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国家兴旺的基石。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消除创新的神秘感,明确物理学本身发展即创新过程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有引起某种创造动机所表现的创作意向和愿望的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欲望和动机,就不可能去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课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最为有效的学科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在物理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成文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物理学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新一代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工程人才是大学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养的教育,素质教育担负着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论述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阐明了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创新思维的观点,通过分析大学物理课程的功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进入科技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脱离了具体学科,创新能力就会落入空谈.为此,我们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1强化物理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公式推导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缺乏在理想模型和实际应用之间架桥的意识,对物理学应用方面的知识介绍较少,理想化模型与实际应用问  相似文献   

7.
孙斌 《物理通报》2022,(10):50-55
创造思维是创新人才的基础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佳载体.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故急切呼唤实验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改革中培养发散思维,解决思维的方向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和纵横思维,解决思维的策略问题;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解决思维的主体问题.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优化的创造思维结构,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物理实验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作用.加强物理实验常规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减负增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和造就出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是奋斗目标.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是高端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而初中物理教学,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文章以实验为切入点,以苏科版教材为参考,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按照观察、讨论、参与和拓展实验的逻辑,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和未来职业对于从业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注重学生创新 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成为应用型高校培养模式重点. 课程建设不仅是“ 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和“ 应用型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的重心, 也是实现应用型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对课程建设提出建设创新方法的学习与传统专业 知识教授和创新方法理论相结合两种课程的建议. TR I Z创新方法内容日趋完善、 应用广泛且具有良好的培训条件, 建议引进TR I Z作为课程建设主要学习的创新方法, 促进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教学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目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它没有现成的教学课题,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捕捉灵感,然后再把直观启发式教学、科学探究教学等方法揉合起来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通过总结一例科技创新教学的过程,谈谈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以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以创新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手段、以科技竞赛创新基地建设为外延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使大学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育以继承和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以学习已有的知识为目标,重知识、重考分是培养知识型人才的教育。具体说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差。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竞争时代需要竞争型人才,而竞争型人才必须具备高层次的科学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即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国家兴旺的基石.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则在这一培养链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乃至整个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以这样的视角,认识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提出了高中物理发散思维教学培养的策略和教学设计及实施,以期为全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推动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质.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样离不开创新教育.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人才最基本的和主要的素质是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教育界已把21世纪定为创新教育的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列入战略计划, 我国的中等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还很不够.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顺利实施,国家需要储备大量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兴工程开发及应用人才。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因此,随着人才需求的升级,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也应随之升级。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与专业学科融合,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的介绍;教学模式上要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教学模块和专业个性化教学模块;教学模式上实行敏捷化教学,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以学生能力驱动、学做结合、不断迭代,实现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递次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科教育是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将大学物理实验创新教学和大学物理实验全开放式教学相结合,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丰 《物理通报》2004,(10):23-2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物理教学的重点与趋势.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需要有创造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科学素质.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