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四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荧光;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DPPAP<DPCAP;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铕与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Eu3+为中心离子,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HPFBA)、1,10-菲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为配体,合成了新型配合物Eu(PFBA)3(H2O)4,Eu(PFBA)3Phen(H2O)3和Eu(PFBA)3TPPO(H2O)3(PFBA=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根).红外光谱表明,形成配合...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1,10-邻菲咯啉、三苯基氧磷、2,2’-联吡啶为第二配体,以苯甲酰丙酮为第一配体,合成了3种铕(Ⅲ)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初步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的第二配体对铕(Ⅲ)配合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分子内能量传递模型。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紫外光都有强烈吸收,所有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均能发射Eu3+的特征荧光;第二配体与Eu3+间的能级差以及第一配体与第二配体间的能级差都会影响铕(Ⅲ)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4.
铕(Ⅲ)多核配合物的形成及其荧光增强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合成了铕(Ⅲ)异多核固体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增强离子Gd3+ 、La3+ 和Y3+ 离子的加入能显著的提高配合物中Eu3+ 中心的发光强度, 这种荧光效应能减少较为昂贵的铕在配合物中的用量, 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铕(Ⅲ)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丙烯酸(HAA)的三元配合物及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成键聚合物(CPEu(TTA)2AA)和掺杂型聚合物(Eu(TTA)2AA/PMMA)的发光性质.测量了配合物中Eu3+的5D0和5D1能级的荧光衰减,对其传能过程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讨论.测量了配合物及聚合物THF溶液的荧光光谱.配合物和聚合物的吸收峰较配体发生明显红移,且存在配体到中心离子的传能.指出小分子配合物和掺杂型聚合物中Eu3+具有类似的发光性质而与成键型聚合物不同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的配体安息香缩苯胺和新的铕配合物Eu(BZA)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1H NM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BZA)3phen在波长310 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谢谱线612 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安息香缩苯胺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7.
稀土-PAN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金属指示剂1-(2-吡啶偶氰)-2-萘酚(PAN)对Ln^3 (Ln^3 -Yb^3 ,Nd^3 和Er^3 )的近红外发光有不同的敏化作用,不论在固体还是在溶液中,PAN分子都可显著地敏化Yb^3 离子的发光,对Er^3 离子的发光也有一定的敏化作用,但不能敏化Nd^3 离子的发光,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溶液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根据配体三重态能级与Ln^3 的发射能级匹配的原理和浓度猝灭效应,对不同条件下Ln-PAN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行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铕镧苯甲酸α,α′-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乙醇介质中合成了以Eu3+ 和La3+ 为中心体、苯甲酸和α ,α′ 联吡啶为配体的混合稀土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组成为EuxLa1 -x(Dipy)L3·H2 O ,苯甲酸和α ,α′ 联吡啶的紫外吸收峰在配合物中分别位移了 2~ 9nm ;苯甲酸根羧基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在配合物中向低波数移动 ,而α ,α′ 联吡啶的CN振动则向高波数移动。这些事实表明 ,苯甲酸和α ,α′ 联吡啶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测试表明 ,用不发光的镧离子取代该系列配合物中部分铕离子 ,在一定范围内 ,可以提高三价铕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这一结果也表明 ,在该系列配合物中 ,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 ,使其发光 ,而且不发光的镧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 ,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9.
铕(Ⅲ)-呋喃甲酸配合物的光谱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硝酸铕 ,呋喃甲酸和邻菲咯啉 (phen)合成了配合物 [Eu(FA) 3·2H2 O]·NO3(4 ,4’ Hbpy) ,[Eu(FA) 3·phen]H2 O和Eu(FA) 2 ·NO3·phen。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溶液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表征。溶液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 [Eu(FA) 3·2H2 O]·NO3(4 ,4’ Hbpy)的发光强度比混配配合物Eu(FA) 2 ·NO3·phen和 [Eu(FA) 3·phen]H2 O的发光强度小很多 ,而且发光寿命较短 ,三元配合物 [Eu(FA) 3·phen]H2 O的发光强度比四元配合物Eu(FA) 2 ·NO3·phen的发光强度略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铕 ( ) - 5 - Br- PADAP- CTMAB体系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 ,并探讨了其最佳的光度分析条件。在 p H =5 .0的 HAc- Na Ac缓冲溶液中 ,有表面活性剂 CTMAB存在的条件下 ,Eu( )与 5 - Br-PADAP形成了配位比为 1∶ 2的深红色络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5 9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 9× 10 5L· mol-1· cm-1,铕含量在 0— 10μg/ 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铕-铽-柠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稀土(Eu^3 和Tb^3+)与柠檬酸、1-10非洛啉配位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荧光光谱与荧光寿命的测试,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当铽掺入配合物,铽能极大地增强铕的特征荧光,而铽的荧光被严重猝灭,其荧光强度以指数形式衰减,铕的荧光在铽荧光猝灭最严重时,被增强的效果最好,铕的荧光强度是荧光增强效果和铕的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铕与铽的浓度比为6:4时能得到相应的铕的荧光最强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发光学报》2010,31(1)
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铕配合物Eu2(bdb)3·4H2O[H2bdb=4,4′-双(4″,4″,4″-三氟代-1″,3″-二氧代丁基)-间位联苯基苯]。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证实其配位方式是三个配体同时和两个铕离子绞合配位。该配合物发出铕离子特征红光,发射峰值位于614nm,其激发光谱的激发峰值位于370nm。配合物的发光寿命为336μs,寿命曲线很好地和单指数衰减拟合曲线相吻合,进一步证实配合物只有一个对称中心铕离子存在。配合物热稳定性达到230℃,满足制备LED器件的要求。将该配合物与370nm发射的InGaN芯片组合成功地制备了红色发光二极管,当配合物和硅树脂的质量比为1:30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色坐标为x=0.6353,y=0.3340,发光效率为1.36lm/W。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制备半导体高显色指数白光LED潜在的红色有机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3.
