40和60 h, 得到高硫条件下SCR反应后的CeTiOx催化剂, 分别记为40CeTiOx-A, 60CeTiOx-A, 40CeTiOx-B和60CeTiOx-B. 考察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活性. 采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荧光光谱(XRF)、 比表面积(BET)测试、 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及SO2程序升温脱附(SO2-TPD)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CeTiOx-A系列催化剂比CeTiOx-B系列催化剂具有更高的NH3-SCR反应活性和更好的抗硫抗水性能. 与CeTiOx-B系列催化剂相比, CeTiOx-A系列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更多的Ce3+和吸附氧(Oα)物种有助于NO的吸附和活化; CeTiOx-A系统催化剂还具有更多的Lewis强酸性位数量, 可以吸附更多的NH3分子, 有利于催化剂上NH3-SCR反应的进行, 提高了CeTiOx-A系列催化剂的NO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W/CeTi和W/CuCeTi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u的不同作用方式对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反应脱硝性能的影响。新鲜的CuW/CeTi和W/CuCeTi在低温下显示出优异的活性。经过800℃、10 h水热老化后,W/CuCeTi表现出比CuW/CeTi更优异的脱硝性能,证明W/CuCeTi具有更高的水热稳定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发现Cu的掺杂形成的Cu-O-Ce结构能够提高CeTi的抗烧结能力,同时削弱W-CeO2相互作用,抑制老化过程中Ce2(WO4)3物质的形成,使W/CuCeTi表现出更优异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典型过渡金属Ti掺杂改性对γ-Fe2O3选择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性能强化影响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单Ti和双Ti在γ-Fe2O3(001)表面的不同Fe位置的掺杂模型,计算了表面掺杂形成能,探讨了O2、NO和NH3分子在Ti掺杂前后的γ-Fe2O3(001)表面的吸附特性,并进行了反应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单Ti倾向于掺杂在八面体Feoct位,双Ti倾向于两个Feoct位。Ti的掺杂增强了催化剂表面对O2的吸附能力,吸附性能随Ti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单Ti和双Ti的掺杂都抑制了NO以N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Ti能够强化NH3的吸附,增强了Lewis酸位,有利于SCR反应。Ti的掺杂增大了NO2生成的反应能垒,降低了γ-Fe2O3低温区的SCR反应。Ti的掺杂抑制了NH和N的形成,避免了NH3的过度氧化,提高NH3的利用率,有利于SCR反应,并且抑制了通过E-R机理产生的N2O,具有良好的N2选择性。Ti的掺杂能够改善γ-Fe2O3在NH3-SCR中还原NO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MnxCo3−xO4球形催化剂,研究了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Mn-Co金属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物种和变价元素的强有效电子转移(Co3+ + Mn3+ ↔ Co2+ + Mn4+)有利于提高MnxCo3−xO4 (x = 1.0、1.5、2.0)尖晶型石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催化剂表面的Mn富集作用形成了氧缺陷结构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进一步促进SCR脱硝反应,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Cotet(CoMn)octO4晶体结构中,Mn离子(Mn3+和Mn4+,以三价锰为主)和部分Co离子被配置到八面体中心,这些物种作为活性位点存在着较强的电子转移交互作用,该构型对促进低温脱硝活性和保护活性位点耐受SO2毒害具有重要的意义。Mn-Co尖晶石表面的NH3-SCR脱硝反应过程主要遵循Eley-Rideal反应机理,即吸附态NH3与气态NO (或NO2)的反应路径。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生成的NH4NO3中间体很可能转化为NH4NO2物种,进而分解为N2,提高了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Pr掺杂量的Pr6O11-TiO2载体, 并以浸渍法制备了V2O5-MoO3/Pr6O11-TiO2催化剂.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在220~400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脱硝效率和N2选择性以及较强的抗SO2和H2O性能. 表征结果表明, 掺杂Pr可以提高V2O5-MoO3/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浓度、 桥式硝酸盐物种和Brönsted酸位数量,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上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少碳排放,在世界各地兴建了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电厂。钾元素是生物质电厂烟气中的一种典型元素并且可以引起脱硝催化剂的失活。具有优异抗SO2性能的CuSO4/TiO2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非钒基脱硝催化剂。但是,钾对CuSO4/TiO2催化剂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研究了钾对CuSO4/TiO2催化剂的影响并且与商业V2O5-WO3/TiO2 (VWTi)催化剂作了比较,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钾可以引起CuSO4/TiO2和VWTi催化剂的失活,但是CuSO4/TiO2催化剂对钾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商业VWTi催化剂。钾会与CuSO4/TiO2催化剂中的CuSO4发生反应生成CuO和...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非贵金属稀燃NOx阱(LNT)催化剂CuO-K2CO3/TiO2,考察了Cu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NOx储存还原性能的影响.发现8% (w) CuO-K2CO3/T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其对NOx的储存量达到1.559 mmol·g-1,对NOx的还原效率高达99%,且在NOx还原过程中无副产物N2O产生.应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等技术详细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u负载量的催化剂中,铜物种均主要以CuO相存在.