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能接合两个部件的物质都称之为胶粘剂。它的发现虽很早,但最初只用于电器和油漆工业中,直至近一、二十年来才被人们广泛的用来粘合各种金属和其他的材料。 我们配制的胶粘剂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酚醛树脂,再根据情况加入适量的填料、增塑剂、溶剂和硬化剂。这种胶粘剂除对少数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乙烯、耐纶及有机玻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在水中或干燥环境中对金属、混凝土、玻璃或其他刚性材料牢固粘合的环氧型特种胶粘剂。该胶粘剂水中对钢的常温粘合剪切强度可达290~310kg/cm~2,不均匀扯离强度达30~40kg/cm。文中对这特殊胶粘剂各种成分和它们的用量选取作了介绍,并测试了该胶粘剂的性能,最后作出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报中已经证明,经过在空气中热处理的聚丙烯腈对甲酸分解反应有显著的催化活性,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性不断变化,脱氢活性逐渐增高,脱水活性逐渐降低,而其总活性则保持不变。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将经过一次反应的催化剂(500℃,空气中处理),在400℃通空气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选择性复原,也就是使其脱水活性增高,而脱氢活性降低,对其总活性则基本上没有影响。经过这样处理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其选择性仍然不断变化。这种情况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上(PAN-M-3和PAN-12-4)都得到了证实(图1,2)。  相似文献   

4.
5.
酚醛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环氧共固化反应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固化条件下,通过FTIR跟踪方法,研究了酚醛型氰酸酯与双酚A型环氧共固化反应的路径及其反应机理.共固化体系的反应过程包括在150℃及其以下温度,主要发生的是氰酸酯的三嗪环化固化反应,其中三嗪环化固化反应由于环氧的加入,反应速率被极大地提高了;同时,酚醛型氰酸酯中的氨基甲酸酯类杂质与环氧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引起环氧官能团产生弱而持续的消耗.但在此阶段,酚醛型氰酸酯与环氧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在180℃及其以上温度,三嗪环和环氧发生反应,异构为异氰脲酸环结构,并进一步反应生成唑啉酮环结构,由于该反应的发生,促进了环氧官能团的消耗速度,在环氧官能团的转化率-时间图中,出现倒S曲线;在三嗪环的转化率图中,出现一个极大值后再降落的曲线.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酚醛型氰酸酯与环氧之间的共固化反应,特别是当反应温度为220℃时,氰酸酯官能团和环氧官能团的消耗、三嗪环和唑啉酮环的生成均以较快的速率进行,—OCN生成三嗪环的转化率可以较容易地达到1,而唑啉酮环的转化率不超过0.5.  相似文献   

