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数学创新思维的灵魂是灵活性,如何发现或检测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关键看数学命题是否能通过设置新颖问题情境来体现这种灵活,而这种新颖问题情境将数学本质隐藏其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2006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许多具有此类闪光点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刘品德 《数学通报》2008,47(1):33-35,38
2007年广东高考是实施新课标以来的第一次高考.纵观2007年高考数学(广东卷),有效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整份试卷能够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来发现或检测考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将数学本质隐藏在新颖问题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揭示其中的数学本质,才能顺利解答.本文摭谈2007高考数学(广东卷)的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问题意识更是创新与创造的源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笔者始终想要追求的价值目标.这源于笔者对数学教育的理解:从本质而言,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笔者把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作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即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1.试题特点、特色与功能新情景应用性问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往往是以一段生活实际情境,或一场别致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事例或游戏为背景,寓数学问题、思想和方法于情境之中,考查的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解法灵活.由于取材情境新颖,立意深巧,形式灵活,贴近生活,思维价值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5.
笔者分析2020年新高考数学结构不良问题的设计特点,即既保留结构良好问题命题的检测功能,又给不同数学基础的人提供选择权.通过大量案例发掘新高考数学结构不良问题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情境、科学情境、现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开发新高考数学结构不良问题的教学途径,营造数学思维创新、创造的环境,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创新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较多,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思想高度集中,逻辑严密,思维飞快,有一定的计算功底;为此有些学生还没有发现数学的美,就已经被数学的表象吓倒,丢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情境切人课堂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主要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为例,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思维能力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呢?一、创设有效情境,促发内在思维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变化着手,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探究的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为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地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相似文献   

9.
徐文波 《数学之友》2023,(13):35-37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与智慧的钥匙,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够深入地把握数学的本质,灵活运用数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立足于问题驱动视角,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明 《数学通讯》2005,(8):37-39
“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以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试题不断推出一些思路开阔、情境新颖脱俗的创新题型,它们往往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并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将数学知识、方法和原理融于一体,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本文采撷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类比题,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有一种观点认为,“创造者”所创造或发现的新东西,即使早已为别人所完成,但对于“创造者”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这种思维就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由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探索各种规  相似文献   

12.
王琛 《中学数学》2004,(6):40-42
近几年数学高考题创新主要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题目立意、情境设置和设问方式.具体要求题目立意要突出能力考查,情境设置要力求背景新颖,设问的角度、方式要新颖灵活.这里我们从"设问"这一方面来分析一下数学高考命题的创新特点,以期对大家能有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志强 《中学数学》2012,(15):29-3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能透过数学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则反应迟钝,思路狭窄,解决数学问题只会生搬硬套停留在模仿阶段,这就是数学思维品质的差异.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个数学思维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一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动起来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数学思维优良品质,具体表现为思维的严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等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王锋 《中学数学》2023,(5):30-31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是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本质.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逐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读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必轲  王薇 《数学通报》2006,45(7):58-59
《数学通报》中的“数学问题解答”栏,对数学竞赛训练和解题方法研究很有指导意义.笔者引其中几题,谈谈学习体会.1问题新颖,具有探究性在“问题解答”栏中,问题新颖,有代表性.有的问题还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情境,在学习中引导读者探究.例1467题(2003年12月号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所以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 ,往往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发现结果 ,隐去了发现的过程 ,可是正是这种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激发创新思维 .因此 ,如何从数学思维的结果出发 ,恰到好处地设计“再发现”,让学生回溯数学思维的过程 ,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这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管见 .1 在引入课题时设计“再发现”教学中引入课题的环节往往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而数学问题是思维的产物 ,数学问题的产生 ,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的 ,因此 ,提…  相似文献   

17.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实际生活,在具体问题中融入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促进深度学习.本文中从结合数学史实、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操作实验、拓展变式训练四个方面讲述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丽 《数学之友》2014,(12):17-18
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无论是创新行为,还是创新成果,其实都源于问题.数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以兴趣为诱导,逐渐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问题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数学学习越来越需要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而激发创新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加强求异思维的熏陶、引导与培养.那么什么是求异性思维呢?笔者的理解是:对一个数学问题,不满足于现有的思路、方法,继续运用数形结合、类比、想象、联想、组合、逆向等方式对问题发散思维,找到一种新颖的、不落俗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考查要求,主要考“四翼”即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1].素养立意是新时代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创新赋能是高考试题对考生素养的必然要求.所谓创新赋能,是指个体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独特才能.学生在掌握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的前提下,探索数学问题的创新分析和创新解答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