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人参与附子、黄连配伍的HPLC-ESI-MS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与附子或黄连的水煎液、药渣和沉淀进行研究, 共鉴定了8种人参皂苷, 发现加入附子或黄连后, 溶液中人参皂苷含量明显减少, 进一步研究证明附子或黄连中的某些成分阻止了皂苷的溶出; 同时以抗坏血酸作对照, 应用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测定了人参单煎液及人参与附子、黄连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证明, 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人参单煎液, 同时也高于人参与附子或黄连单煎混合液的抗氧化活性, 但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这可能与煎煮过程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液质联用测定人参与五灵脂、莱菔子配伍的人参皂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质联用(HPLC-ESI-MSn)技术,对不同比例的人参、五灵脂和人参、莱菔子的水煎液、沉淀和药渣进行研究,共鉴定了10种人参皂苷,并对这10种人参皂苷配伍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共煎液中,除Ro外,其它皂苷的含量都有所下降。五灵脂或莱菔子的加入对人参皂苷的影响不同,莱菔子影响人参皂苷的溶出,而与五灵脂配伍,部分人参皂苷生成沉淀。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藜芦的化学指纹图谱, 并分析毒性生物碱在不同比例配伍混煎前后溶出量的变化. 同时利用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来考察配伍后的毒性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在正离子模式下, 各配伍组(A~H)样本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明显区分, 并结合Loadings图谱和数据库确定了配伍化学指纹图谱中的17种藜芦生物碱毒性成分, 当固定藜芦用量为LD50且藜芦比例大于丹参时, 藜芦定、伪介芬胺等生物碱溶出高于或与藜芦单煎液相当, 但随着丹参比例增加, 上述生物碱溶出呈逐渐下降趋势, 当丹参比例大于藜芦时, 生物碱溶出低于藜芦单煎液. 不同比例丹参藜芦配伍急性毒性实验毒性变化规律与上述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 表明上述毒性生物碱可能是藜芦与丹参特定比例配伍后毒性增强主要化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质联用(HPLC-ESI-MSn)技术, 对不同pH值(2.4~11.2)条件下人参皂苷的溶出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提出了不同人参皂苷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裂解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中性及碱性溶液对人参皂苷的溶出影响不大, 仅仅在溶出总量上有所差别; 而酸性是影响人参皂苷溶出的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水溶液酸性的增强(pH<4), 人参皂苷溶出的种类明显减少, 表明较强酸性条件下人参皂苷的溶出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对二妙丸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和加味四妙丸)起重要作用的基本方二妙丸的物质基础及其配伍变化. 正交组合二妙丸类方组方药有效部位, 四氮唑盐(MTT)法评价优选出对保护尿酸钠结晶(MSU)致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起重要作用的二妙丸黄柏生物碱部位, HPLC/DVD法建立黄柏生物碱部位指纹图谱, HPLC-ESI-MS/MS分析共有峰成分, 鉴定了12个生物碱成分, 并比较了二妙丸类方有效部位群HPLC/DVD指纹图谱配伍类方前后黄柏生物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比值的变化. 结果表明, 黄柏生物碱配伍二妙丸及其类方后总相对含量分别为122.9%, 80.7%, 60.2%和94.2%, 小檗碱、巴马汀等重要生物碱也呈现较大的变化趋势, 茵芋碱、5-羟基小檗碱和四氢巴马汀等成分配伍二妙丸类方后消失. 研究显示, 基本方二妙丸中的黄柏生物碱是二妙丸类方中保护HUVEC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基础, 其相对含量变化与配伍类方后的功效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 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 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 通过保留时间, 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 共鉴定了48个成分,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 单酯型生物碱7个, 脂型生物碱29个.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是生附片中的主要成分, 而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和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7.
生附片化学成分的HPLC/ESI-MSn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皓  皮子凤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08,66(2):211-2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 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辅以提取离子色谱方法, 发现微量的化学成分. 通过保留时间, 质荷比及多级串联质谱数据, 共鉴定了48个成分,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 单酯型生物碱7个, 脂型生物碱29个. 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是生附片中的主要成分, 而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的含量和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8.
