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订单装配系统的订货满足率问题.在给定库存费用上限的条件下,给出了最优的基本库存水平,并且给出了计算库存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以零售商、制造商和回收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回收努力对回收量和回收质量的影响,建立零售商主导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其中回收努力分为横向努力和纵向努力,前者提高回收量,后者提高回收质量.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求解模型,分析再造品认知度、回收努力及其分配策略对供应链的影响,探讨最优的回收努力分配策略.研究发现:再造品认知度越高,供应链利润越高;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回收努力水平,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成员利润,但是超过特定阈值会使得回收商和供应链整体利润下降;最优回收努力分配策略依赖于横向与纵向努力的成本系数,直接将回收努力全部用于提升回收量或者回收质量可能会损害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供应链运作策略及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加,供应链的决策管理更复杂。考虑由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二阶段供应链,研究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供应链成员内部碳排放权交易、外部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下基于数量折扣契约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并与无碳排放约束的情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下,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无碳排放约束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大于外部碳排放权交易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成员内部碳排放交易下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和供应链期望利润随着碳排放配额的增加最终等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和供应链期望利润;外部市场碳排放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碳排放配额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时间的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在基于时间的多阶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运作能力计划,主要的系统成本是物流要素能力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为了决定最优的稳定周期性的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提出了一般性的整数非线性规划公式.强调了在这样的系统运作中的开始时间的关键作用,报告了在确保在任何阶段没有缺货条件下的物流能力决策的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信息共享程度对我国服装供应链库存成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服装行业库存水平近年逐渐恶化,库存问题成为该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信息共享被认为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国内文献对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共享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同时国内外对信息共享的普适研究也多集中于比较共享与不共享信息的影响,鲜有文章研究信息共享程度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信息共享量化模型分析以下三种情况对服装行业供应商库存水平及成本的影响:(1)共享需求统计信息,(2)共享实时需求信息,(3)共享需求及市场信息。本文研究表明,共享实时需求信息比共享需求统计信息能有效降低供应商库存水平及成本;而额外共享市场信息,能增加供应链柔性,提高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本文研究信息共享程度对服装行业供应链的影响,旨在降低我国服装供应链高库存水平,并为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及品牌建设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历史订单信息对牛鞭效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户需求信息的失真是导致牛鞭效应存在的原因,基于零售商的历史订单数据对其需求进行预测可以部分消除牛鞭效应。论文基于零售商-分销商二级供应链视角,分析了在零售商的需求为线性自回归模式的二级供应链中,分销商利用零售商历史订单数据和现有订单数据进行需求预测时自身库存成本的变更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的缓解程度。结果表明:分销商利用历史订单数据进行库存的决策可以显著地降低自己的平均库存和需求的波动,这种降低程度在零售商的订货提前期较大的情况下比较明显,但是零售商的需求预测相关系数对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采用连续检查(s,S)订货策略的两级供应链,本文运用Markov链理论,通过对正则平稳Markov链行为特征的分析发现,即使不考虑需求预测方法,供货短缺,提前期和价格波动等因素,仅仅零售商的订货批量就能够产生牛鞭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需求分布和订货批量的变化范围满足一些条件时,减小订货批量有助于减弱牛鞭效应,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降低供应链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物料(原材料、在制品以及成品)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焦点之一。其中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策略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不同企业的实践中都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考虑一个供应商和多个不同的订货商,订货商有共同的订货补充期,并且考虑广告费对需求影响的VMI集成模型;其次,给出了模型的相应算法;最后,给出了算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12.
J. He K. S. Chin J. B. Yang D. L. Zhu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6,129(2):293-308
A return policy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for managing single-period product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with short sales period and little salvage value. The value of the buyback price is important to ensure
a stable supply chain. The role of the risk attitude of the retailer and supplier is also known as an essential factor to
the decision in determining a return polic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 of our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problem.
The aim of our work is to develop a model to determine optimal return policies for single-period products based on uncertain
market demand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risk preferences. The impact of the wholesale price and selling price is also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ies and optimal buyback pric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isk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3.
考虑风险规避的供应链融资与信用保险组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供应链的资金约束问题,考虑了由一个资金约束的零售商、资金充足的供应商、风险规避型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组成的供应链融资系统,分别构建了风险规避型银行融资模型以及银行融资与信用保险的组合模型,给出了两种模型中供应链融资系统成员的最优决策。研究表明:与传统风险规避型的银行融资模型相比,银行融资与信用保险的组合模型能够有效地增加零售商的融资规模,并降低银行的损失风险,从而信用保险能够给整个供应链融资系统带来严格帕累托改进。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是在两种不同容量的船只和两条不同运输路线的情况下的库存与运输联合优化排序问题.传统的经济批量订货问题里每次定购成本固定不变,而我们的问题里面定购成本是阶跃式的,与使用的船数相关.以往运输网络优化的论文都只考虑一种容量的运输工具,没有考虑不同容量的运输工具.本文结合这两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根据实际应用背景建立了数学模型,讨论最优解的性质,由最优解性质给出了复杂度为O(N4) 的多项式算法. 相似文献
15.
16.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包括产品的服务),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活动同步进行,对库存管理职能进行必要的整合,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基于供应链多级系列系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在需求率为恒定情况下的级库存的表达方式,提出了递归搜索的概念,并采用该办法求出了多级系列系统的最佳订货周期及批量,计算出了多级系统最小总费用. 相似文献
17.
18.
Detlof von Winterfeldt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1988,16(1):185-197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evaluates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build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the Operations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 approach, the Decision Analysis/Multiattribute Utility approach, and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xpert Systems approach. It evaluat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for risk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it defines evaluation objectives of risk analysts, risk managers, and laypeople and provides a subjective assessment how the three approaches stack up against their objectiv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for most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would be most desirable.This paper was written under contract No. 2709-85-05 ED ISP D of the 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Joint Research Centre, Ispra Establishment, Ispra, Italy to the Gemeinschaft für Entscheidungs- und Risikoanalyse, Berlin, West Germany. It was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Conference o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 held in Passau, April 20–26, 1986.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paper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相似文献
19.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假设产品需求分布未知,零售商将观察到的需求信息共享给供应商,各企业按贝叶斯方法管理生产和库存。本文将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信息的汇聚可能会扭曲供应商对市场需求的认识,造成供应商严重产品积压或严重缺货,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汇聚效应。本文将给出需求信息可完全观察时,多周期供应链中发生信息汇聚效应的充分条件,并推出发生信息汇聚效应的概率的下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