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一种测定镉(Ⅱ)含量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法。在pH=9.60的Tris-HCl介质中,镉(Ⅱ)与邻菲罗啉(Phen)形成螯合物后,再与溴酚蓝(BPB)形成离子缔合物,可使溶液的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在波长638 nm处,RLS的增强程度与镉(Ⅱ)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3.20 mg/L,检出限为4.50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合成样和水样中镉(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pH 5.1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存在下,Zn(Ⅱ)和硫氰酸盐形成的配阴离子[Zn(SCN)4]2-与中性红阳离子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具有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其最强共振瑞利散射峰位于594.5 nm处。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峰的增强,建立了测定痕量Zn(Ⅱ)的共振瑞利散射方法。Zn2+质量浓度在0~0.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10-5μg/mL。方法已用于水样中Zn2+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pH 8.0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敏镍(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离子缔合物体系,使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体系最大散射波长545 nm,在15~500μg·L-1范围内共振散射增强强度(△I)与镍(Ⅱ)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57μg·L-1,分别对50,200,400 μg·L-1镍(Ⅱ)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3.5%,3.0%,1.7%.据此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快速的测定镍的方法.应用于测定水样中镍量,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为98.5%.  相似文献   

4.
黄剑平  梅平  何治柯 《应用化学》2010,27(7):849-854
研究了Ru(bpy)2(dppx)2+-SDS-DNA(bpy=2,2′-联吡啶,dppx=7,8-二甲基-吡啶并[3,2-a:2′,3′-c]吩嗪)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结果表明,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预胶束聚集体存在下,Ru(bpy)2(dppx)2+-SDS体系具有很强的共振光散射,DNA的加入使其共振散射光猝灭。探讨了反应机理。基于DNA对Ru(bpy)2(dppx)2+-SDS体系共振光散射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在393nm处的共振光散射猝灭程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2mg/L,检出限为1.5μg/L。  相似文献   

5.
在pH 5.0 NaAc-HAc介质和吐温80溶液中,研究了zn(SCN)42-与结晶紫形成的离子缔合微粒的共振散射光谱,考察了其各种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共振散射强度与Zn2+浓度的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zn(Ⅱ)的共振散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0.020~0.80μg/mL范围内,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I与Zn...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锌修饰铂电极,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Z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mol/L)中(pH=5.5),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Zn(Ⅱ),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在3.0×10-4~2.0×10-3mol/L的浓度范围内,Zn(Ⅱ)的回收率为99.9%~100.2%。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对Zn(Ⅱ,1.0×10-3mol/L)溶液连续11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1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用来测定含锌的实际样品,其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的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pH 3.0的Clark-Lub's 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四羧基铜酞菁(CuPc(COOH)4)作用,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λ=389 nm处光散射强度最大.增强作用的强弱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据此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此方法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免疫球蛋白G(IgG)、鱼精蛋白(Protamine)、血清总蛋白(TP)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5~1.60 mg/L、 0.025~1.60 mg/L、 0~1.45 mg/L、 0.1~1.50 mg/L、 0~1.60 mg/L,相应检出限分别为1.12×10-2 mg/L、 1.11×10-2 mg/L、 1.95×10-2 mg/L、 3.61×10-3 mg/L、 4.34×10-3 mg/L.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王莹莹  谭克俊  袁睿 《化学学报》2012,70(5):643-648
在酸性介质中,汞(Ⅱ)与过量溴离子反应生成四溴合汞(Ⅱ)阴离子,后者进一步与1-十六烷基三苯基溴化膦((1-Hexadec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HTPB)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缔合体,引起体系的共振光散射信号显著增强,最大散射波长位于291.0 nm处,增强的散射信号强度与Hg2+浓度在0.04~1.5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4.0 nmol/L.讨论了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外来物质的干扰,同时研究了体系的吸收光谱,并探讨了反应机理.建立的共振光散射法用于环境水样中Hg2+的测定,RSD≤4.4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124)存在的条件下Co(Ⅱ)与硫氰酸根、中性红(NR)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考察了该体系的光谱特性,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强度与Co(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酸性和PVA-124存在的条件下,配阴离子[Co(SCN)4]2-与NR形成离子缔合物,其RRS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592 nm处,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钴的方法。Co(Ⅱ)的浓度在0~0.48μg/mL范围内与△IRRS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9),方法检出限为4.4×10-5μg/mL。该法应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钴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单祝庚 《分析试验室》2008,27(Z1):261-263
在碱性条件下,Ni(Ⅱ)和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形成聚合物,对PAN的共振光散射有增强作用,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一步敏化该体系。共振光散射增强强度(ΔI)与Ni(Ⅱ)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Ni(Ⅱ)的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45 nm处,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LS=4502.9ρ(μg/mL) 271.82;线性范围为15.2~500 ng/mL;相关系数γ=0.9975;检出限为4.57 ng/mL。对Ni(Ⅱ)分别为50、200、400 ng/mL低、中、高3个浓度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0%和1.7%。  相似文献   

