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笑  占小红 《化学教育》2022,43(19):71-76
基于可信度在概念转变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注重证据与概念匹配关系的证据模型链(MEL)教学支架,说明了它在支持概念可信度重新评估、促进概念转变教学有效完成中的作用。通过分析MEL支架的构成要素及呈现形式,开发了适用于化学概念转变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容易产生相异构想的典型主题“化学平衡的动态性”为教学设计案例,对基于MEL的概念转变教学模式付诸实践并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宗华 《化学教育》2011,32(4):7-9
概念转变在近年来的科学教育中备受关注,教科书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转变概念进行化学学习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Roth"科学教科书促进概念转变的原则"为框架,对上海地区通用的化学教材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进行对比,分析中美化学教科书在"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科学概念学习研究显示了从“概念转变”到“概念理解”的转向。通过分析概念转变教学研究的结果,得出影响概念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阐释了概念理解的内涵、特征,探讨了概念理解与高级思维的关系、概念理解水平、概念理解的教学和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经过30年的发展,经典概念转变理论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概念转变理论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了概念转变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共识和研究的争议,指出当前概念转变研究面临3方面的挑战:寻找概念转变有效证据的研究方法;如何将成功的概念转变策略引入课堂教学实践;要进一步明确"概念转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罗美玲 《化学教育》2014,35(5):34-36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作为一种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在国外已得到深入研究和认可。也有学者提出了异议,认为认知冲突策略有时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概念转变,甚至对学习者产生消极影响。认知冲突策略的实施还受制于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前知识水平、动机、兴趣等。本文从概念转变过程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认知冲突策略对概念转变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认知冲突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姜忠  欧阳津 《化学教育》2016,(13):20-23
通过对"可逆反应"概念教学中探究实验的设计,提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同化教学中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结构。具体包括"以新概念为基础设计实验,学生以原有概念去解释实验,利用认知冲突探究实验,利用探究结果同化概念"。旨在解决如何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完成概念同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罗美玲 《化学教育》2013,34(5):23-26
研究表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迷思概念的转变。介绍了认知冲突和概念转变的相关含义和理论,例举了国外认知冲突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中成功应用的一些研究案例,包括化学平衡、电化学计算和电解质等。  相似文献   

8.
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为例,对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转变进行教学探索。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关键在于巧妙安排各类具体丰富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于各类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原有概念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能够主动建构新概念,以提升对化学概念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07,28(10):30-31
对初三学生关于"物质燃烧条件"的错误概念进行了诊断,分析了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转变错误概念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邱惠芬 《化学教育》2016,(19):38-40
以"溶解度"的概念教学为例,分析概念建构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在概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前科学认识,挖掘学生的认识角度和思路,发展学生的认识方式,从而形成学生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国敏  孙可平 《化学教育》2014,35(13):11-15
高中电化学教学涉及了学生宏观与微观观念之间的转换,其教学设计和实践都极具挑战性。采用基于教学实据的研究策略,依据概念转变的理论,探查了高中生电化学学习中的迷思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运用于高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获得了必要的教学证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选取"离子反应"知识作为研究内容,开展了相关化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实践,通过二段式测验工具、SOLO分类法的量化分析,来检测化学数字化实验对学生概念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学数字化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概念改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化学教师对化学核心概念理解转变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农村化学教师核心概念理解转变的有效方式进行了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以短期培训为基本方式,所建设的培训课程包括以“物质及其转化”为回归性问题的化学核心概念价值研讨、从科学本质观的视角考察化学微观认识、以WWHW为认识论模型反思化学核心概念的知识性质、以能量观为基本视角反思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等为基本研讨专题,以化学概念教学设计自我监控系统为指导的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为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是来自分布于山西省各地市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52名。实践研究为期5天,共30课时。研究工具是围绕对原子存在的认同、原子概念的理解、电子层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键概念及化学键理论的理解设计的调查问卷。实践研究表明,实践前化学教师对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实践后化学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有了明显的转变。本实践研究所得的结论是:(1)设计合理的基于观念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短期专题课程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2)基于观念转变的研讨专题和以化学概念教学设计自我监控系统为指导的基于化学科学理解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构成的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化学核心概念理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吕琳  徐林培 《化学教育》2005,26(11):36-37,45
笔者在初中生化学前概念中相异构想成因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因素,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认知顺应、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主动调控等角度,初步提出了促进学生相异构想转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念本体分类模型,以化学键相关内容为载体,详细阐述化学概念本体分类模型的内涵,以及在化学迷思概念转变中的应用。同时,从本体论的视角讨论本体分类法可作为化学概念教学的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邓阳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10,31(12):48-51
利用二段式测验准确诊断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的迷思概念对于教师顺利实施概念转变教学、选择适当的复习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复习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详述了二段式测验题的类型、编制、施测和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化学平衡)讨论如何利用二段式测验诊断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以化学内容主题为例,综合探索2000-2018年间英文期刊中概念转变的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效果。根据入选标准和极值筛查,得到60个有效研究。采用CMA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9年来科学概念转变研究的整体效果显著;类比思维类、情意教学类、学习方式类、教学媒体类等4类概念转变策略的效果差异显著,但都是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化学平衡复习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化学平衡复习教学的定位和学生的已有认识,阐明了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复习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具有促进平衡知识结构化和解决分析平衡问题思路方法的功能。还进行了发挥核心概念"平衡常数"教学功能的化学平衡复习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一线教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化学电源"教学中关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困惑为切入点,做了基于核心概念的中学化学"电化学基础"教学内容分析,并由此梳理出从初中化学到高中选修4学段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进程。以"化学电源"教学的再设计,说明厘清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程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科大概念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从教学内容、学情、试题进行教学现状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学科本质、学生认知构建学科大概念,进行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高三有机复习教学设计与实践,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