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圆竹家具和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圆竹家具和新型竹集成材家具各自的基材、结构与造型等特点作分析比较研究,利于这两种家具在设计与加工上的相互借鉴,以进一步促进竹质家具新产品的开拓与创新和我国家具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建筑的结构格局、风格特色、文化意蕴上都可看出福建闽西培田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依据民居形成的先后及地缘环境文化的相似可知培田古民居在营造过程中对徽派建筑有着明显的传承与借鉴,二者共同体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对当今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仍有着极强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集成材家具取材于竹材资源,不依赖于木材资源。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全竹家具市场广阔,发挥竹材资源优势,开发竹集成材家具可以缓解木材资源紧张、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竹材的工业化高效利用及满足家具市场的需求。如何开发和发展竹集成材家具,是目前中国家具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1 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特点、造型、结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并从人体工效、家具品种、使用场所、安放形式、结构特征、表面处理、造型风格及造型线型等方面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4.
竹集成材家具与水曲柳家具表面漆膜附着力测定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集成材家具与水曲柳家具表面漆膜附着力测定与比较,得知:(1)炭化竹集成材板材和水曲柳板材板面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等级为1级;本色竹集成材板材板面聚氨酯漆膜附着力等级为2级。(2)炭化竹集成材板材板面聚氨酯漆膜附着力不低于水曲柳板面的聚氨酯漆膜附着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客家人对竹的加工、制作和使用非常普遍,竹家具是其中最主要的。当前,竹家具不再为人们青睐,其原因令人深思。开发传统的竹家具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客家山区丰富的竹资源,促进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竹家具的开发应该注意二点:造型设计、科技加工。  相似文献   

6.
侧压竹集成材弦向偏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侧压竹集成材弦向偏压的力学性能,考虑偏心距的变化,设计18个长细比为36、截面为77mm×77mm、弦向偏压的竹集成材柱试件,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弦向偏压竹集成材柱的竹片接长部位或竹节部位为受拉区域的薄弱部位,其位置决定了偏压柱的破坏形式.随着偏心率的增大,C面的纵向和横向极限应变绝对值呈上升趋势,而A面及两侧面B面和D面的纵向和横向极限应变绝对值呈下降趋势.对于纵向极限应变,偏心距较小试件的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对于横向极限应变,所有试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均较大.偏心距较小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下降较快且离散性较大;偏心距较大时,极限承载力下降较慢.弦向偏压柱试件跨中截面平均应变基本上呈现线性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给出了弦向偏压竹集成材柱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8.
根据龙岩市毛竹产业现状,从毛竹单位面积产量产值较低、竹产业加工品种单一、竹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客观分析影响竹制家具发展速度的实际问题,进而就竹制家具产业发展的优势,深挖竹家具产业发展的潜力,规划竹制家具市场的前景,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家具的发展思路和运作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铁钉直径和夹角对节点的破坏模式及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性能的影响,对50个竹集成材(laminated bamboo lumber,LBL)钉节点进行单调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模式下的节点破坏模式存在明显区别. 单调荷载作用下,节点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铁钉“双铰”模式和钉杆下部的纤维压碎破坏. 而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大部分的铁钉发生了由于反复弯曲变形所致的疲劳断裂破坏,这种破坏现象却极少发生在振动台试验和实际的地震中. 铁钉直径是影响钉节点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刚度随铁钉直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夹角对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LBL钉节点单调加载试件的承载力和刚度均比低周反复荷载加载试件高. 加载初期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形状不饱满,具有明显的“捏缩”现象. 试件的累积耗能随铁钉直径增大而增加,并随加载角度增大而减小. 研究成果可为LBL钉节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加速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梁柱式竹集成材-钢填板螺栓连接节点在弯剪复合作用下的受力机制及破坏模式,设计并制作了4组共12个梁柱螺栓节点试件,以梁柱间隙及螺栓布置为主要参数,对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梁柱间隙对螺栓节点弯矩-转角曲线影响显著,当梁柱间隙为20 mm时,螺栓节点出现明显的平台段,考虑梁柱挤压区对承载力的正向作用,曲线出现二次增长现象;随着梁柱间隙的增加,初始刚度、峰值弯矩及延性系数等逐渐降低,破坏形态为梁端顺纹劈裂同时螺栓孔壁承压破坏,螺栓出现单铰屈服模式;基于视频图像相关性(VIC-3D)分析得到在加载过程中螺栓节点区域旋转中心不断变化,并给出了螺栓节点破坏发展过程;建立了梁柱节点初始刚度及预测的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迎来一个村镇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和正在营建大量的村镇建筑。为了避免重犯城市建设中所出现的许多弊病,如千篇一律、呆板沉闷、环境欠佳等,村镇建设应充分发挥传统民居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优势,以利于兴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新式民居。本文以云南永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初步探讨了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适应关系,及传统民居在跨气候带迁移后与新迁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问题。通过作者在实地所做的搬迁地居住环境的社会调查与实测,对云南永仁县居民跨气候带搬迁后新建民居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仿生造型家具因其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讨论了国外仿生造型家具的发展历史。重点总结了现代仿生造型家具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仿生设计特点,以期对中国现代家具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即"道以器载"。中国传统造物艺术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从中国传统家具角度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传统家具这一物态化产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和传统地域建筑的发展研究,需要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重新转译,而目前国内对传统装饰构件的研究还停留在艺术人文或部分节点的方向上,缺乏跨学科研究和从房屋的整体营造结构出发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研究了晋北传统民居木质装饰构件的营造特性,通过前期调研基于有限元分析对晋北代表性木结构五架檩木结构、广亮大门木结构、垂花门木结构进行研究,结合DLUBAL RFE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模拟,通过施加横向荷载将同一木构有装饰构件和无装饰构件两种状态下产生的最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晋北传统民居木质装饰构件的营造特性:晋北民居注重实际功能用途,多数装饰构件都有着其结构功能,它们不仅有着装饰艺术,更有着重要的维护性作用;在同一木结构体系下,有装饰构件比无装饰构件更能抵御横向剪力,使木结构整体更为稳固,遇到横向荷载时产生的位移较小,整体木构抗剪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有装饰构件和无装饰构件两种条件下受到的水平荷载和最大位移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斜率上的差值证明二者整体木构稳定性有较大的差距。装饰构件的拉结作用提高了受力节点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民居木构整体的稳定性。将装饰构件与营造技术结合研究可以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镇江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遗存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镇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苏南其他各市。现代化理论为镇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18.
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与《荀子》在傅说之状、生活哲理、召与招字义、"中"的传承、日不足惟宿不详等语言文字比读,发现清华简某些篇什与《荀子》在语言特征、思想观念、文本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关联性。两者互读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遗留的历史、学术问题,也有益于加深对其著作时代的早晚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流情况的认识。《荀子》可以作为清华简释读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开封市在古都文化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没有突出文化品位,项目开发缺乏科学的次序和节奏,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较为缓慢。针对此问题的对策有二:一是通过媒体的文化专栏、各类学校的古都文化课程和街头碑文等方式,增进开封市民的古都文化认同感。二是通过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合实现文化与产品的捆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