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并采用具有质量的有效胶子传播子来消除端点发散,计算了纯湮没衰变 Bs→π π-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并对该过程的CP破坏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为1.24×10-7,同时企鹅图对该过程起着主要贡献;Bs→π π-过程中直接CP破坏参数Cππ估算为-0.05,混合CP破坏参数Sππ比较大,可达到0.18.该过程在未来的LHC-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被测量到的,通过对该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B介子无璨衰变的动力学机制和胶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并采用具有质量的有效胶子传播子来消除端点发散, 计算了纯湮没衰变BS→ππ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并对该过程的CP破坏进行了具体研究. 结果表明: 该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为1.24×10-7, 同时企鹅图对该过程起着主要贡献; BS→ππ过程中直接CP破坏参数Cππ估算为-0.05, 混合CP破坏参数Sππ比较大,可达到0.18. 该过程在未来的LHC-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被测量到的, 通过对该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B介子无璨衰变的动力学机制和胶子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标准模型中,三体稀有衰变B0(Bs)→γv(-v)只有通过箱图和企鹅图才可以发生.这个过程对于确定B介子的衰变常数及其波函数有着较重要的物理意义,由于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较小,因此也是探测新物理理论的比较好的场所.利用B介子强衰变确定的波函数,得到B0(Bs)→γv(-v)的分支比的数量级是10-9(10-8),这些结果可以在未来的实验上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4.
在标准模型中,三体稀有衰变B0(Bs)→γνν-只有通过箱图和企鹅图才可以发生.这个过程对于确定B介子的衰变常数及其波函数有着较重要的物理意义,由于这些衰变道的分支比较小,因此也是探测新物理理论的比较好的场所.利用B介子强衰变确定的波函数,得到B0(Bs)→γνν-的分支比的数量级是10-9(10-8),这些结果可以在未来的实验上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计算 B0 → K0 π0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 ,αs 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其中软胶子交换部分 ,无论在量子色动力学 (QCD)因子化方法中 ,还是在微扰QCD中都不能进行计算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这部分贡献 ,并发现在该衰变道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与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 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有相同的数量级 ,因此不能忽略 .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计算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其中软胶子交换部分,无论在量子色动力学(QCD)因子化方法中,还是在微扰QCD中都不能进行计算.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这部分贡献.并发现在该衰变道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与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有相同的数量级,因此不能忽略.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 ,在标准模型下对Bs 介子衰变到两个轻矢量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i)在该方法下 ,非因子化修正对不同的螺旋度振幅的贡献是不同的 ,有效系数ahi 是与末态矢量介子的螺旋度h相关的 ;(ii) Bs→VV过程中的某些衰变道的分支比是很大的 ,甚至达到了10 - 5的量级 ,在未来的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测量到的 ;(iii)对大多数衰变道来讲 ,横向衰变宽度与总宽度的比值ΓT/Γ是非常小的 .这意味着在两体非轻 Bs→VV衰变中 ,末态两个轻矢量介子都趋向于具有零螺旋度 .  相似文献   

8.
ψ’→J/ψπ+π-提供了一个抽取低于0.59GeV的ππS波相移的新途径.基于在树图衰变振幅中忽略D波的近似,给出了从ψ’→J/ψπ+π-的ππ不变质量谱中得到ππS波相移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报》2004,53(4):1015-1019
系统地计算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其中软胶子交换部分,无论在量子色动力学(QCD)因子化方法中,还是在微扰QCD中都不能进行计算.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这部分贡献,并发现在该衰变道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与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α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有相同的数量级,因此不能忽略.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We study the contributions of intermediate bottomonium-like Zb states and the bottom meson loops in the heavy quark spin flip transitionsγ(4 S)→hb(1 P,2 P)π+π-.Depending on the constructive or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s between the Zb-exchange and the bottom meson loops mechanisms,we predict two possible branching ratios for each process:BRγ(4 S)→hb(1 P)π+π-≈(1.20.40.8×10^-6)or(0.5-0.20.5×10^-6),and BRγ(4 S)→(2 P)π+π-≈(7.1-1.1+1.7×10^-10)or(2.4-0.10.2×10^-10)).The contribution of the bottom meson loops is found to be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Zbexchange in the T(4 S)→hb(1 P)ππtransitions,while its decay rates are not comparable to those of heavy quark spin conservedγ(4 S)→γ(1 S,2 S)ππprocesses.We also predic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arm meson loops in the branch fractions ofΨ(3 S,4 S)→hc(1 P)ππ.  相似文献   