6.
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使用是从1949年获得专利的。到了六十年代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对各种金属、玻玏、陶瓷、木材、纸、纤维素和塑料等材料都具有优异的胶接性能,其研究和应用至今仍在迅速的发展中。研究和了解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旨在运用各种途径改变环氧树脂的结构以改进性能,设计和合成出具有指定性能的环氧胶粘剂。本文通过对粘附机理的了解,从胶接的角度来讨沦环氧胶粘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酚醛型吸附树脂对VB_(1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酚醛型吸附树脂JDW 1、JDW 2 (自制 )和DuoliteS 76 1对VB12 的静态和动态吸附 .结果表明 ,JDW 1对VB12 的吸附量达 84mg g ,明显优于DuoliteS 76 1;吸附VB12 的初始阶段 ,即达到 4 3%~6 9%平衡吸附时 ,吸附速率数据和半经验速率方程很吻合 ;酚醛型吸附树脂等温吸附VB12 的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 ,相关系数在 0 99以上 ,因此 ,酚醛型吸附树脂吸附VB12 属单分子层吸附 ;在动态条件下 ,用含甲醇 80 %溶液以 1 1BV h来洗脱吸附VB12 的JDW 2 ,在 4 2、6 4个床体积的洗脱率分别是 92 2 0 %、95 93% ,这表明酚醛型吸附树脂具有良好的洗脱性能 ,用含甲醇为 80 %溶液作洗脱剂从JDW 2洗脱VB12 ,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将腰果酚、三乙烯四胺和多聚甲醛(CH2O单元计算)按照摩尔比为1∶1∶1在110~120℃下通过Mannich反应制备了含长链烷基的腰果酚酚醛胺,研究了腰果酚酚醛胺与酚醛叔胺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的酚铵复合后催化固化以糠醛丙酮为活性稀释剂的AB双组分环氧浆液的固化机理及固结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酚铵盐与腰果酚酚醛胺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糠醛与丙酮的醇醛缩合、环氧树脂的开环聚合固化。当A组分中环氧含量在30%~40%(wt)、A/B=100∶10~20、酚铵盐在B组分中占20%(wt)时,浆液具有较低的起始粘度高渗透性及较快的固化,净浆和水泥基浆液固体体强度高,韧性大,压缩应变分别高达18%、9%。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曾报道了2-硝基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其聚合,制得距主链较远的侧链带单硝基的端羟基聚醚。上述单体与四氢呋喃的共聚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和甘油交联后所得胶片玻璃化温度-32℃。为了进一步改进低温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带硝酸酯基的三元环醚单体β-(2,3-环氧丙氧基)-硝酸乙酯的合成及其聚合。单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含0.1 mol/L盐酸的氯化镁饱和溶液为加成试剂,进行了环氧基测定的探讨,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标明,在反应温度60℃条件下,反应45 min后,分析相对误差降至1%以内;与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比较,其测定结果吻合,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中环氧琥珀酸(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前言粘合剂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可以用它来粘接金属和非金属的材料。但由于其使用范围和要求的不同,目前已从有机粘合剂发展到半无机的和无机粘合剂。无机粘合剂虽能耐超高温,但由于它本身的脆性和聚合物分子的难溶性,使它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在许多工业上有机粘合剂的地位仍然是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杜先献 《化学学报》1986,44(6):639-641
为了研制航空燃料油的稳定剂,以脂肪酸1为原料,在三氯化磷存在下与溴反应,制得2-溴代脂肪酸2.化合物2在60~90℃石油醚中与氨基乙醇钠进行Williamson反应,盐酸中和,制得2-(2-氨基乙氧基)脂肪酸盐酸盐(3).以95%的乙醇为溶剂,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化合物3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冰醋酸酸化,合成了2-[2-(2,3-环氧-1-丙氨基)乙氧基]脂肪酸(4).化合物3和4均属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李行舟  李松 《有机化学》2004,24(Z1):135
聚合氨基酸催化的α,β-不饱和酮的环氧化反应是由Juliá和Colonna[1]发现的,最初反应是在三相反应体系(聚合氨基酸、有机溶剂和H2O2-H2O-NaOH)中进行的,Adger等[2]对此条件进行了改进.以树脂固定的聚合氨基酸代替聚合氨基酸为手性催化剂;同时分别以Urea-H2O2和DBU代替H2O2和NaOH,使得反应可以在两相(催化剂和有机溶剂)体系进行.这些改进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催化剂的回收率,还扩大了反应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高分辨率和耐侧蚀性能优异的阻焊油墨,本文利用叔碳酸缩水甘油酯(E10p)对碱溶性酚醛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并将其应用到阻焊油墨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感光性,同时涂层性能测试表明该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及柔韧性。与未改性树脂相比,该树脂所制备的阻焊油墨分辨率由75 μm线距提高到50 μm,侧蚀由37.5 μm降低到24.5 μm,表现出了更高的分辨率及更优的耐侧蚀性。  相似文献   

15.
裴文  邓琼  王海滨  孙莉 《有机化学》2006,26(3):364-367
6-(3-氨基-2-羟基丙基)-2-(1H)-喹啉酮衍生物被发现具有新的正性肌力的活性.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氨丙醇类喹啉酮化合物. 首先研究了6-羟基-2-(1H)-喹啉酮环氧化物2在离子液体中的合成, 该反应后处理简便, 收率高, 对环境友好. 然后用合成得到的2-(1H)-喹啉酮环氧化合物在离子液体中与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碱反应, 合成了氨丙醇类2-(1H)-喹啉酮化合物3. 然后由6-羟基-2-(1H)-喹啉酮出发, 在离子液体中, 进行了一锅法合成氨丙醇类2-(1H)-喹啉酮化合物的研究. 制得的2b, 3b3f 6个新化合物用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高能固体推进剂粘合剂除自身必须具有能量外,同时还要求具备与硝酸酯的混溶能力要强(Pl/Po>2),玻璃化温度要低(Tg<-54℃)等特点.本文作者曾将叠氮基引入聚合物侧链而赋予其能量特征[1],观察到3,3 双(叠氮甲基)环氧丁烷(BAMO)与...  相似文献   

17.
18.
盛依依 《化学通报》2022,85(9):1062-1069
1,2-环氧己烷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聚醚多元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破乳剂等的合成。本文比较了不同氧化体系下1-己烯合成1,2-环氧己烷的反应历程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不同1-己烯环氧化催化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钛硅分子筛、金属配合物、多金属氧酸盐、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等。指出以过氧化氢/烷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的环氧化反应路线是目前最具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路线,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标题化合物在碱作用下重排成为3的反应,提出了反应机理.用 IR,~1H NMR,~(13)C NMR 和微量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丁伟  吕霞  刘世领  朱瑞恒  施小新 《合成化学》2014,22(5):679-682,686
以高藜芦胺为起始原料,经N-磺酰化反应制得高藜芦磺酰胺(2);2分别与芳乙烯甲醚经对甲苯磺酸催化的Pictet-Spengler反应后用金属钠脱除Ts基团合成了(±)-norlaudanosine(5a)和(±)-O,O-dimethylcoclaurine(5b);使用半量拆分法,以N-乙酰-L-苯丙氨酸为拆分剂,制得(S)-(-)-5a和(S)-(-)-5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HR-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