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pNn方法研究了A≥100的偶–偶核基态四极形变参数β的系统规律.根据质量数以及价质子(中子)是粒子还是空穴对原子核分组,发现β与(NpNn)1/2的关系曲线是平滑的.不同组中原子核的β变化曲线的斜率和趋势显示,价核子和空穴对核四极形变的贡献不同.通过对近滴线原子核理论形变值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在NpNn方法中p-n价核子相互作用的一般关系可能依然适用于不稳定核.  相似文献   

2.
李国强  徐躬耦 《中国物理 C》1990,14(10):931-939
从同一扩展Skyrme力出发,用自洽半经典方法确定球形核基态密度分布ρπ和ρp,用Sum rule方法计算强度函数矩m-1,m1和m3,从而具体计算了isovector巨单极,巨偶极和巨四极共振的平均激发能量,以及isoscalar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的宽度,部分结果同实验事实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王振  吴华川 《中国物理 C》1990,14(7):654-660
本文通过用BCS方法对稀土区变形偶-偶核的内禀十六极矩(Q40)随质量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了对关联对于解释这种变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内禀系中Cooper对的分析表明,角动量为4的核子对(G对)的成份虽然不大,但其对Q40的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性模型(FDSM)系统研究了偶偶核铂的同位素,其跃迁可以很好地由对相互作用+四极相互作用来描述,计算了铂(190—196Pt)同位素的能级、电四极矩、旋磁比、同质异能移和同位素移动,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计算结果还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在FDSM中质子–中子耦合系统(SOπ(8)×SPν(6))形式上不包括SO(6)动力学对称性,但196Pt附近确实存在精确的等效SO(6)动力学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马维兴  武青 《中国物理 C》1997,21(4):362-367
建立了质子自旋依赖的结构函数的第一矩与GDH求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求和规则和重子结构的[SUsf(6)⊙O(3)]⊙SUc(3)夸克模型,讨论了质子的自旋问题,并把理论的结果与EMC和SLAC的实验作了比较,结果相一致.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P33(1232)的光激发的贡献是最重要的,而且是负的.在高动量转移区,P33的贡献是正的,而且随Q2的增加很快减小,可以略去,从负值到正值的转折点是在Q2=0.32GeV2附近.  相似文献   

6.
用推转壳模型在多维形变空间系统研究了Rn-Th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高自旋情形下的性质, 其中选取的形变自由度为β2, β3, β4和β5. 计算结果很好的再现了实验提取的转动惯量值. 势能面的研究表明, 随中子数的增加, 基态形状由近球形(N≈130)逐渐演变为八极形变(N≈136)后又发展成为稳定的四极形变(N≥140). 推转计算表明Rn-Th偶偶核的八极形变非常软, 在推转到高自旋情形下, 逐渐变为反射对称形变.  相似文献   

