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离子-1,10-菲罗啉桥联胺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1)℃,Ⅰ=0.1mol·dm^-3NaClO~4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体N,N'-二取代基-1,10-菲罗啉-2,9-二甲胺(LI~I6,取代基分别对于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在水溶液中分别与稀土离子Lu[Lu=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Tb(Ⅲ),Dy(Ⅲ),Ho(Ⅲ)]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可能结构,对金属离子和取代基的大小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动用线性回归,对有放射性的Pm(Ⅲ)与相应配体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2.
在(25±0.1)℃,I=0.1 mol@dm-3NaClO4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体N,N'-二取代基-1,10-菲罗啉-2,9-二甲胺(L1~L6,取代基分别对应于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丙基、叔丁基)在水溶液中分别与稀土离子Ln[Ln=La(Ⅲ),Ce(Ⅲ),Pr(Ⅲ),Nd(Ⅲ),Sm(Ⅲ),Eu(Ⅲ),Gd(Ⅲ),Tb(Ⅲ),Dy(Ⅲ),Ho(Ⅲ)]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可能结构.对金属离子和取代基的大小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运用线性回归,对有放射性的Pm(Ⅲ)与相应配体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3.
在(3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5-Rphen,R=CH~3,H,Cl,NO~2)的质子化常数,Zn(Ⅱ),Cd(Ⅱ),Hg(Ⅱ)分别与PnAO和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Zn(Ⅱ),Cd(Ⅱ),Hg(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二元、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3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二酮肟配体PnAO,5-取代邻菲罗啉(5-Rphen,R=CH~3,H,Cl,NO~2)的质子化常数,Zn(Ⅱ),Cd(Ⅱ),Hg(Ⅱ)分别与PnAO和5-Rphen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Zn(Ⅱ),Cd(Ⅱ),Hg(Ⅱ)-PnAO-5-Rphen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二元、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内在原因。同时,讨论了金属离子、取代基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钴(Ⅱ)-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合成配体3,5-二甲基-DL-酪氨酸(DL-Dmtyr)与铜(Ⅱ)的二元配合物,及进一步与带正电荷或极性侧基的氨基酸配体形成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考察了甲基对稳定性的贡献;用核磁共振研究了DL-Dmtyr与铜(Ⅱ)和L-Arg混配配合物中的配体间静电氢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取代碘基后,混配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Cu(Ⅱ)-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或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Cu(Ⅱ)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罗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_3(KNO_3条件下,测定了13-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Ⅱ)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离子强度为0.1mol·dm~3(KNO_3)下,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这此配体铜(Ⅱ)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反应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pH法, 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 测定了13-取代苄基-1, 4, 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 离子强度为0.1mol.dm^-^3 (KNO3)下, 采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这些配体铜(II)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o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 I=0.1 mol·dm-3 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咯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稳定性及其杀菌活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25±0.1℃,I=0.1 mol·L-1 KNO3条件下,应用pH法测定了甲酰基甲酸缩氨基硫脲(A配体,缩写H2FFTSC),甘氨酰甘氨酸(B配体,缩写HGG)的质子化常数,它们与锰(Ⅱ)、钴(Ⅱ)、镍(Ⅱ)、铜(Ⅱ)和锌(Ⅱ)的二元配合物以及过渡金属(Ⅱ)-甲酰基甲酸缩氨基硫脲-甘氨酰甘氨酸三元配合物稳定常数,讨论了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与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杀菌机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pH法, 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 测定了13-取代苄基-1, 4, 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 离子强度为0.1mol.dm^-^3 (KNO3)下, 采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这些配体铜(II)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o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在(25.0±0.1)℃,I=0.1mol/LNa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n(配体):n(金属离子)=2: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酰胺类配体氮-[双(2-吡啶)甲基]吡啶-2-甲酰胺(L),在25℃,I=0.1mol/LKNO3的30%乙醇-水溶液中用pH滴定法测定了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组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合单晶结构讨论了物种的可能构型,并比较了配体与Cu()和Fe()形成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差异,发现此配体在三元体系中存在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将一系列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不对称双Schiff碱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用于催化氧化对二甲苯研究。探讨了Schiff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等对催化氧化对二甲苯反应活性及其氧化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Schiff碱Mn(Ⅲ)配合物比Schiff碱Co(Ⅱ)和Schiff碱Cu(Ⅱ)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Ⅲ)配合物催化氧化二甲苯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分别达75%和90%。  相似文献   

17.
在25 0±0.1℃,0.1mol·L-3NaClO4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体2,9 二甲基 1,10 菲罗啉的α 氨甲基吡啶衍生物 N,N′ 二 α 吡啶甲基 1,10 菲罗啉 2,9 二甲胺(L)在水溶液中分别与稀土离子Ln(Ln=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可能结构。对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比较讨论了稀土离子和其它金属离子如Co2+,Ni2+,Cu2+等与配体L的所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的原因。运用线性回归,对有放射性的Pm3+与相应配体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8.
用 p H法在 (2 5.0± 0 .1 )℃ ,I=0 .1 mol· dm-3 KNO3 条件下 ,测定 Cu( ) - 4 - (喹啉 - 8′-甲基 ) - 1 ,4,7,1 0 -四氮杂环十三烷 - 1 1 ,1 3-二酮 -α-氨基酸或 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 Cu( )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 ;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 ;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 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 ;探讨了 Cu( )和 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 d- 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 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前文曾报导铜(Ⅲ)-N-(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α-氨基酸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其中铜(Ⅱ)与N-(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仅形成1:1型二元配合物,且α-氨基酸为二齿配体,数据处理为半整数法.为了进一步探讨配合物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普遍性,本文以镍(Ⅱ)、钴(Ⅱ)、锌(Ⅱ)与N-(对和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RPhIDA;R=CH_3O、CH_3、H、Cl)(三齿配体)形成1:2型二元配合物及其与氮三乙酸(NTA)(四齿配体)形成三元配合物来研究此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数据处理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拟合的TITFIT 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α-氨甲基吡啶衍生物-N,N'-二(2'-吡啶基)甲基-1,10-菲咯啉-2,9-二甲胺(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Ⅱ),Co(Ⅱ),Ni(II),Cu(Ⅱ)和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