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手机内置的光强传感器和陀螺仪,设计了偏振光观察与应用实验,并验证了马吕斯定律与测定蔗糖溶液旋光率的实验.再利用智能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研究了超失重现象,得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超重失重的加速度数据,绘制加速度曲线.2个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1 实验目的 超重、失重现象较为常见,也很重要.虽然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有所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从电梯、过山车现象中的感觉上升到直接"看到"超重、失重现象,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现象,我们设计了弹性双轨,以此更加直观地观察超重、失重现象.  相似文献   

3.
陈锐鸿  吴先球 《物理通报》2015,34(10):68-71
: 用传统的指针式仪器演示超重、 失重时, 实验现象转瞬即逝, 不易观察. 利用 MPU 6 0 5 0和2. 4 G无线技 术实时采集加速度值并将其可视化, 以实时图像、 生成数据表供用户进行实验分析, 克服了传统实验的不足, 更容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配重钢珠袋改进了超重、失重磁力演示装置,在向上和向下2个运动过程中实现拉力的自动化改变,利用异名磁极的相互作用,演示了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原超重失重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蓄电池和小灯泡等简易材料设计了触发电路,当重物出于失重状态时,绿灯亮;当重物出于超重状态时,红灯亮,同时灯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对改变,更明确地演示了超重和失重现象.  相似文献   

6.
"超重失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1中第四章第七节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二)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运用的典型例子,加深学生对动力学内容的理解,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超重、失重现象与受力对应联系常常混淆,原因在于没有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目前大多数超重失重的实验仪器无法清晰演示减速上升的失重现象和减速下降的超重现象,或者制作过于复杂,都不适合普通课堂演示。因此目前的大部分实验现象会给学生一个固有的印象——加速上升就是超重,加速下降就是失重。造成一种"背现象"来定义超重失重的现象,而无法从超重失重的本质去分析。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四个过程,并能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去定义超重失重现象的演示仪。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教材甲种本第129页所介绍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实验,只是示意性的.如果真按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演示用的大型测力计,学生用的测力计板面太小,可见度差,而且超失重现象展现的时间又太短,学生不易观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效果明显、成本低廉、易于制做、紧贴教材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现介绍给同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旺 《物理通报》2007,(7):63-64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一节课讲解了失重和超重的概念,教材中的定义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重力的现象为超重现象;反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为失重现象.  相似文献   

9.
曹志刚 《物理通报》2012,(5):123-124
1超重失重可视仪的制作背景超重和失重是运动物体的视重不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目前实验室提供的演示仪器(图1),其力的示数盘随着物体一起快速运动,观察者很难读出视重的大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能让学生感性的理解超重、失重现象,导致学生对力的变化印象不深刻,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抓不准现象的本质,出错率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10.
宋明 《物理实验》2004,24(11):16-17
关于浮力问题,初中阶段只讨论了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浮力,并给出了此时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讨论浮力问题,但是在讨论超重和失重状态时常会和浮力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超重和失重状态下浮力怎样计算呢?同学们是否能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利用初中和高中所学知识帮助同学们推导超重和失重情况下的浮力计算公式,并利用它讨论一些与超重、失重有关的浮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超重与失重的演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世平 《物理实验》2000,20(5):31-32
设计了一演示装置,可演示超重、失重现象。揭示“非惯性力”本质。  相似文献   

12.
刘继述 《物理通报》2022,(4):98-101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在高中主要讲两类模型:"轻绳球模型"和"轻杆球模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一点的受力情况以及超重失重问题,因为无法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出来,只能依靠理论计算.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每一点的受力情况以及超重失重状态,笔者利用精密电子秤以及圆轨道设计了一种超重失重可视...  相似文献   

13.
弭宝国  王硕军 《大学物理》2006,25(5):32-33,59
对传统的超重、失重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弹簧秤的指针能静止在超重(或失重)的位置上,从而能准确地读出读数,提高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重失重的演示杨志先(四川省简阳师范学校641400)超重、失重是中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用弹簧秤来演示超重、失重是符合人们的称重习惯的.为从秤上看清超重、失重可用教学弹簧秤作一台《光显示超、失重演示仪》.一、结构组成如图所示,该仪是用弹簧秤的背面装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利用发光显示超重、失重演示器的直观性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教科书上曲线运动演示实验的改装和超重、失重的实验设计,说明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改装和设计物理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高一级物理的超重失重演示历来是个难题。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台超重失重演示装置,经高一级六个班课堂教学演示和有关部门的评比鉴定,性能稳定,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一、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1.定滑轮,2.上减速缓冲装  相似文献   

18.
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一兵 《物理实验》2003,23(10):31-31
应用简易材料制作了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 .  相似文献   

19.
超重和失重现象是物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演示实验,它的难度较大。通常的演示方法是让弹簧秤与物体一同在竖直方向作变速运动,并在这种快速运动中观察弹簧秤受力增大和减小的变化情况,以此来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的现象。这种演示方法有两个问题:第一,弹簧秤指针和弹簧秤刻度标尺以及作为研究物的物体都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作快速运动,弹簧秤指针的小幅度位移往往被系统同一方向上的大幅度运动所掩盖,学生难以观察到指针位移的变化。第二,弹簧秤从静止到急剧上升的过程中,弹簧秤首先上升作加速运动,物体则由于惯性,随后才向上作加速运动。二者的运动起始时刻不一致,加速度也不一致。甚至物体尚没运动,弹簧秤已经伸长读数值增大了。因此,这时弹簧秤增大的读值(或最大值)很难说是由于物体向上作加速运动而产生的。同理,弹簧秤急剧下降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晋明 《物理通报》2022,(10):128-129
“超重与失重”作为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运动和力的关系”最后一节,既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深化应用,也是必修二“万有引力与航天”的重要铺垫.但许多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由于未重视超重失重物理规律的应用前提,过度依赖推论,忽略力与运动关系本质,最终导致思维定势而陷入学习误区.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对超重失重具体物理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走出3类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