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教育》1985,6(6):19-20
一、改革的提出以往我系对学生成绩考核,单靠笔试一种形式。卷面得分似乎很高,但由于学生死记硬背突击过关,形成考试分数既不能反映实际教学水平,更不能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育实习中,语言表达能力甚差,教学能力很低。为克服这种高分低能现象,针对师范院校特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我们在期末考试中作了一些改革,把“讲演”、“口试”、“实验操作”和笔试结合起来进行。力求对所学知识全面彻底深入系统地复习一遍,以收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效果;同时通过手、脑、口并用的考核形式,锻炼学生使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的能力,以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单纯笔试或操作考试方法,提出了“设计答辩与操作相结合,加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此方法具有公正、客观、合理、易于操作等特点,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曹葵  黄文君  李璟 《化学教育》2016,37(9):20-23
论文撰写与答辩对于中学生来说越来越不陌生,但有意识地在常规教学中设计开放式课题,要求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非常罕见,在2年的教学中,在不同年级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系统实验,也使得探究课程更加系统。论文与答辩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课程和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涂料化学教学中浅析探索式、案例式教学在主要教学内容引入与讲解中的应用。通过探索式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案例式教学则将一些原本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学生较难接受的理论变得更为简单、直观。进一步讨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作用;通过教学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消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5.
吴思杰 《化学教育》2009,30(7):32-35
将笔试型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重心前移”及注意考查实验的细节能有效测试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科学素养,从而发挥实验试题关注实验、注重过程的教学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膜分离科学与技术教学中采用了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逐步引入、深化扩展和实践小结。教学内容设计中加入了研究技能训练和课外大学生创新实验实践部分。教学效果评估中注重学生平时参与度的考核和文献答辩环节的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研究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7):80-84
化学实验课堂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具体实施环节包括背景知识调研、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答辩交流等。实践过程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落实及评价方式多元化。经过一学期的实施,课堂微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新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贯彻,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增强,小组合作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潘志平 《化学教育》1997,18(8):27-29
以往的初中化学考试基本以笔试形式、化学实验部分内容的考试,也是以书面形式考查认知领域的知识为主。1995年我市为了落实新教材课程标准的目标,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初三毕业班进行全市统一的实验操作考试。这是我市改革化学教学的重大举措之一。这次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会考前对所要求初步学会、学会的实验操作进行全面复习。在此基础上确定A、B二套试题,学生各抽签做其中的一题。从试题来看还是以基本实验操作为主,如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蒸发操作,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等。从我…  相似文献   

9.
以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为例,将合成方法学研究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采取抽签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实验内容,通过考查加热方式(电热套或微波辐射加热)、溶剂(甲苯或环己烷)以及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并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无机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考试的两个实际题目,讨论化学实验课笔试命题设计的新思路。实验笔试命题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所学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于颖敏 《化学教育》2019,40(12):24-28
设计了以柴油中饱和烃含量及碳数分布测定、聚丙烯酸高级醇酯(PTA)的合成与纯化、PTA的红外表征与分子量测定、PTA降凝性能评价等4个模块组成的综合实验,作为化工专业实验的考核及成绩评定平台。这种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融合,将笔试、操作、设计融合,可以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有机合成、仪器分析等基础实验技能,同时考核综述、数据处理、实验设计等综合实验能力和实验室工作素质。此外,还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苏芳 《大学化学》2011,26(5):33-35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无机化学导入教学的几种可行方法,即矛盾激化式导入、障碍式导入、设疑式导入、推理式导入及兴趣激发式导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少年班学生年龄及知识结构特点,在化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探讨了启发式教学、对比式教学、应用实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方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探索一种更好地培养少年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最后,介绍了实践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保强 《化学教育》2013,34(2):39-41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假设,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素。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学生假设能力较弱的事实,提出假设产生有其自身的逻辑机制和具体的思维过程;列举了化学教学中运用假设的常见形式有类比式、归纳式、演绎式、分类式和模型假设,并给出了培养学生假设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化学》2021,36(7)
在无机化学教学学时压缩的背景下,综合考虑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度调整、拓宽和深化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并基于OBE理念,采用"模块化"教学、"分层化"教学及"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知识-能力"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医科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团队的“导学教学法”,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系统编写导学提纲。根据导学提纲,导引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准备、课前的讨论、完成形成性评价的记录、进行课上的讲解和习题的解答,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师无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一思   《化学教育》2006,27(4):34-35,42
介绍了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课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在口语汇报、实验讲解、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各个教学环节中,传统实验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了有效结合,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访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对高师化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个阶段,本文介绍了针对研究生综合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开设的一个实验项目“GC&GC-MS测定冰片的成分及含量”。针对选修该课程研究生实验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教学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导向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测试目标,通过五条实验路线的分工合作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制药分离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金雀花花蕾中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的提取”工程案例和实施过程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案例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对案例教学应用于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郑敏燕 《大学化学》2017,32(8):20-24
问题、项目引领式教学法可分为问题引领式与项目引领式教学两个部分。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可用于课程的基础部分教学;项目引领教学法主要用于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目前亟待解决的小的项目让学生提出思路及解决办法。通过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使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