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探讨了石墨烯/碳纳米管三维骨架结构(GNHS)对等摩尔CO2/CH4二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 模拟结果表明CO2比CH4更易吸附于GNHS中, GNHS与(6, 6)SWCNT (单壁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 随着温度升高, CO2的吸附量快速降低, 而CH4的吸附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CO2与CH4的自扩散系数及停留时间等动力学相关参数, 发现CO2在GNHS内扩散的阻力更大. 而各组分在吸附剂外部吸附层内的扩散过程对混合物的分离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以前的工作中, 我们利用蒙特卡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具有互穿性结构及混合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分离CH4/H2的吸附选择性及扩散选择性. 研究了材料的互穿结构及混合配体对材料用于分离CH4/H2性能的影响. 在本工作中, 我们将以前的工作进行了扩展, 详细研究了材料的互穿结构及混合配体对材料用于分离CO2/CH4, CO2/N2和CO2/H2等含有CO2的气体混合物性能的影响. 此外, 为了进一步阐明材料的结构对于其分离性能的影响, 我们亦研究了材料用于分离CH4/H2及CH4/N2. 从我们的结果可以看出, 相比无互穿结构的MOFs材料, 具有互穿结构的MOFs材料对所研究的所有混合气体的渗透选择性明显提高. 这是因为具有互穿结构的MOFs材料对混合气体的吸附选择性明显高于无互穿结构的MOFs材料. 结果表明, 如果将材料作为膜用于气体混合物分离, 使材料产生互穿结构是提高材料分离性能的一个很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咔唑羧酸配体(H3L)与三核铁簇[Fe3(μ3-O)(CH3COO)6]在水热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铁基金属有机框架(1). 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1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且对CO2的吸附量大于对CH4的吸附量. 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计算结果表明, 化合物1在100 kPa及温度分别为273和298 K下对CO2/CH4(体积比为0.5∶0.5)混合气体的分离比分别为3.52和3.15, 预示其可以作为一种CO2/CH4分离型材料.  相似文献   

4.
ZIF-8吸附剂上CH4/N2的吸附分离性能与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应用于抽放煤层甲烷的浓缩净化研究。以三乙胺(TEA)为导向剂,ZnSO4为金属离子源,水为溶剂,采用水热合成法进行了ZIF-8吸附剂的制备。采用XRD、物理吸附、动态吸附分离和反相气相色谱(IGC)等方法对ZIF-8的物理结构、化学稳定性、吸附分离性能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IF-8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强酸、强碱和强极性的溶剂中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在298 K时,ZIF-8对CH4/N2的分离因子达到3.4,与活性炭相当,但CH4、N2在ZIF-8上的吸附热比在活性炭上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5.
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催化还原NOx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研究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反应性能,采用TPD和TPSR技术研究NO和O2共吸附于Ag-ZSM-5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物种及其和CH4之间的反应。结果表明,Ag-ZSM-5催化剂上CH4选择性还原NOx活性和选择性较高。NO和O2共吸附在Ag-ZSM-5催化剂上形成的NO3(s)吸附物种能被CH4还原生成N2.在NO3(s)和O2共存的体系中,CH4能优先并选择性还原NO3(s)生成N2.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CH4/CO2混合气体在多孔石墨烯分离膜中的分离过程, 分析了3 种纳米孔功能化修饰(N/H 修饰、全H修饰和N/―CH3修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规律. 模拟结果表明气体分子会在石墨烯表面形成吸附层, CO2分子的吸附强度高于CH4分子. 纳米孔的功能化修饰不仅减小了纳米孔的可渗透面积, 还通过影响纳米孔边缘原子的电荷分布提高了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 进而影响了混合气体分子在多孔石墨烯分离膜中的渗透性和选择性. CO2分子在多孔石墨烯中的渗透率能达到106 GPU (1 GPU=3.35×10-10 mol·s-1·m-2·Pa-1), 远远高于传统的聚合物分离膜. 研究表明多孔石墨烯分离膜在天然气处理、CO2捕获等工业气体分离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 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清洁能源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提出一种机器学习和分子模拟协同的分层筛选策略, 快速、准确地从134185个假设MOFs中识别出具有最佳CH4/H2分离性能的吸附剂. 