乌头与贝母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UPLC/Q-TOF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  王宇光  梁乾德  让蔚清  肖成荣  高月 《化学学报》2011,69(16):1920-1928
利用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乌头贝母配伍的合煎液与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 4.1分析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发现合煎后次乌头碱水解受到部分抑制,而其他主要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溶出较少且水解较彻底,乌头与川贝配伍合煎的毒性相对较小,因而可能通过合理炮制减毒后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建立一种提取人参皂苷的仿生方法.考察了提取条件对配制的仿生胃液和仿生肠液提取人参皂苷浓度的影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建立定量分析Re,Rg1,20(S)-Rf,Rb1,Ro,Rc,Rb2,Rd等8种人参皂苷的方法,并比较了仿生和超声两种提取方法的人参皂苷提取效率.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相反机制.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附子半夏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中乌头碱,乌头碱,去氧乌头碱,10-OH-中乌头碱,10-OH-乌头碱等的含量明显增高,而中乌头原碱,去乙酸中乌头原碱,去乙酸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OH-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含量降低.附子半夏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增高,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这可能是附子半夏药对配伍相反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潘浪胜  吕秀阳  许海丹  吴平东 《色谱》2006,24(2):168-170
为了研究中药配伍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先从单味药材中提取不同的组分或大类化合物,然后对其进行配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配伍前后的成分变化。实验采用HPLC对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的各色谱峰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各成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且未见新的色谱峰产生,说明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杜芹芹  张旭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应用化学》2010,27(10):1209-12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质量比的人参与干姜或赤芍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随加入的干姜量增加,共煎液中的人参皂苷含量依次降低;少量的赤芍可以使各皂苷的溶出量增加;同时测定了人参单煎液、人参与干姜、赤芍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以抗坏血酸(500 μmol/L)作对照,人参与干姜、赤芍配伍溶液的抗氧化活性比人参单煎液要好,同时人参与干姜、赤芍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值分别为1562.29和2969.78 μmol/L,高于人参与2种药单煎液(1260.27和2502.07 μmol/L)之和。  相似文献   

13.
徐溪  李潇  黄琳娟  王仲孚 《化学学报》2010,68(15):1525-1531
苹果果胶多糖经脱酯化得到果胶酸, 以果胶酸为底物通过酶解得到聚合度为2~8的果胶寡糖混合物, 并运用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果胶寡糖混合物进行了分离制备. 结果表明, 以果胶酸为底物在40 ℃酶解反应1 h为最佳酶解条件得到果胶寡糖混合物, 经分离制备得到聚合度为2~5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单体, 总得率为37%, TLC和ESI-MS检测其纯度为92%以上. 运用ESI-MS分析寡聚半乳糖醛酸时发现除单体的分子离子峰外, 还存在二聚体的分子离子峰, 并对二聚体的存在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4.
The Caco-2 cell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effective tools to be applied to imitating the drug absorption in human intestine for the transport of drug. Herein, Caco-2 cell monolayer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transport of the ginsenoside compatibility with Veratrum nigrum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A specifi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semi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 in intestinal transport with Dioscin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For the Caco-2 model constructed,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ime and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bsorption of ginsenoside Re, Rg1, Rb1, Rc, Rb2 and Rd are tim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nd the excretions of Rb1, Rc, Rb2 and Rd have a relatronship with some transport protein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ginsenosides has reduc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Panax ginseng extract when compatibility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Veratrum nigrum.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复方丹参片乙醇提取物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和(HPLC-MS)特征图谱,并对特征图谱中各主要峰进行了初步定性分析,为复方丹参片的快速指纹鉴别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mediates of the Appel coupling reagents were studied in acetonitrile, dimethoxyethane and dioxane by ^31p NMR, ^13C NMR spectrum and ESI-MS. In dioxane a new high coordinated phosphorous compound with ^31p NMR shift at -39 ppm was observed. The ESI-MS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a penta-coordinated phosphorous compound containing dioxane. The carboxyl activated intermediates were also studied in three sol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