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定量认识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区域差异性,本文基于29个省市的1991-2013年经济面板数据,建立了三个区域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固定效应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结果表明:非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小于参数模型的拟合误差,并且非参数模型的波动边际消费倾向比参数模型的固定边际消费倾向更为合理。此外,东中西部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波动变化持续性强,西部波动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2.
重庆直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其消费观念、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进一步把握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特征、差异和变动规律,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分析和需求收入弹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比例半对数逆函数形式(the Ratio Semi-log Inverse Function,RSLI)模拟了23种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函数,估计了不同收入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不同收入居民具有不同的消费选择行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呈现多样化倾向,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居民既要增加食物消费支出,又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消费,而对于高收入居民而言,许多商品已经是必需品了,他们的消费重点是居住.  相似文献   

4.
基于持久收入假设消费理论,建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层次之间的消费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差异显著,衣着消费模型为变截距模型,而居民食品、居住等其他消费支出差异不显著,模型表现形式一致,因此启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归根到底是要提高低收入层次居民的收入,拉动高收入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依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 99年 )”资料 ,通过研究消费、收入与储蓄的关系 ,证实了我国居民在经济转轨期内的消费倾向 ,并对居民的八项消费性支出进行了统计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获得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地区谱系和消费共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消费问题的分省面板协整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代消费理论,在符合中国经济现实假设条件下,建立了我国农民消费问题的数理函数。使用1980-2006年的宏观消费数据,通过协整模型分析表明我国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69;基于Hausman检验的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对我国30个省份分析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7;变截距变斜率面板模型表明各省的长期自主消费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差异显著,上海、江苏呈现双高特征,吉林、海南和西藏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自主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两者此高彼低的特点。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消费习惯不同以及收入差异导致的"主动、被动"消费造成的结果,提出了为西部增收以促进消费良性循环的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面板数据分位回归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特征。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揭示三种不同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文章认为中等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趋于稳定,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有上升的趋势。中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U"型,所以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不仅在于提高他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缩小当前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坚 《经济数学》2005,22(4):403-409
文章以湖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建立了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湖南省城镇居民年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自价格弹性。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分析了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辨别“扩中”和“减贫”路径,形塑与建构未来农民分化图景,研究以新生代农民为研究对象,根据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HGLM)跨层次研究新生代农民分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层面来说,个人人力资本投入如健康、教育、周工作时间、基本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流动性与非农生产等预示着较高的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相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发生比,社会支持系统如稳定的婚姻关系、父辈非农化代际传承与人际支持等则显著增加了进入高收入群体(相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发生比.宏观层次上,城镇化率和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新生代农民分化有显著影响.还就性别的分化效应、离土与离乡、不同的分化路径、社会保障的“减贫”与“扩中”效应、城镇化率-教育的跨层次交互效应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讨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出,在“扩中”与“减贫”的背景下,政府应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强化社会保障的“减贫”和“扩中”效应;多手段综合提高新生代农民社会公平感;关爱女性,确保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获得更多的人际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年广东省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构成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平均消费倾向分析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针对不同的收入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扩大内需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设定和估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城镇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在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方面消费的差异性,得出如下结论:城镇居民总消费变动表现出对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但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基本上是呈现"V"型的趋势,但上升的趋势不是特别明显,在各个层面的消费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趋势。在总消费上不具有消费习惯,但低收入户在医疗保健上具有消费习惯,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在交通通讯方面具有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2.
以1993-2007年数据为根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消费意愿、居住面积、商品零售价格.消费支出随着收入、消费意愿、商品零售价格的提高而提高,随着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而先增后减.而且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比线性回归模型更能准确描述客观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3.
周伟杰  党耀国 《运筹与管理》2019,28(10):150-155
针对传统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MGM(1,m))有时存在的建模数据失真问题,以系统中关联变量具有趋同性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向量灰色模型(VGM(1,m))。与MGM(1,m)模型相比,VGM(1,m)结构更简单,模型参数更少,从而有利于参数的估计。将VGM(1,m)、MGM(1,m)、GM(1,1)模型应用于四个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VGM(1,m)消除了MGM(1,m)的建模失真现象,模型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进一步,与GM(1,1)建模结果相比,VGM(1,m)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即新模型有更好的泛化性。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cryptosystem based on grey system theory and genetic algorith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ttempt to introduce the biological concepts of genetic factor and genetic variation into the study of a Kaleidoscope–Queer (in brief, K–Q) cryptosystem. The novel K–Q cryptosystem including the genetic factor, (GMXλ(x)), can be applie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The main contributions include the K–Q cryptosystem concept with genetic factor, the existence theorem of -era K–Q cryptosystem with genetic factor, the limited embedded theorem of K–Q cryptosystem with genetic factor, and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theorem of K–Q cryptosystem.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不确定性的测度——基于异方差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核心是对消费者不确定的测度.认为异方差是不确定性的很好代理变量.本文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异方差,并运用消费者家计抽样调查数据,讨论收入和支出的异方差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