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轩小朋  王键吉  赵培正  赵扬 《化学学报》2007,65(22):2510-2514
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Li在不同浓度、不同溶剂组成的LiBF4/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LiBF4/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电解质溶液中的优先溶剂化现象. 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分析表明, Li主要与DMF分子相互作用, 导致该分子的C=O伸缩振动谱带、N—C=O形变谱带、CH3摇摆谱带等发生了分裂. Li与其它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弱, 谱带的分裂现象并不明显. Li溶剂化数的计算显示, Li第一溶剂化层内DMF分子的数目一般大于2, 这说明 Li在混合溶剂体系内优先与DMF分子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计算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陈俊蓉  蔡静  李权  赵可清 《化学学报》2008,66(5):536-54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与N,N-二甲基乙酰胺形成的1∶1氢键复合物进行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醇与N,N-二甲基乙酰胺形成的复合物存在强的氢键, 表现为羰基氧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醇羟基反键σ轨道的相互作用. 振动分析显示, 分子间C=O…H—O氢键的形成使C=O和H—O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 溶剂对氢键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 复合物氢键有蓝移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成云  汪大翚  冷桃花  俞庆森 《有机化学》2005,25(11):1473-1476
(S)-苯丙氨醇和原氯乙酸三乙酯作用得到的手性酰胺醇和手性噁唑啉分别与1,7-二氮-12-冠-4反应, 得到了两种手性N,N′-双支套索冠醚N,N′-二[(S)-N-(1-羟甲基-2-苯基乙基)乙酰胺-2]-1,7-二氮-12-冠-4 (1a)和N,N′-二[(S)-4-苄基-噁唑啉-2-亚甲基]-1,7-二氮-12-冠-4 (1b). 前者应用于D/L-肉碱的手性分离; 后者的铜配合物用于重氮醋酸酯对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固相试剂:N-烷基-N-酰基磺酰胺聚苯乙烯基微球(5), 通过对聚苯乙烯磺酰氯微球树脂进行两步功能基化的修饰反应来制备. 制备过程如下:聚苯磺酰氯树脂(1)与伯胺(2)反应得到聚苯乙烯基N-烷基磺酰胺树脂(3), 树脂3用酰氯(4)或酸酐酰化得到N-烷基-N-酰基磺酰胺聚苯乙烯基树脂(5). 酰化的树脂5作为酰基转移试剂与亲核试剂胺反应得到二级酰胺. 根据5上取代基对酰胺生成的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烷基R1和酰基(R2CO)对酰基转移反应活性的大小依次分别为:苯基>苄基>甲基>正丁基>>H和对硝基苯甲酰基(苯甲酰基>乙酰基. 胺的亲核能力对酰胺的收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N-苯基-N-苯甲酰基磺酰胺树脂重复使用3次没有发现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无水AlCl3催化合成N,N-二氰乙基甲基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莹  谭晓燕  杨志  李姣娟 《有机化学》2005,25(11):1469-1472
报道了AlCl3和AlCl3-ZnCl2组成的催化体系对邻、间、对甲基苯胺三种异构体与丙烯腈发生加成反应合成相应的N,N-二氰乙基甲基苯胺. 其结果表明: AlCl3对该类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AlCl3-ZnCl2组成的催化体系比AlCl3的催化效率更高, 其中间位、对位产物收率达92%~94%.  相似文献   

6.