首先, 根据MOFs的结构性质, 筛掉孔径或体积比表面积不恰当的吸附剂, 初筛后MOFs的数量减至62278个. 接下来, 抽取10% MOFs将结构和化学混合描述符作为特征, 利用随机森林分别构建变压吸附和真空变压吸附过程中其对CH4的吸附剂性能得分(APS)预测模型. 相比于其他模型构建策略, 基于本策略构建的模型具有最优预测准确性, 可用于余下MOFs的性能预测. 随后根据APS预测值排序, 筛选出Top 1000的MOFs并利用分子模拟修正预测结果, 进一步确定了10个最佳MOFs. 最后, 对描述符的重要性进行解释, 揭示了实现模型在不同操作场景下的迁移具有潜力, 为未来开发适用于多操作场景下的高性能MOFs筛选方法提供了一条高效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浓凝胶转换法合成了一种厚度约为50 nm, 大小约为200 nm的纳米片状SAPO-34分子筛, 经XRD, SEM, ICP和氮气(77 K)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相比于微米级立方体形的SAPO-34 (2 μm), 本文合成的纳米片状SAPO-34表现出更高的比表面积(818.68 m2/g)和孔容(0.57 cm3/g). 比表面和孔容积的增大使其气体吸附容量得到较大的提升, 其中CH4的吸附容量达到25.74 cm3/g, 提升了60%, 高于绝大多数分子筛吸附剂, 同时CH4/N2的吸附选择性未出现明显下降(3.1), 且达到商用吸附剂水平(>3.0). 通过CH4/N2(体积比1∶1, 298 K)混合气体穿透测试证明所合成的纳米SAPO-34是一种有效的CH4/N2分离吸附剂, 在煤层气富集脱氮工业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制的实验系统进行了醋酸溶液中低浓度瓦斯催化氧化制甲醇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Pd(OAc)2为催化剂,反应体系中添加对苯醌或四氯对苯醌可改善甲烷活化环境,四氯对苯醌对瓦斯催化氧化过程的作用效果好于对苯醌。四氯对苯醌用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对瓦斯催化氧化具有重要影响。甲醇生成量随四氯对苯醌用量、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CH3OH是通过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2O2与CH4相互作用形成的。CH3COOCH3一部分是由Pd2+直接氧化CH4得到的;另一部分是由CH3OH与反应溶剂CH3COOH通过酯化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温和条件下将CH4转化为液态含氧化合物,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CH4转化技术可利用光能驱动载流子分离,实现温和条件下CH4直接转化.然而,该过程面临着活性低和选择性差的瓶颈问题.WO3作为常见的光催化剂之一,具有热稳定好、可见光响应性能好和价带空穴氧化能力强等特性,但存在光生电荷容易复合的问题.助催化剂能够发挥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和加速表面催化反应的双重作用,有助于局域电子密度的重新分布,从而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然而,单一助催化剂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具有一定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加强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引入氧空位(OVs)是个很好的选择, OVs不仅可通过插入杂质能级增强光吸收和促进电荷分离,而且可以促进小分子吸附和活化,进而加速表面反应动力学.本文采用双活性位点Pd纳米颗粒和OVs改性的WO3为催化剂,实现温和条件下CH4转化为液体含氧化合物.参照文献(J. Am. Chem. Soc., 2017, 139, 4486-...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CO2)和化石能源气体燃料甲烷(CH4)均是化学稳定、 温室效应较大的分子, 因而对其活化、 转化和利用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计算研究了羟基氧化铟团簇与CO2, CH4和(CO2+CH4)的作用. 结果表明, 氧化铟团簇通过其活性位点—In—O(桥氧)—对CO2和CH4分子进行[2+2]加成活化, 而羟基的引入调变了氧化铟团簇活性位点上的局部电荷, 显著降低了其与CO2和CH4分子作用的活化自由能垒, 使得CO2和CH4分子的活化变得容易进行. 活性位点—In—O(桥氧)—中的In, O上的局部电荷差值(qInqO)越大, 其对CO2和CH4分子作用的活化自由能垒越低. 羟基氧化铟与CO2和CH4分子作用时, 电子由羟基氧化铟流向CO2和CH4分子(亲核活化); 而羟基引入前的氧化铟与CO2和CH4分子作用时, 电子则由CO2和CH4分子流向氧化铟(亲电活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稳定性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制备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 制得的UiO-66系列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多级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 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气体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UiO-66-NH2金属有机气凝胶材料具有极佳的CO2吸附性能和CO2/CH4分离性能, 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计算得出其吸附选择性高达18.3.  相似文献   

13.
