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物理“内能的利用”一节安排了“内能做功”的实验.教材中实验是用橡皮塞将装水试管口密封,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至沸腾.当管内水汽压强足够时,“砰”的二声将橡皮塞冲出,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对橡皮塞做功.此实验有两个不足:l)橡皮塞冲出时,也有高温水汽喷出.实验时尽管  相似文献   

2.
邓峰  刘玉平 《物理通报》2009,(11):43-45
使用透明塑料瓶做物理实验取材方便,现象直观,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也是贯彻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利用透明塑料瓶设计开发了五个演示实验,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摩擦起电瓶     
在阴雨天或湿度较大的环境中,静电实验往往做不成功。用摩擦起电瓶,则可以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成功地表演静电实验。摩擦起电瓶的构造如图1所示。在一个聚乙烯塑料瓶内放入水银,瓶口用橡皮塞塞紧并且密封,瓶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一、制作取一个直径和高分别为5cm左右的空塑料瓶,用3mm厚的玻璃板加工一个和瓶口直径相同的图板,用圆玻璃板盖住瓶口并用万能胶封固.将一块比圆玻璃板稍大一些的玻璃板放入500-1000ml烧杯内,平放在底上,用万能胶固定.二、实验方法往烧坏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塑料瓶完全浸入水中水不溢出为宜),将塑料瓶封口端向下放火烧坏中,用手按下塑料瓶,并使封口的玻璃板紧紧地压在烧杯底部的玻璃板上,由于玻璃板报平,几乎把两玻璃板之间的水全部排出,塑料瓶不再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也就不产生向上的浮力.当手松开后,能保持相当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冷国华 《物理通报》2004,(2):30-31,48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通常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模拟一些物理实验和处理一些实验数据.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物理实验工具,因为多媒体计算机集成了声、光、电等设备,因此利用它可以完成或辅助完成一些声、光、电等的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6.
刘璞 《物理》1964,(10)
泥金粉(油漆店有出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最近我利用它制作了两件电学仪器,效果良好,制法简易,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平行板电容器制法:将废唱片用小刀切割成直径20厘米的圆板两块,在板的一面均匀涂上胶水,然后将泥金粉撒在上面。待晾干后,用毛刷轻轻刷去未粘住的金粉,然后取长1厘米左右的木螺钉和长3厘米的橡皮塞各两个,在橡皮塞中央开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小孔,利用螺钉把橡皮塞固定在圆板未上金粉的一面即成。  相似文献   

7.
初二物理习题二三第7题,经过我们的实验证明是不容易使这个实验做成功。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大,使得瓶塞不容易塞住和玻璃管上的橡皮节容易脱落。若把实验步骤改变一下,便易于成功。用一个大瓶(啤酒瓶)装上单孔橡皮塞,把瓶内气体抽掉,再装上一个充气不很足的球胆,放到受皿天平上,  相似文献   

8.
2201气垫式弹簧振子的气源是J2613皮唧.由于皮唧提供的气量小且不均匀,因此,实验很难成功.我们把皮唧换成J2126小型气源,但气源的出口口径大而振子的进口口径小,我们用橡皮塞和玻璃管将两者连通,做法如下.先在橡皮塞中间钻个孔,将一根玻璃管插入(玻璃管与振子上的乳胶管配套),然后将橡皮塞塞入气源的送气管内,并用铁丝扎紧(使其不流气),再将玻璃管的另一端与气垫的乳胶管连接.通过改进后,由于供气足,实验效果及佳.对2201气垫式弹簧振子的改进@顾新梅$浙江湖州师范学校!313000  相似文献   