高吉刚  陈长宝  王荣荣  周杰 《化学学报》2008,66(9):1067-1073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功能单体N-(p-乙烯基苄基)-N,N-二[2-(3-羧基丙酰氧基)乙基]胺. 采用质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单体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荧光猝灭法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机理, 结果表明在pH 7.4离子强度为0.5 mol•L-1条件下, 单体与牛血清白蛋白中的色氨酸残基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2∶1, 表观结合常数KA=2.239×1011 L2•mol-2. 以该单体为功能单体, 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和多孔聚偏二氟乙烯膜为支持膜, 在水介质中制备了一个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渗透实验表明, 这个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渗透量要远高于对照的人血清白蛋白和卵蛋白, 通过与非分子印迹膜对照也说明了此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模板分子高的渗透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N-杂环卡宾: 一种多用途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宇  吴劼 《有机化学》2006,26(6):745-756
近年来, N-杂环卡宾化学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这一切主要归功于Arduengo等的杰出工作, 在1991年他们首次成功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稳定的N-杂环卡宾——咪唑-2-碳烯. 这推动了N-杂环卡宾化学的飞速发展. 尽管N-杂环卡宾作为配体在金属有机化学中已经被广泛研究, 然而, 对N-杂环卡宾作为反应底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N-杂环卡宾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引起有机化学家对N-杂环卡宾化学这一热点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以芳香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含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芳香三唑类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α-(4-甲氧基苯甲酰基)-2-(1,2,4-三唑-1-基)]乙基-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73482(15) nm, b=1.1051(2) nm, c=1.1209(2) nm, α=90.32(3)°, β=101.97(3)°, γ=105.13(3)°, V=0.8578(3) nm3, Z=2, Dc=1.357 g/cm3, F(000)=368, µ=0.324 mm-1. 生物测试结果显示这5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9.
江洪  崔燕  方利  陈长水 《有机化学》2007,27(12):1590-1593
在甲苯溶液中,将N-硝基-2,4,6-三硝基苯胺与固体光气反应, 得到酰氯中间体, 该中间体无需分离, 然后直接与其它取代苯胺反应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硝基-2,4,6-三硝基苯基脲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测试结果表明: 当浓度为500 mg/L时, 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稗草生长活性.  相似文献   

10.
冯长君  杨伟华  沐来龙  杨春峰 《化学学报》2006,64(12):1213-1217
N,N-二甲基-2-溴苯乙胺类衍生物是一类有效的肾上腺素阻断剂, 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通过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 建立了22个标题化合物对大鼠阻断活性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模型. 该模型显示立体场、静电场对生物活性贡献分别为67.3%, 32.7%, 其中立体场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阻断剂生物活性差别的主要因素. 此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0.862, 传统的相关系数(非交互验证系数)R2=0.962. 该模型给出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 其方差比F=503.7, 估计标准误差(S)为0.11. 根据CoMFA模型的立体场、静电场三维等值线图不仅直观地解释了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而且为进一步设计高活性的标题化合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沉积工艺对Mg-Ni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镁 镍储氢合金,探讨了电沉积条件对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显示沉积层中含有非晶态Mg Ni相和微晶态Mg相.AAS分析表明沉积合金中Mg的摩尔分数达 8. 57%.合金的放电容量最高为 75. 547mA·h·g-1.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镁基储氢合金Mg2 Ni以及Pd取代的合金Mg12 Ni6-xPdx(x1,2,3)及其氢化物H2-Mg12 Ni6-xPdx(x=0,1,2,3)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Pd取代Mg2 Ni中的Ni原子,使其晶胞体积有所膨胀.同时,Pd的取代对Mg-Ni和Ni-Ni间的...  相似文献   

13.