镧系离子(Eu3+,Tb3+)氧氟沙星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镧系离子Eu3 + ,Tb3 + 同喹诺酮羧酸类衍生物氧氟沙星形成配合物的合成。用元素分析法和ICP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oflo) 3 Cl3 ·8H2 O。红外光谱表明氧氟沙星配体羧基同中心离子发生螯合 ,并可能与邻位羰基形成六元环稳定结构。荧光光谱表明 ,Eu配合物具有很宽的激发谱带 (2 0 0~ 45 0nm) ,明显区别于其他羧酸类的稀土配合物 ;中心离子Eu3 + 发射谱位于 5 79 0nm(5D0 7F0 ) ,5 92 2nm(5D0 7F1) ,6 12 2nm(5D0 7F2 ) ;而Tb3 + 配合物则同时有配体和中心离子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稀土配合物Eu(asprin)3phen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稀土配合物Eu(asprin)3phen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分别为ITO/PVK:RE配合物/LiF/Al(1),ITO/PVK:RE配合物/PBD/LiF/Al(2)的电致发光(EL)器件。发现二者的电致发光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器件(1)中,来自Eu^3 的位于594nm(^5D0→^7F1)和614nm(^5D0→^7F2)处的发光强度大致相当,而在器件(2)中,EL主要来自Eu^3 位于614nm的发光,594nm处的发光很弱,与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谱(PL)一致。并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将一种新型稀土铕配合物Eu(UVA)3 Phen作为掺杂剂与基质PVK按不同质量比进行掺杂,对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掺杂体系中存在从PVK到Eu(UVA)3 Phen的F(o)rster能量传递.通过优化主客体材料的配比浓度,当掺杂浓度为4%时,得到了色纯度较好地红...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新的稀土配合物邻苯甲酰苯甲酸-1,10-菲咯啉-铕(Eu(o-BBA)3(phen))的电致发光特性.采用不同的电子传输层材料,制备了多种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无机复合器件.比较了单层电致发光器件A:ITO/PVK:Eu/Al与有机无机复合器件B:ITO/PVK:Eu/ZnS/Al发光性能的不同.分析了采用无机半导体材料ZnS作为电子传输层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机的电子传输层,能有效地避免激基复合物的形成,提高器件的亮度同时保持稀土离子发光的色纯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酸(B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芳羧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BA。以PSB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啰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Tb(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二元配合物PS-(BA)3-Tb(Ⅲ)与三元配合物PS-(BA)1-Tb(Ⅲ)-(Phen)2及PS-(BA)1-Tb(Ⅲ)-(Phen)3,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 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溶液与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BA与Tb(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Tb(Ⅲ)离子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BA侧链的配基BA能有效地敏化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与二元配合物相比较, 以小分子Phen为第二配体所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具有强度更高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2013,34(3):268-275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 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Eu(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 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 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 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 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赵永亮  赵凤英 《发光学报》2000,21(2):150-155
合成了以邻苯二甲酸、2,2’-联吡啶为配体,分别以Eu^3+-Tb^3+y离子和Eu^3+-La^3+离子为中心体的双核稀土配合物;在323nm紫外光激发与的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该两系列双核稀土配合物中,无 发光的Tb^3+离子还是不发光的La^3+离子,都对Eu^3+离子的发光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La(Ⅲ)与希夫碱β-丙氨酸缩β-萘酚醛(以KHL表示)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摩尔电导及热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a2(L)2(NO3)2].2C2H5OH。采用荧光光谱法对其与DNA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作用增强,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类似于EB的较强的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