9.
用气球做的物理小实验刘子林(河北轻工业学校唐山054000)儿童玩具──彩气球,价廉易得.用它做几个物理小实验,颇有一番情趣.1演示“摩擦起电”用一个充了气的彩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可以把它贴到光滑的墙壁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2演示“反冲运动”把球充气...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利用废塑料瓶制作的3个演示仪.现就制作方法和原理做一说明.1超重和失重演示仪制作:如图1所示,将塑料瓶瓶口用气球薄膜密封,底端开一小口,然后把瓶子倒立再灌入适量水,使瓶口处的薄膜形成水球,然后让塑料瓶上下运动,通过观察瓶口水球体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物理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研究方法,物理学也不例外.物理科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在物理理论发展过程中,人们用过许多研究方法,其中实验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所谓物理实验,就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设法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方法"[1].实验在物理理论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物理学足从实验产生的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说:"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2].物理学发展史就有力地…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这一自然科学的特点,应积极把实验活动引进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实验手段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这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重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指导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尽量采用探索式的实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物理课本中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的演示实验,为提高演示的可见度和对比度,可做如下改进。一、制作 1.用U形压强计代替弹簧。由于与压强计相连的原塑料盒是底部正中接橡皮管,放到螺线管上端不方便,故自制一个在侧壁接橡皮管的塑料盒。找一个直径约4.5cm的塑料瓶,在侧壁靠近底部用烧红的粗铁丝烫一个直径略小于1.5cm的孔,在孔里塞进一个带玻璃管的塞子。用凡士林把相接处密封,把瓶的上部截去,留下其下部约3cm长,再在开口端扎上橡皮膜(橡皮膜也可用避孕套代替)。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把深刻的科学道理蕴藏在各种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等.所有实验中,演示实验所占的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实验中,成功率较低的实验,可说是“研究萘的熔解过程”的实验了。究其原因大致两点:1.在熔解过程中,由于萘粉加热时本身导热不良造成受热不均。2.实验时间过长。描绘的萘熔解曲线的图象也不理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制、改进实验装置,经多次实践证明,效果明显。一、仪器装置的选材 1.用φ18~20mm的玻璃管,长为100~120mm,两端开口。 2.选用能紧塞玻管的橡皮塞两个。 3.取φ1.2~1.5mm,长为45~50mm的粗裸铜线八段,φ0.2~0.4mm,长为300mm细铜线一根,薄圆铜片一块(厚0.3~0.5mm,直径为40mm)。二、仪器制作和组装 1.将一橡皮塞中间打孔,用于固定温  相似文献   

16.
王光怀 《物理实验》2004,24(12):14-15
外推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用它来验证某些不能直接验证的实验和规律.其实,外推法不仅在实验中有重要应用,在物理解题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运用外推法来求解某些物理问题时,可以大大缩短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7.
实验是以实验室为基地的教学活动.2002年部颁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实验教学愈来愈凸现的重要性,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把“实验”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的这一提法,在历次大纲中是前所未有的,给我们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实验教学改革更深层次的要求,所以物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以下是笔者实施新课标以来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利用开发物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材料透明大玻璃瓶(或塑料瓶)一个,彩色小气球一只,橡皮塞一个,细玻璃管两段。制法先在选好的橡皮塞上打两个通孔(孔径略小于细导管),然后将两玻璃导管穿好,并在其一上的一端系紧彩色气球(如图a)。演示方法瓶中装满水,把装好导管的塞子紧塞在瓶口(彩气球浸在水中),当倒置瓶子时水从一导管流出,而彩气球却被大气“吹”起来了(如图b)。因瓶内水流出时,球内气体体积增  相似文献   

19.
用一支废旧40瓦日光灯管将两端灯丝小心除掉,取管身部分,用重酪酸钾洗涤管壁,并用清水冲净,使得管壁透明光亮。在管的一端装一电磁铁并密封管端(以不漏气为原则)。另一端用一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心打一小孔,其直径约4毫米左右,在孔内插入一根直角玻璃管,其外径约5、6毫米。注意,在橡皮塞与日光灯管壁之间、橡皮塞与直角玻璃管  相似文献   

20.
汽体液化放热这一演示,如果照初二物理教科书上图177那样做,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看出液化放热的效应。如果在冷凝杯中放一枝温度计,也仅是少数一二人能够观察到,同时还需较长的时间。我是这样来做这个实验的:不用烧杯作为冷凝杯,而用下小上大的量杯,目的在于少盛冷水,然后在量杯里,放一个空试管(内部装少数铅粒使下沉竖立水中),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试管口塞紧,再在细玻璃管中注入着色水柱,这样便成功一个空气温度计。当液化开始有半分钟的样子即可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