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若干缺陷,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和区间二元混合加权距离测度(ITHWD)的改进FMEA供应链失效模式风险评价排序方法,这种改进FMEA方法有效解决了不同专家对决策信息的主观偏好、风险因子的相对权重问题.针对排序结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失效模式复杂传播网络结构关系图,对失效模式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失效模式间关联关系对风险造成的不同影响.最后,通过案例供应链,验证了改进FMEA与复杂网络理论在供应链失效模式风险评价排序和失效模式间关联分析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多种风险因素.在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识别、分析这些因素,还要对研发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而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风险因素的管理中去,提高研发活动效率.应用了FMEA对研发风险进行评估,设计出FMEA在研发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具体流程.通过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分析,找出研发活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然后在定义潜在失效模式严重度(S)、发生度(O)和检测度(D)等级的基础上,对各失效模式的风险优先度(RPN)进行计算,进而通过柏拉图分析确定重要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研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解决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质量可靠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犹豫模糊偏好关系的改进FMEA方法。考虑到专家小组对不同失效模式评估时主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自身经验,存在犹豫模糊不确定或自身偏好问题。本文首先对风险因子的评分标准进行犹豫模糊化,并用犹豫模糊偏好关系对失效模式的相对风险矩阵进行处理;其次,将得到的具有犹豫模糊偏好关系的综合偏好值与犹豫模糊评价信息相结合,得到改进的风险优先数,从而得出新的失效模式风险评估顺序对FMEA进行改进;最后,利用改进的FMEA模型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验证,使得风险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进而提高研发成功率,显示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传统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集理论和COPRAS(Complex Proportional Assessment)的改进FMEA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模糊集理论并结合专家知识建立评价故障模式的模糊语言术语集,然后由FMEA专家小组对各种故障模式根据其风险因子进行模糊评价,最后利用COPRAS方法并综合考虑风险因子的相对权重确定各故障模式的风险顺序,从而识别出关键故障模式。通过将改进FMEA方法应用到企业仓储管理中,并与传统FMEA方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众包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具有组织松散、参与者自由自愿、任务特性复杂等特征;这决定了企业在众包推行中存在诸多风险。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模型能有效识别项目风险。但传统FMEA模型存在未考虑风险因子权重、风险优先值(RPN)计算不合理等缺陷。因此,本文首先运用区间二元语义变量及区间二元混合加权距离(ITHWD)测度对FMEA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将改进的模型应用于猪八戒网"鹿寨好茶"众包项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改进后的FMEA模型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大大提升,能够更加客观科学的对众包风险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6.
《模糊系统与数学》2021,35(4):102-112
针对传统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在复杂不确定环境下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犹豫模糊语言集和平均解距离评价(EDAS)方法的改进FMEA模型。首先,为了准确表达专家判断的犹豫性与不确定性,采用犹豫模糊语言集表征失效模式风险评价信息;其次,考虑风险因子的个体效应和风险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运用信息熵及交叉熵测度方法确定风险因子权重;再次,采用犹豫模糊语言EDAS方法对失效模式进行风险排序,从而识别出关键失效模式。最后,通过去哪儿网网络营销案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证据推理和灰色关联理论的FME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FMEA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证据推理和灰色关联理论的FMEA方法.结合模糊证据推理理论建立评价故障模式的模糊王信结构,对各种故障模式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各种故障模式的关联度,通过排序来确定故障模式的风险顺序.该方法克服了传统FMEA的缺陷,提高了FMEA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有研究在测算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时未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缺陷,本文基于TOPSIS方法构建能有效剔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改进DEA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10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确实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外资活动、政府支持、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创新效率与R&D投入水平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高效率高投入、高效率低投入、低效率高投入和低效率低投入四种模式,各模式地区的工业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是企业管理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研究课题,难度较大.基于物元理论和可拓学方法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这为企业科学地进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文末,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作为国家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具有作业线路长、风险大等特点。本文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油气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研究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评价与提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将成熟度理论引入到油气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管理领域中,借鉴OPM3模型的结构模式和CMM模型的主体模式,构建包含关键风险因素、风险管理过程和成熟度等级三个维度的成熟度模型。然后运用spss25.0软件对模型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AMOS21.0软件对样本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油气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的持续改进建议。最后以某管道工程建设施工项目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案例分析,证明该模型用于评价油气长输管道施工风险管理成熟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吕璞  马可心 《运筹与管理》2020,29(9):115-123
协同创新是集群供应链企业研发新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协同创新存在风险, 集群供应链中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由于在风险承受能力方面的差异, 使他们在面对相同创新风险时所承担的实际风险却不相同。针对该问题, 本文构建了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型, 设计了基于相对风险分担的收益分配机制, 并与现有分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基于相对风险分担的分配机制能够增强企业双方参与协同创新的意愿, 并且使企业所获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更加匹配, 达到激励配套企业积极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云制造服务平台为在不同时空上获取制造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它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制造、管理和创新。在明确云制造环境下企业制造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两方行为的制造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在博弈群体处于均匀混合和非均匀混合两种状态下,找出了模型的均衡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制造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SD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群体初始共享比例、升级设备成本、信息化改善收益和技术流失风险对博弈双方的策略演化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促进企业联盟中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须从上述方面着手管理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对基于企业主体视角的技术协同创新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在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测评的可拓物元模型.以各项关键风险因素的专家打分原始数据为依据,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的专家打分的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结果作为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系数,提高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度量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最后,以某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协同创新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FMEA的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FMEA(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时,相关层次产品的故障模型,故障原因及影响间存在的复杂的关联,往往难以清晰,准确地反映在分析表中,为此,本文呈现了一个进行FMEA可视化方法,它能直观地表现产品的故障关联并有效地支持FMEA迭代处理和故障因果关系的跟踪。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保持经济绩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技术创新能力为研究主线,从低碳的视角,建立一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4项主体指标和16项个体指标构成.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有效地整合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服务,以此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明显缺乏,使得平台的运行效率低下,平台的发展背离原来的产业目标.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提升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HP和德尔菲方法建立了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生态环境及平台管理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