氢在Mg_2Ni(100)面的吸附及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第一性原理研究氢在清洁和掺杂Al的Mg2Ni(100)面的吸附及扩散.在清洁Mg2Ni(100)表面,氢原子可稳定地吸附于Mg-Ni桥位和Mg-Mg桥位,吸附能为1.19-1.52eV.在掺杂Al的Mg2Ni(100)表面,氢原子可稳定吸附于Al-Ni、Mg-Ni、Mg-Al桥位,吸附能为0.10-0.29eV.氢在掺杂Al的Mg2Ni(100)表面的吸附能低于其在清洁表面的吸附能,说明掺杂Al后氢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减弱.过渡态计算结果表明,氢原子由清洁的Mg2Ni(100)面及掺杂Al的Mg2Ni(100)面扩散至次表层的势垒分别为0.59及-0.04eV,掺杂Al后氢原子的扩散势垒降低,说明氢原子更易由掺杂Al表面扩散至次表层.Al原子替代Mg2Ni(100)面的Mg原子减弱氢原子与表面的相互作用,降低氢原子由表层扩散至次表层的势垒,这可能是Mg2Ni合金掺杂Al可改善其吸氢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La0.8-xGd0.2MgxNi3.1Co0.3Al0.1(x=0, 0.1, 0.15, 0.2, 0.25, 0.3, 0.4)储氢合金, 并在氩气气氛和1173 K下进行退火处理. 合金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镁含量(x)较低时合金以Ce2Ni7型为主相结构, A2B7型相丰度(Ce2Ni7+Gd2Co7)达到98.8%; 镁含量较高时合金相由A2B7型、 CaCu5型和PuNi3型物相构成, 随着镁含量的增加, PuNi3型和CaCu5型相组成逐渐增多, 其晶胞参数随Mg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同时合金的吸氢平台也随之升高.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合金中Mg含量增加, 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其中x=0.15时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93 mA·h/g)和最佳的循环寿命(S100=92.82%). 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随Mg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又减小, 适量的Mg元素改善了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magnesium(II)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g-Ni alloys on Ni electrode were studied in LiCl-KCl eutectic using various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Cyclic voltammogram and square-wave voltammogram revealed that 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of magnesium occurred on Ni electrode because Mg-Ni alloy compounds were formed.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Mg-Ni intermetallics, Mg2Ni and MgNi2, were determined using open circuit chronopotentiometr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18―893 K. Moreover, the Mg-Ni alloys were produced by potentiostatic and galvanostatic electrolysi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N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can be selectively produced by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AB3型合金Mm0.78Mg0.22Ni2.48Mn0.09Al0.23Co0.47(Mm由82.3%La和17.7%Nd组成)的电化学性能,将石墨烯添加到合金中。通过XRD和SEM可以看出,石墨烯并没有改变合金的相结构,仅是简单地附在合金表面。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石墨烯时,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Cmax达到364.9 mAh·g-1。石墨烯的添加加速了合金表面的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7.
The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f Ni68-Fe10.5-P21.5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deposi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deposit transforms into a square Ni3P phase at 380. 0 ℃, then changes into a cubic FeNi3 phase at 490. 0 ℃. The microhardness,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and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below 500 ℃, then they decrease after this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time at 500 ℃ on the surface micromorphology, the structure and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i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ment time, the extent of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posit increases and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becomes uniform.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under heat treatment for 40 min is maximal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ment time. The property change of the deposit is related to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of the deposit.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gO改性的一系列Mg-Ni/BaTiO3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这些催化剂对CO2重整CH4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gO质量负载为5%的Mg-Ni/BaTiO3催化剂活性最好。考察了不同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浸镁盐后浸镍盐制得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更为理想。XRD、TPR和TPD表征发现,与催化剂Ni/BaTiO3相比,MgO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积炭性能,对催化剂起到了良好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碱性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加勒  周绍民 《电化学》1995,1(3):332-338
在总结镀液的电化学特性和锌镍合金镀层的晶体结构与性能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碱性电镀光亮锌镍合金的工艺规范和直接把锌酸盐镀锌液转化为碱性电镀光亮锌镍合金镀液的方法。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稳定,镀层光亮、耐腐性好、硬度较高、无氢脆,镍含量可在9~20wt%范围内随意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对甲苯磺酸钠为掺杂剂, 三氯化铁为氧化剂, 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AZ31 镁合金表面制备聚吡咯(PPy)膜.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了镁合金表面聚吡咯膜结构,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其耐蚀性能,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分析了表面形貌和成分. 和镁合金裸样相比, 聚吡咯膜对镁合金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硅烷预处理改善了镁合金/聚吡咯体系的耐腐蚀性能, 使腐蚀电位较镁合金裸样正移了110 mV, 电流密度减小了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