11.
李新强  鲁公儒  杨亚东 《中国物理 C》2004,28(12):1248-1255
利用QCD因子化方法,在标准模型下对Bs?介子衰变到两个轻矢量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在该方法下,非因子化修正对不同的螺旋度振幅的贡献是不同的,有效系数ahi是与末态矢量介子的螺旋度h相关的;(ii)Bs→VV过程中的某些衰变道的分支比是很大的,甚至达到了10-5的量级,在未来的B物理实验上是完全有可能测量到的;(iii)对大多数衰变道来讲,横向衰变宽度与总宽度的比值ΓT/Γ是非常小的.这意味着在两体非轻Bs→VV衰变中,末态两个轻矢量介子都趋向于具有零螺旋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ν(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νe,B0→π-μ+νμ,B0→π-τ+ν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Bπ(q2),~f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l+~vl(l=e,μ,τ)衰变过程的影响.首次分别计算B0→π-e+~ve,B0→π-μ+~vμ,B0→π-τ+~vτ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并发现轻子质量me,mμ可以忽略,但重轻子质量mτ不能忽略,它对分支比计算有一定的贡献.把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朱国怀 《中国物理 C》1996,20(10):913-918
用振幅比值的方法,对末态为CP本征态的Bd0和Bs0介子衰变道可能的CP不对称性进行计算,并发现除了众所周知的Bd0→ψKs外,Bd0→D+D也极有希望在107事例数附近观测到CP破坏.并讨论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用微扰QCD对B(s)→Φρ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因子化和非因子化图的贡献,得出了B(s)→Φρ衰变的分支比以及纵向极化衰变、横向极化衰变之比,所得到的结果与现在的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SU(3)对称性研究了χc0的遍举多体衰变χc0→B(-B)MM(B重子,M介子),通过同位旋耦合常数构造了χc0→B(-B)→B(-B)MM衰变的跃迁振幅.基于这些跃迁振幅,发现N*共振态对χc0→B(-B)ππ的贡献相对较大,这个衰变道可以在实验上用来研究N*共振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北京谱仪(BES)最近采集的127万个(2S)事例,测量了新的强子衰变道(2S)→ωπ+π-,和ωf2(1270)的分支比,发现(2S)→满足理论预言的“14%规则”,而(2S)→ωf2(1270)相对于J/明显抑制,从而首次从实验上观察到粲素衰变为非矢量-赝标量末态出现破坏上述规则的反常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SU(3)对称性研究了χc0的遍举多体衰变χc0→B(-B)MM(B:重子,M:介子),通过同位旋耦合常数构造了χc0→B(-B)→B(-B)MM衰变的跃迁振幅.基于这些跃迁振幅,发现N*共振态对χc0→B(-B)ππ的贡献相对较大,这个衰变道可以在实验上用来研究N*共振态.  相似文献   

19.
吕才典 《中国物理 C》2002,26(Z1):20-24
在因子化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应用了微扰QCD的方法来计算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 通过应用Sudakov形状因子的压低效应和介子的光锥波函数,可以计算B介子衰变的因子化图的贡献以及非因子化和湮没图的贡献. 许多衰变道的分支比与实验非常符合. 作者也作出了它们的CP破坏大小的预言,有待于实验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翟成兴 《物理》1990,19(1):24-24
1964年,Cronin,Fitch等发现在中性K介子衰变过程中CP守恒的破坏.中性K介子衰变是迄今发现CP破坏的唯一过程,这给弄清CP破坏的机制带来了一定困难.目前,关于CP破坏的起因,比较流行的有超弱理论和标准模型两种理论解释. 超弱理论是在发现CP破坏不久由Lincoln和Wolfenstein提出的一个唯象理论.中性K介子按奇异数本征态可分为 K0态(S=+1)与K0态(S=-1),又可按CP本征态分为态(CP=-1).在发现CP破坏前,人们一直认为K1,K2分别是短寿命和长寿命的两个质量本征态Ks和KL.但在CP破坏的实验中发现大约每300个KL中有一个将衰变为两个 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