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塑弹性体热寿命和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聚苯乙烯/聚二烯烃/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S,SBS,SI/BS)在氮气气氛条件下以不同升温速率β时热降解动力学及其热寿命。确定了热降解温度与升温速率的关系,求得了热降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和热降解速率常数,得到了不同失重率时的热寿命方程,计算出三种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研究了空气中橡塑海绵的热氧降解行为。考察了材料在3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并对材料失重过程逸出的气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橡塑海绵有两个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失重速率增加,最大失重速率温度有所升高;第一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官能团的热解,主要生成氯化氢及氰酸类气体;第二失重阶段是橡塑海绵中碳链的热氧降解,主要生成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ABS树脂的热氧降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失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空气气氛下ABS树脂的热稳定性及热氧降解失重情况。研究了ABS在4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对10℃/min等速升温下ABS失重过程的逸出气体进行分析;采用热分解动力学方法分析ABS的热氧降解过程,计算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ABS的TGA曲线有两个失重区间:第一区间是ABS的急剧氧化降解过程,活化能(Ea)为191.8~262.8 kJ.mol-1,第二区间是成炭产物的氧化,Ea约为139.7 kJ.mol-1;升温速率越小,ABS热氧降解速率越慢,交联成炭产物越多,有利于抑制ABS的降解;由FTIR测试和Ea变化发现,热氧降解反应为多步复杂反应,初期时氧化反应和氧化断链同时进行,并以氧化断链反应为主,随着分子链上产生的双键增多发生交联反应,失重率大于80%时开始炭化反应,最终交联炭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  相似文献   

4.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EVA热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考察;由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EVA的分解失重分为两个阶段,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EVA的起始失重温度有所增加;第一个失重阶段所放出的气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并与标准气相谱库中乙酸的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后确定为乙酸,第二个失重阶段是由于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最后根据升温速率为5℃/min时EVA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率计算得出EVA样品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1.8%(ω)。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微热量-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对光催化过程的热谱和光谱信息同步监测,获取了五个温度下,g-C_3N_4@Ag@Ag_3PO_4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原位热动力学、光谱动力学信息,探究了温度对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降解反应分为三个阶段:(i)污染物和催化剂的光响应过程;(ii)光响应吸热和污染物降解放热的竞争过程;(iii)保持稳定的放热率。吸热和放热的竞争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稳定放热阶段为拟零级反应,在283.15 K、288.15 K、293.15 K、298.15 K、303.15 K下的放热速率分别为0.4668±0.3875μJ·s~(-1)、0.5314±0.3379μJ·s~(-1)、0.5064±0.3234μJ·s~(-1)、0.5328±0.3377μJ·s~(-1)、0.5762±0.3452μJ·s~(-1)。本研究为探究光催化过程的原位热力学、热动力学及光谱信息及机理的推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热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失重-红外联用仪(TGA-IR)分析了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热降解过程,结合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分析了HIPS的热裂解产物,利用化学方程式阐述了HIPS自由基降解反应.对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复配阻燃体系的热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阻燃HIPS的凝聚相阻燃、气相阻燃机理.实验表明,HIPS燃烧时主要发生β-断裂,大量烟雾主要由苯乙烯、甲苯、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烷、丁二烯等组成,其中凝聚相主要是1,3,5-三苯基苯乙烯及其他部分低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下,阻燃HIPS的热裂解产物不同,在较高的温度下,小分子化合物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半芳香共聚酰胺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缩聚法, 合成了长碳链聚酰胺(PA1212)与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胺(PA12T)的新型半芳香共聚酰胺, 用FTIR, 1H NMR和DSC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共聚酰胺在N2气氛中以不同升温速率β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与机理. 结果表明PA1212/12T的降解为一步过程, 随着β的增大, 平衡降解温度线性升高. 用Kissinger和Flynn-Wall-Ozawa两种方法求得PA1212/12T的热降解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26.9和127.9 kJ/mol. 用Coats-Redfern法证明了PA1212/12T的热降解机理为Deceleration类型中的R1或F3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苯类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间歇反应器中,温度340~370℃,以苯、甲苯、乙苯和对二甲苯为超临界溶剂研究了聚苯乙烯(PS)的降解特性.苯类物质是聚苯乙烯的优良溶剂,在超临界条件下其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使聚苯乙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在不同超临界溶剂中降解转化率相近,而降解产物组成差别很大,分析了不同超临界溶剂对聚苯乙烯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甲苯对降解过程影响最小,苯乙烯收率最高.聚苯乙烯降解过程中,高分子链断裂和解聚同时进行,结合连续分布理论建立了聚苯乙烯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得到在超临界甲苯中聚苯乙烯链端解聚活化能为138.4 kJ.mol-1.  相似文献   

9.
将聚苯乙烯(PS)电器外壳样品预先加工制成能通过1mm筛的细颗粒。取此颗粒样品0.5mg置于样品杯中,在裂解仪上从100℃开始,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340℃,热解60s,使所测定的20种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热解析出,随即引入DB-1色谱柱,以氦气为载气,在分流进样、程序升温的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并在电子轰击离子源(EI)和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进行质谱(MS)测定。上述20种被测物均在100~2 000mg·kg~(-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均小于15mg·kg~(-1)。在3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7.9%~119%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20%。按此方法分析了3件实样,并用标准方法 GB/T 26125-2011附录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竹材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竹材在高纯N2条件下,从室温至1273K进行了非等温热解分析,研究了升温速率(5、10、20和40K/min)对热解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其热解机理。研究表明,竹材非等温热解过程主要分为失水干燥、快速热解和缓慢分解三个阶段组成,其中第二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阶段,析出大量挥发分造成明显失重。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有显著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最大热解速度增大,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热滞后现象加重,热解各阶段向高温侧移动。热解机理满足一维扩散Parabolic法则,反应机理函数为g(α)=α2。不同升温速率下活化能为75.32-82.99kJ.mol-1,指前因子为1.17×105-1.12×106min-1。  相似文献   