铜的负载量直接影响铜物种、钾物种的存在状态,高分散的CuO相与表面K2CO3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NOx的储存,而且有利于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 in-situ DRIFTS结果表明, NOx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两个负峰(1436和1563 cm-1)缘于碳酸盐的分解,这间接证明了碳酸盐作为储存介质参与到NOx储存反应中. EXAFS结果表明,经过15个稀燃/富燃循环测试,催化剂中的CuO相仍保持稳定.基于以上表征结果,提出了CuO和K2CO3在催化剂表面的分布模型,并探讨了NOx储存还原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主要考察了NO2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在整个温度范围内(100-500°C)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性能的影响.研究所使用样品为新鲜Cu/SAPO-34催化剂在750°C下水热处理4 h的稳定期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SCR活性评价、动力学实验以及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DRIFTS)表征催化剂的性能以及催化剂表面物种的变化.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O2会抑制催化剂的低温(100-280°C)活性,但其存在会提高催化剂的高温(280°C以上)活性.与此同时,随着反应物中NO/NO2的摩尔比例减少,由于NH4NO3物种的分解,副产物(N2O)的浓度增大.动力学结果表明,Cu/SAPO-34催化剂上快速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64.02 kJ?mol-1)比标准SCR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48.00 kJ?mol-1)更大.In situ-DRIFTS实验结果表明NO比NO2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硝酸盐,并且NO2更容易与吸附在Br?nsted酸性位上的NH3物种反应生成NH4NO3.低温下,催化剂表面的NH4NO3物种会覆盖SCR反应的活性位,造成活性降低,但在高温时,形成的NH4NO3物种一部分会被NO还原为N2,而另一部分会直接热分解为N2O,造成催化剂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Ce促进Ni/SAPO-11催化剂上正庚烷的临氢异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SAPO-11催化剂, 并进一步通过分步浸渍法制备了Ni-Ce /SAPO-11双金属催化剂, 对其晶相结构和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Ce的引入导致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 总酸量升高而酸强度降低, 金属Ni在载体SAPO-11表面的分散度提高. 通过对正庚烷的临氢异构化反应研究发现, 引入Ce可以显著提高异庚烷的选择性. 在n(H2)/n(n-C7H16)=12, MHSV=3.52 h-1, 催化剂量0.3 g, 反应温度300 ℃条件下, Ni-2%Ce/SAPO-11催化剂的正庚烷转化率可达25.4%, 异庚烷的选择性可达90.4%.  相似文献   

16.
以ZrO(NO3)2·2H2O为前驱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并负载MnOx制备了MnOx/ZrO2/MWCNTs催化剂.考察了Zr对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的添加对催化剂的低温SCR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Zr负载量为30%时,催化剂活性最佳.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的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适量的Zr改性促进了MnOx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金属氧化物与MWCNTs之间的作用,也能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的分析结果则显示,Zr能提高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浓度,促进Mn3+转化为Mn4+,从而使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增多,氧化还原能力增强,同时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位点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了NH3的吸附,是MnOx/ZrO2/MWCNTs催化剂低温SCR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Pechini合成方法和柠檬酸配位法,制备了系列锂锰复合氧化物LiMn2O4催化剂,应用于NH3-SCR反应,并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MnO2进行了比较。采用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NO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LiMn2O4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Li有利于提高锰基催化剂的SCR活性和抗硫性。Pechini法制备LiMn2O4的NO转化率可在130~260℃达到90%以上;固相反应法制备LiMn2O4的NO转化率大于90%的温度为90~310℃;MnO2的温度窗口则仅为140~280℃。与MnO2相比,引入Li可形成LiMn2O4结构,因此,催化剂中更多的锰离子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价态Mn3+,并调整表面活性氧含量;同时,Li的存在调变了LiMn2O4表面的酸位,从而减少高温下MnO2表面容易发生的NH3非选择性氧化,改善其催化NH3-SCR反应的温度窗口,也增强了抗硫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铜含量的Cu/SAPO-34催化剂,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上NH_3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性能(NH_3-SCO)。实验结果表明,10%-Cu/SAPO-34催化剂在300℃温度下具有100%的NH_3去除率,且其氮气选择性大于90%。与此同时,通过XRD、BET、UV-vis、H_2-TPR和XPS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度分散的CuO是Cu/SAPO-34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对10%-Cu/SAPO-34催化剂进行水热处理后,催化剂低温活性明显提高,催化剂的N_2选择性在325℃急剧下降。这是由于水热处理导致一定数量的铜物种发生迁移并且形成了更稳定的铜物种引起。SAPO-34的骨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