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统家训族规是中国古代官方文化和儒家社会意识形态普及化的一种重要教化方式。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传统家训族规的制定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代家训族规内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二是在众多家规族法中本身就包含着“重义轻利”等相关的训诫和规定。  相似文献   

2.
传统孝道有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其中的精华部分主要有善事双亲、敬爱父母、合理谏诤、感恩祭祀等内容。传统孝道的精华部分以及现代社会家庭的继续存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以及经济基础的变化等因素对现代孝道伦理的呼唤,使得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型成为可能和必然。现代孝道包括赡养父母,敬爱老人、合理谏诤,平等共享、慎终追远,文明祭祀等新的内容,具有权利与义务对等性、注重感情性和精神性、道德性和法律性的统一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传统孝道观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孝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其内容具有二重性,其功能和作用也具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的这一道德遗产,从中吸取“尊、敬、养”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孝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其内容具有二重性,其功能和作用也具有二重性。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孝的这一道德遗产,从中吸取“尊、敬、养”的合理成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广义的大文化系统而存在,传统家训与传统文化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传统文化对传统家训内容有着强烈的制约与影响作用,传统家训对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传统孝道一直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优良传统,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代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孝道是我们传统美德的根基,虽利弊共存,但是它对于德育而言,作用是利大于弊的。文章拟从传统孝道切入高职德育,具体探讨其对高职德育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汉王朝作为第一个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强化了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的地位,从此以后,孝不仅成为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使孝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孝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道"之于孝不仅具有本体、规律和原则的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崇高是孝道主体的重要审美形象,礼是孝道的行为艺术表达,孝道也表现了道德主体的审美价值倾向,和谐之美是孝道追求的社会终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仁爱之心和正确的审美观是儒家孝道的起码要求和基本前提。当今社会,爱心缺失和审美错位是影响传统孝道美德大力弘扬的瓶颈因素,深入发掘传统孝文化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对于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庭道德建设在整个伦理道德中一直处于弱势,导致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家庭道德问题备受争议和关注。为此,阐述了孝道对家庭道德建设的意义,并从当代的视角对“孝”作了新的理解,提出抓好传统孝道的当代建设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2.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孝德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从其起源看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一是对生命的敬重;二是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并且这种孝的特征是以“父义”为前提的,具有双向性。但在封建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孝”逐渐走向了这两层含义的对立面,因此在近代受到批判,并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来源和古代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人类进入了父权制社会后,出现了私有财产的分配和继承,进而产生了"孝"的现念.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孝治天下",孝道维护宗法社会和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也变为统治者实行封建专制的工具.目前,孝道仍然有着牢固的存在基础和价值,对现代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孝,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详备论述,其敬爱父母等基本内涵,数千年来为国人所恪守不渝。在老龄化提前到来的今天,为构建和谐社会,传统的孝道仍应发扬光大,其相关理论大有进一步研究、阐释之必要,未可轻言糟粕而废弃。  相似文献   

17.
潘小慧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10-13,20
“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古至今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德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孝”的适当地位是在“家”文化底下的一环,“孝”的合宜内涵包括“爱亲”、“尊亲”“顺亲”和“事亲”。从哲理的角度探讨21世纪的新“孝”道之可能或可行面貌,应当以西方哲学诠释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友爱”,并把它作为当今建构新孝道的核心理念与要素。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了孔子的孝道思想。通过阐发他的孝道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回顾其历史实践并分析其中消极层面的影响,在立足当代社会实际的基础上,表达出孔子孝道观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起于印度文明之佛教,其教理颇含有与中国固有文明相抵牾处,尤以孝观最与中国固有观念相扦格,故其初至中国,中国排佛论者率多以"不孝"为口实而攻讦,释子为摆脱困境,为中国士庶所接受,故以四途大力发展孝论:一为比附儒典及创作伪经,二为译出及改造佛教孝经典,三为创作孝论,四为展开民间宣孝活动.经此种种努力佛教之孝论终为中国社会所普遍接受,且与儒家共同深化了中国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