11.
含吡啶亚甲基的S,N-烯酮缩醛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含吡啶亚甲基的氰基、酯基或双氰基S,N-烯酮缩醛化合物.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目标化合物为E构型.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并且对农作物表现出优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Seed oils of 15Sideritisspeci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regions in Turkey(S. athoa, S. brevidens, S. caesarea, S. condensata, S. congesta, S. dichotoma, S. erythrantha var. cedretorum, S. germanicopolitana ssp. germanicopolitana, S. hololeuca, S. lanata, S. libanotica ssp. violascens, S. lycia, S. niveotomentosa, S. perfoliata, S. phrygia, S. pisidica)were obtained by a Soxhlet apparatus using hexane. The oil yields were found to be between 5.6-36.3%. Fatty acids in the oils were converted to methyl ester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main fatty acid components of the oils from all the species are linoleic (45.4-64.0%), oleic (12.3-26.5%), 6-octadecynoic (4.5-26.8%), palmitic (0.3-9.4%), and linolenic (0.8-2.0%) acids.  相似文献   

13.
Two new compounds vemonioside S and vemoniether 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 of Vernonia cumingiana,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s.  相似文献   

14.
Synthesisofα-OxoketeneCyclicO,SandS,SAcetalsLIUQun,XUBai-lingandZHAOHong-wu(DepartmentofChemistry,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苄基二氯化锡和哌嗪单荒酸盐反应,合成了氯代二苄基锡哌嗪单荒酸酯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 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63635(10nm, b=1.6167(3)nm,c=0.87641(14)nm,β=95.673(2)°,Z=2,V=1.0594(3)nm^3,Dc=1. 560g/cm^3,μ=1.534mm^-1,F(000)=500,R=0.0277,wR=0.0706[I≥2σ(I)]。化合物 中,锡原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分子间通过S…S和S…Cl近距作用,形成一 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浸渍法制备了Na2CO3浸渍活性炭(IACⅠ)和一种高效脱硫剂(IACⅡ)。通过测定低质量浓度H2S在固定床上的穿透曲线,比较了原活性炭(AC)、IACⅠ和IACⅡ的脱硫效果。考察了原料气相对湿度,H2S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一维轴向扩散模型模拟脱硫穿透曲线,并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模型计算与实验测量穿透曲线拟合,确定了有效扩散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IACⅡ的脱硫效果最佳,其有效扩散系数较IACⅠ有所提高。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增大硫容,但有效扩散系数略有降低。随着H2S入口质量浓度升高,有效扩散系数增大,穿透变快,硫容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The kinetics of cleavage of alkyl groups and fluorine from five alkyldimethylfluorosilanes by fluorosulfonic acid dissolved in methylene chloride has been studied with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Competitive cleavage of alkyl, methyl and fluoro occurs to form three products. A mechanis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ird order kinetics which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a pentacoordinate intermediate through nucleophilic attack of fluorosulfonic acid at silicon followed by electrophilic attack α to silicon.  相似文献   

18.
杨益琴  李艳苹  王石发  谷文 《有机化学》2009,29(7):1092-1095
以(1S,5S)-(-)-α-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 (-)-α-蒎烯经硼氢化氧化、重铬酸吡啶盐(PDC)氧化得到(1S,2S,5R)-(-)-3-蒎酮; 在BF3•(C2H5)2O催化下(1S,2S,5R)-(-)-3-蒎酮与伯胺化合物反应生成Schiff碱, 再经KBH4或NaBH4还原得到(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 采用FT-IR, 1H NMR, 13C NMR和GC-MS等分析手段对合成所得(1S,2S,5R)-N-烷基-3-蒎烷亚胺和(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1S,2S,3S,5R)-N-烷基-3-蒎胺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白色念珠菌(C. albicans)、黑曲霉(A. niger)和米根霉(R. oryzae)等细菌和真菌的抑菌和杀菌活性. 结果表明(1S,2S,3S,5R)-N-正庚基-3-蒎胺对真菌和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表面修饰Ag_2S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采用同阳离子共沉淀法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表面修饰的Ag2S纳米微粒,在高速钢基底上制备成膜,研究了它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修饰后的Ag2S纳米微粒粒径小,性能稳定,在有机介质中分散成透明溶液。AgDDP膜和Ag2S DDP膜均可显著降低钢基底的摩擦系数。研究证实表面修饰Ag2S纳米微粒的摩擦作用机制是在较低负荷下表面修饰层起主要作用,在较高负荷下Ag2S纳米核起主要的承载和减摩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激光光解-瞬态吸收技术探讨了水相•HS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 实验中利用•OH与H2S反应以及266 nm激光直接光解HS−两种途径产生了•HS, 通过光谱解析, 得到了•H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范围为220~300 nm, 最大吸收在220 nm, 并且在250~270 nm有肩峰.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氧气饱和的水溶液中,•HS的化学行为非常活泼, 它首先与O2反应生成•SO2−, •SO2−继续与O2发生电子转移反应生成SO2和•O2−, 后者在酸性条件下会很快地质子化生成•H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