以TEAOH和TMAOH为有机模板剂,酸处理的UZM-9分子筛为晶种,采用水热法在48 h内合成出分子筛UZM-9,并对其CO2/CH4/N2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RD、ICP、TG、SEM与气体吸附等手段对晶种法合成的UZM-9分子筛结构、耐水稳定性与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种法可以在2 d内合成出硅铝原子比在3以上、收率达到65%的UZM-9分子筛;所得分子筛的CO2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 mmol/g以上,吸附热为34 kJ/mol,CO2/CH4、CO2/N2与CH4/N2的平均分离因子分别为100、240与2.4,CO2分离性能优良且具有一定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稳定度CH4/CO2重整Ni/MgO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TPR,TPD,TPO,TPMC(程序升温CH4解离积炭)和活性评价等手段研究了普通浸渍法与载体盐助分散浸渍法制得的CH4/CO2重整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用载体盐助分散浸渍制备的催化剂Ni-O-Mg间作用较强,吸附CO2能力较大,CH4解离积炭量少,因此其稳定性及寿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使用新型含氮聚合物席夫碱为炭源, SBA-15为模板,通过纳米铸型法原位合成微孔-中孔-大孔串联的多级孔富氮炭材料.材料的比表面积为752 m2·g-1,孔容0.79 cm3·g-1; 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炭材料中的氮含量高达7.85%(w).将所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应用于CO2的吸附分离,发现炭材料的微孔发挥主导作用,表面氮掺杂发挥辅助作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 CO2吸附量在常压、273 K下可达97 cm3·g-1, CO2/N2和CO2/CH4的分离比(摩尔比)分别为7.0和3.2,低压亨利吸附选择性分别为23.3和4.2.采用Toth模型对单组分平衡吸附进行拟合,并根据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预测双组分CO2/N2和CO2/CH4混合气体的分离选择性分别为40和18.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usf型类沸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sf-ZMOF)中不同金属离子(Li+, Na+, K+, Rb+, Cs+, Mg2+, Ca2+, Sr2+, Al3+)对天然气分离(以CO2/CH4, CO2/H2, CO2/N2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影响. 结果表明, 此类材料对于3种体系的分离选择性均高于现有材料. 其中性能最好的是Al-usf-ZMOF, 其对CO2/CH4, CO2/N2和CO2/H2的分离选择性分别为290, 1700和16800. 同时, 对于经不同的离子交换后的usf-ZMOF, 吸附选择性随着离子电荷值的增加而增大; 对于同一主族的离子, 选择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而上述现象的产生是由阳离子和CO2间的强静电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7.
用FTIR研究了叔丁醇在H5PMo10V2O40/SiO2上的化学吸附和转化,叔丁醇在15℃质子酸的作用下形成(CH3)3C*吸附态,进而转化为类似π-烯丙基结构的吸附态H2C*=C(CH3)=C*H2和σ-烯丙基吸附态C*H2C(CH3)=CH2.  相似文献   

18.
共沉淀法制备CeZrYLa+LaAl 复合氧化物载体, 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t 催化剂, 用于研究理论空燃比天然气汽车(NGVs)尾气净化反应中CH4与NO的反应规律. 并考察了10% (体积分数, φ)H2O和计量比O2对CO2存在时的CH4+NO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条件下的NO+CH4反应, 主要生成N2和CO2, 高温区有CO生成. 低温区无O2时可以生成N2O, 有O2时可以生成NO2; 添加10% (φ)的H2O后, CH4 转化活性降低, NO转化活性基本不变, 这是由于H2O减弱了CH4与CO2的重整反应, 但是对CH4与NO的反应基本没有影响; 添加计量比的O2后, CH4转化活性提高, 而NO转化活性降低, 这是由于O2和NO之间存在竞争吸附, CH4被O2氧化为主要反应, 从而减弱了NO的转化; 同时添加计量比的O2和10% (φ) H2O, CH4与CO2的重整反应受到抑制,CH4与NO的反应、甲烷蒸汽重整反应和甲烷被O2氧化反应同时发生, CH4和NO的转化活性均提高.  相似文献   

19.
Cu/ZnO-NiO上光促表面催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摩尔分数为0.5%Cu/ZnO-1.5%NiO的n-p复合半导体材料,利用XRD,TEM,IR,UV-Vis和TPD技术对材料结构、吸光性能和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上CO2和H2O的光促表面催化反应(PSSR)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能够明显促进PSSR的进行,室温条件下即有CH3OH,CH4和CO生成.讨论了温度对PSSR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得出CO2在材料表面的剪式和卧式吸附态分别为CH4和CH3OH的前驱物,并对PSSR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姜宁  邓志勇  王公应  刘绍英 《化学进展》2014,26(10):1645-1654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一类颇有潜力成为适用于CO2吸附和分离的重要材料。本文从MOFs的发展及其所具有的特点、MOFs用于CO2的吸附与分离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MOFs的传统合成及绿色制备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论述了MOFs适用于CO2吸附的原理,及其相对于传统的CO2吸附材料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亦阐述了MOFs修饰与调变的方法。列出了MOFs用于单组分CO2吸附及CO2/CH4、CO2/N2吸附分离的结果。同时,针对传统MOFs制备方法不适宜大规模CO2捕集材料的生产,特别论述了机械化学合成法和新兴的潮湿矿物风化法,其均具有绿色化、无溶剂、低能耗和简单等特点,是一类较有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的技术。随着温室效应和不可再生石化燃料的消耗等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峻,研究及开发适用于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的MOFs新材料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