7.
从结合能实验值提取n-p相互作用能εip-jn,系统比较了奇奇核单质子单中子相互作用能ε1p-1n与相邻奇A核相应量的平均值,发现前者普遍大于后者.提出奇奇核n-p增强的解释为,GMshift效应和同类核子对关联对奇A核n-p相互作用的削弱效应.同时指出,奇质子核的ε1p-2n相当好地近似等于同质量数奇中子核的ε2p-1n,并且这与Garvey-Kelson关系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8.
有效玻色子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半经验方法给出了A≥70的偶偶核的有效玻色子数,收集了玻色子数饱和的有关证据,并采用有效玻色子数概念,处理了内禀电四极矩Q0与NπNv(A≥70的偶偶核)系统关系,得到了Q0的经验公式.本文采用所给的有效玻色子数对142Ce和144Nd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116Sn(16O,3n)129Ce反应,利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测量了129Ce高自旋态的寿命.得到的跃迁四极矩表明129Ce的集体性相对于核芯128Ce减弱.这个因增加一个h11/2中子而引起集体性的降低可以解释为由于形状驱动效应产生三轴形变所造成的.正、负宇称带的跃迁四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推测一对h11/2准质子可能对核芯性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1998,22(6):550-555
在组分夸克模型基础上,极化质子、中子结构函数随Q2演化关系得到了研究.同时理论对总的光吸收截面也给出了相应的预言.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桑建平  刘庸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02-1106
从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借助于一种描述偶偶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位素126Ba,128Ba和130Ba的低能态及质子拆对占据h11/2侵入轨道所出现的回夸现象作了研究.得到了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的结果.对Yrast带,进一步探讨了带间相互作用强度与耦合算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了一种n与α相互作用的等效两体可分离势,并给出了n-α散射的S1/2,P1/2,P3/2分波相移对入射中子动能的解析表达式.用它计算各种动能的中子微分截面和极化都比较方便,计算结果与20MeV以下的中子散射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它们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张敬业 《中国物理 C》1991,15(8):754-760
本文介绍并发展了一种从实验结合能及激发能提取质子-中子互作用能δVpn的方法,据此对N≥40全部偶偶核的基态及部分核的高自旋态的质子-中子互作用作了讨论.同时,还讨论了一些奇A核中特定组态的高自旋态的质子-中子互作用.结果表明,这类实验δVpn值包含着p-n互作用的各种多极项,主要是单极和四极项,而且灵敏地依赖于核的形变,组态与转动频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95MeV的19F束轰击116Sn靶,采用11台反康普顿BGO-HPGe探测器对蒸发剩余核退激发射的γ射线进行γ-γ符合测量.通过对多普勒展宽峰的形状分析测定了131Ce和131Pr高自旋态的寿命.根据寿命数据提取的跃迁四极矩显示,在带交叉区发生形状变化.通过与相邻偶-偶核芯130Ce的比较表明,价中子对核芯形状变化的影响大于价质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含QCD修正的p-A碰撞Drell-Yan过程的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扰QCD αs级近似下,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p-A碰撞Drell-Yan截面与p-N碰撞Drell-Yan截面之比,即核效应函数RQCD(xA,Q2).计算结果与没有QCD修正的R(xA,Q2)值比较,在0.03≤xA≤0.3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压低,与实验符合的情况有所改善.说明对核Drell-Yan过程核效应的研究,QCD修正是有一定意义的,并且在计入这种修正后,双重Q2重标度模型仍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Fermi—Dirac关联与Q-v)Kv(Q)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非微扰理论提出一种源分布─—Q-v)Kv(Q)分布.由此计算两质子的Fermi-Dirac关联.拟合的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这是Q-v)Kv(Q)分布比Gauss源分布优越之处.由全同质子的F—D关联计算出发射源半径及Fermi场的反常量纲.  相似文献   

17.
用Skyrme Hartree Fock模型系统地研究了40Ca到70Ca到Ca同位素偶偶核的基态性质及其同位旋依赖性.讨论了结合能、均方根半径、密度分布随同位旋的变化,研究了壳效应对结合能、双中子分离能S2n及和表面弥散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效应在S2n、表面弥散厚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质子均方根半径Rrms随相对中子数I=(N-Z)/A的变化满足Rrms=3/5(1+αI+βI2)rpZ1/3.离心位垒对核表面以外的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敬业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39-1044
最近报道的185Pt核多带结构的实验结果,又一次提出了其中五条带回弯现象究竟是由于h9/2质子对转动排列所致,还是来自于i13/2中子对转动排列结果的尖锐问题.基于阻塞效应的实验事实支持前者,而总罗斯量(转动坐标系中的总能量)而的理论计算则支持后者,本文在分析上述两种解释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给出考虑了带交叉过程动力学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说明了h9/2质子对转动排列应是这五条带出现回弯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小x区原子核内邻近核子间海夸克空间重叠行为,给出了核遮蔽因子R(x,Q2,A)与空间重叠程度因子ΔVA(x)/VA(x)的关系.并据此计算了12C、63Cu和116Sn的平均核结构函数与氘核结构函数之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20.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2001,25(8):720-724
利用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的自旋相关结构函数随Q2的依赖关系.在小动量转移区研究高扭曲效应a2(Q2),d2(Q2)对结构函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其它的一些模型理论计算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