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试图完全避免出错,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先有意识地让学生出错,然后再让学生对所犯的错误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进行自我纠正错误,并且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反思,达到摒弃错误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错误的警觉意识和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1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原则 1.1基础性 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道习题的教学处理,让学生在解答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人教社高中物理教材中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著名的泊松亮斑实验,只有文字和图片,没有现成实验仪器.很多刊物介绍用激光束作为光源来演示,但是激光束需要用透镜来扩束,实验时较麻烦,还会让学生错误的认为亮斑是透镜对光的折射造成的.而且在明亮的教室内做,效果不明显.同时不透光的圆盘的选择很多是用小钢珠,但不易固定和调节.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泊松亮斑观测仪,该仪器结构简单,取材、制作容易,并且出现的衍射亮斑与课本中的图片几乎一样.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设计性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让考生设计“测密度”、“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等创新方案,几乎成为中考实验题的重头戏.拜读各地中考实验题和杂志里的相关佳作,使我们倍受启发、令人叫绝.然而,“纸上谈兵”、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参考答案等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光学部分都只对“泊松亮斑”进行了简单介绍,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让学生切实观察到“泊松亮斑”,这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光的衍射概念.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泊松亮斑”的表象,笔者利用中学实验器材自制了“泊松亮斑”演示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中高中物理"开放实验室"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和新课程中,很明显的变化是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和可供选择的各类实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的改革.把过去很多固定模式、统一装置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包含较多的探究式内容,包括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等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的物理课程理念.内容也明显增多,有示范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  相似文献   

9.
陈芬 《物理通报》2009,(11):38-40
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既能用眼睛看,也能用身体去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和物理新教材的实施,为课程改革和广大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构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师只有自身多参加研究实践,才能在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游刃有余.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意观察,注重积累,就不但能给学生做好榜样,还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1 设计思想 “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以问题为载体,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势是中专物理教材“恒定电流”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又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电动势描述了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功的能力大小,在教学中学生对电源、电动势、电压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混淆,对电源能持续向外供电的原因不理解,特别是对电源内部由于非静电力搬移电荷做功,使电源两极间保持恒定电势差的事实无法体会,同时,也很难利用实验做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因此形成了教学难点.鉴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以蜡块的运动为例,讲述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以及介绍一种处理复杂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讨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时,有些教师试图给出一个让学生信服的理由.但笔者认为其做法有些不妥,在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实验始终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做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适当布置课外小实验,同时教师要多动脑筋、多出新意为学生创设最佳最有效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测量、思考、总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等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5.
关于“瓶吞蛋”的演示实验有多种版本,改进的方法也不少.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各种实验方法的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事情发生在“摩擦力”这节课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说这段话的时候,我很自信,因为实在是太熟悉了,我也丝毫没有对这句话的科学性产生过怀疑.但接下发生的事让我大感意外.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标》)对课程目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上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新课标》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浅议"对称"     
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但众多的物理大师们却说:一切事物规律都是“对称的”.在物理思想中,对称性像基石似的重要.各种事物都具有对称性,它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物理规律中的对称性;如伽利略相对原理;爱因斯坦相对论;宇称原理等.另一个是体现在数学形态上的对称性.如镜像对称;旋转对称等.本文将浅议一下物理学中的对称.  相似文献   

19.
眭平 《物理通报》2004,(9):42-44
在物理学发展的道路上,一个自然现象或物理问题往往会有许多科学者不约而同地去进行探索,正如猎手们把箭同时射向猎物一样.这就使得物理学发现史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多个科学者在事先互相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各自从同一条思路,或从不同的思路,完全独立地发现同一个物理学成果.这就是物理发现中的“殊途同归”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谈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4个省100多万学生将首批参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教育科研课题.具有20多年教材建设和教育科研历史的《物理通报》杂志社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教材编写和研究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