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偶合常数 ̄1J_(CH)与有机物性能的关系丁金昌(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浙江325003)波谱学在研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能中的应用是现代物理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人们曾利用各种波谱的参数尤其是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来解释有机物的反应活性、定位规则,以及计算某些...  相似文献   

2.
苯氧乙酸;酸离解常数;键电荷密度;量子化学计算;苯氧乙酸类化合物的酸离解常数测定及其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3.
用数值遗传算法同时求解配合物稳定常数和各型体的纯光谱张众杰,李通化,朱仲良,丛培盛,孙云平(同济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92)关键词数值遗传算法,二维数据,稳定常数利用滴定或光度法的测定数据,求解酸的离解常数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是化学工作者十分熟悉并...  相似文献   

4.
谢文华  张伟 《分析化学》1996,24(9):1069-1073
本文以电导法测定了12-磷钨、12-硅钨酸在一些醇、酯、醛、酮等含氧有机溶剂以及乙腈中的离解常数,得到的结果表明,两种酸在同种溶液中的离解常数接近,磷钨酸的略高,同一种酸在不同溶剂中的离解常数则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有密切关系。在醚中,因杂多酸与溶剂发生缔合作用,用电导法得不到其离散常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25℃,KCl离子强度I=0.1mol.L^-1时,甘氨酸在纯水及8个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二级离解常数pKa,对应的碱离解常数pKb和混合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pK。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增加,甘氨酸的酸离解常数及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逐渐减小,碱离解常数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外加盐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游离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化实验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在不同环境体系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了在三元体系(酸 水 盐)和四元体系(酸 水 有机物 盐)中,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游离酸的规律。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在三元体系和四元体系中吸附游离酸,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随着外加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发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与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应用pH法测定了水杨醛缩α-氨基酸的酸离解常数及它们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生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均符合金属离子的欧文—威廉序;对于同一种金属离子,在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的碱性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汉洙 《分析化学》1993,21(4):431-434
各级离解常数均大于10~(-7),而且相邻两级的离解常数之比K_(a1)/K_(a2)只有几十倍的多元酸与强酸混合情况下,提出通过测量多元酸的半中和点,分别测定各组分酸含量的酸碱滴定法。  相似文献   

9.
离解常数之比小于10~4倍,但离解常数均大于10~(-7)的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情况下,推导出V/V_0~T=(α_(A2)~--α_(A1)~-)Ve_2/Ve~T+α_(A1)~-公式。根据此公式提出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  相似文献   

10.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氢化苯骈硫氮杂(艹卓)的~1H核磁共振谱,本文应用偏共振技术、质子宽带噪声去偶,取代基化学位移加合规则、系统化合物比较以及自旋偶合常数等确定13种四氢化和二氢化苯骄杂罩的C化学位移并从空间效应,共振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汪定江 《大学化学》1993,8(4):19-20
讨论有机物酸性的强度和其结构的关系是有机化学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在国内的有机化学教材在研究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时都详细地介绍了有机物的酸性强度与其结构的关系。对此关系的解释通常是沿着如下的思路: 对于一个有机物的酸离解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2.
难溶有机物在水中离解常数及其分配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离解常数是弱酸、弱碱很重要的物理常数,特别是有机试剂,因其分析性能与离解常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测定新试剂的离解常数尤为必要。离解常数的测定常用电位滴定法和光度法。就光度法来说,目前绝大多数报道的是测  相似文献   

13.
从原卟啉Ⅸ(PPⅨ)出发合成氯化原卟啉Ⅸ二甲酯合钴(Ⅲ).分别用元素分析、UV光谱和IR光谱表征.298K时,测定氯化原卟啉Ⅸ二甲酯合钴(Ⅲ)与咪唑反应在丙酮或二氯甲烷溶剂中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结果表明反应的决速步是单分子咪唑中间体Co(Ⅲ)PPⅨDME(RIm)Cl中氯的离解。总反应速率方程对咪唑是一级反应;氯离解的速率常数k1依赖于溶剂与氯形成氢键的能力,即"远位咪唑氢键效应";当咪唑中出现2-甲基、2-苯基时,由于取代基与卟啉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反应氯的离解速率增加,产生"近位张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β-CD包结物与酸碱离解平衡关系,用荧光法间接测定β-CD包结物解离常数的新方法。并测定了β-CD分别与1-萘酚和2-萘酚负离子包结物的解离常数pKb为2.58和3.27,β-CD与分子型体1-萘酚和2-萘酚包结物的酸式离解常数pKc分别为10.42和0.68。  相似文献   

15.
单硅酸的离解常数是表征其基本性质的重要数据,前人已有不少工作,但由于测定的方法和实验条件不同,所得数据很不一致。本实验室曾用“N’曲线法测得了单硅酸的各级离解常数,由于这些常数系在单硅酸到达多硅酸直至凝胶的过程中所测得,故和公认的单硅酸标准离解常数差别很大,只能称为胶凝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pH值下的D,L-丙氨酰-D,L-丝氨酸(Ala-Ser)及其稀土配合物的1H、13CNMR谱,对于该种二肽的不同旋光异构体,有可能对其谱线进行区分和指认。测定了酸解常数和稀土配合物的络合稳定常数。通过分离Ala-Ser的重稀土配合物的接触位移和偶极位移。分析了不同异构体配合物的NMR位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朱岩  戚文彬 《分析化学》1993,21(2):202-205
本文探索了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pK_a<7的一元弱酸的离解常数,对以HCl为标准测定HF、HNO_2的离解常数和以HF为标准测定乳酸、乙酸和甲酸的离解常数及测定方法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蔡汝秀  李红  余席茂  曾云鹗 《化学学报》1987,45(10):959-963
本文研究了稀土与卤代变色酸双偶氮胂类试剂的配合反应,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试剂的离解常数和配合物组成,讨论了试剂结构与配合物吸收光谱的关系和β型配合物的生成条件,从而探讨了该类试剂在高酸度下与稀土的配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Cl-PADAT的电分析特性,求得了该化合物的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扩散系数及电极反应标准速率常数,研究了其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性质,提出了可能的电极还原过程。并且应用光度法测定了化合物的酸离解常数。  相似文献   

20.
金属离子酸的离解常数可推导为Ka=Kw·K_(MOH)及Ka_n=Kw·K_(M(OH)n)。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滴定游离酸,可以作为混合酸进行理论处理,使用相同的滴定条件与等当点pH计算公式。在加入掩蔽剂滴定时,可以使用金属离子酸的条件稳定常数作出相似的理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