11.
在pH 3.0~3.8的BR缓冲溶液中,偶氮胂Ⅲ-Ba(Ⅱ)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增强,据此建立了蛋白质测定的共振散射光谱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范围为0~1.0 mg/L,检出限为21.4μg/L;将该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与医院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方法的批内精密度为2.8%(n=6),批间精密度为3.5%(n=6),回收率为96.0%~100.0%。  相似文献   

12.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nm。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2.5mL1.0×10-4mol/L茜素红和2.0mL1.0×10-4mol/L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nm在0~0.384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g/L,对含量为0.18mg/L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仲容  何家洪  匡海艳  徐强 《应用化学》2010,27(12):1470-1473
在pH=4.1的HCl溶液中,Bi(Ⅲ)与茜素红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缔合形成粒径较大的疏水性三元离子缔合物(结合比为n(Bi(Ⅲ))∶n(AR)∶n(CTMAB)=1∶3∶3),该反应导致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364 nm。 研究了反应介质、pH值、共振探针浓度等对散射体系的影响,考察了该散射反应的稳定性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并对该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2.5 mL 1.0×10-4 mol/L茜素红和2.0 mL 1.0×10-4 mol/L CTMAB最优试验条件下,Bi(Ⅲ)质量浓度与共振光散射强度ΔI364 nm在0~0.384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898×10-8 g/L,对含量为0.18 mg/L Bi(Ⅲ)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铋(质量浓度为0.552~0.831 μg/L)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5%~100.2%,测定偏差小于2.7%。 基于Bi(Ⅲ)-AR-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建立了以茜素红染料为光谱探针的痕量Bi(Ⅲ)共振光散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NMR)和pH法对Zn(Ⅱ)与1-羟基乙叉-1,1-二膦酸(1-hydroxyethylidenel,1-diphosphonic acid,简称HEDP,以H_4L表示)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由于pH<7时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NMR的研究是在溶液pH>7时进行.测定了溶液中不同Zn(Ⅱ)/HEDP摩尔比和pH值时~(?)PNMR的化学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pH7.5-11.0范围内生成Zn(Ⅱ)/HEDP=1(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在pH11.8-12.3范围内生成Zn(Ⅱ)/HEDP=2(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分别用pH法和NMR法测定了上述组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如下: logK_([zn(HL)~-]) logK_([znL~(2-)]) logK_([zn,L]) pH法 4.69 7.51 11.63 NMR法——6.88-7.19 12.44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锌修饰铂电极,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Zn(Ⅱ)的示波双电位滴定法。在1.0 mol/L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中(pH=5.5),用制备的修饰铂电极作为双指示电极,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Zn (Ⅱ),利用示波器屏幕上荧光点的显著最大位移指示滴定终点。Zn (Ⅱ)在3.0×10-4 ~2.0×10-3 mol/L时,回收率为99.9%~100.2%。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含有1.0×10-3 mol/L Zn (Ⅱ)的溶液中,连续11次测定,所得终点电位值均在10.1 mV左右,其相对标准偏差(RSD)0.5%。应用该方法测定含锌样品,测定结果与指示剂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测定面制食品中锌的酸性品红共振光散射方法,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及适宜的反应条件。在pH 6.88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存在下,Zn(Ⅱ)能够与酸性品红-TPB结合生成三元复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共振散射光谱,在最大散射峰379 nm处,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5 mg·L~(-1)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28 mg/100 g。方法简便、灵敏,加标回收率为98.9%~102%,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2.2%。方法用于面制食品中Zn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曙红Y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双嘧达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1.98缓冲溶液中,双嘧达莫可与染料探针曙红Y通过相互结合,产生以315nm为特征峰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信号.在该特征波长下测定的增强共振光散射强度(△IRLS)与双嘧达莫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双嘧达莫的共振光散射法.当曙红Y的浓度为3.0×10-5mol/L时,双嘧达莫的检出限可达16.1nmol/L.同时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1.3%~2.5%之间,回收率为(99.2±3.3)%~(102.0±1.7)%.  相似文献   

18.
用简易荧光计研究了在微酸性介质中,铅(Ⅱ)-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考查了它们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确定了散射光强度与溶液中Pb(Ⅱ)质量浓度的关系,提出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Pb(Ⅱ)的方法.该法在室温下进行,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为1.0~40.0 ng/mL,方法的检出限为0.74 ng/mL;用于环境水样中Pb(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核磁共振法(NMR)和pH法对Zn(Ⅱ)与1-羟基乙叉-1,1-二膦酸(1-hydroxyethylidenel,1-diphosphonic acid,简称HEDP,以H4L表示)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由于pH<7时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NMR的研究是在溶液pH>7时进行.测定了溶液中不同Zn(Ⅱ)/HEDP摩尔比和pH值时31PNMR的化学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pH7.5-11.0范围内生成Zn(Ⅱ)/HEDP=1(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在pH11.8-12.3范围内生成Zn(Ⅱ)/HEDP=2(摩尔比)组成的配合物,分别用pH法和NMR法测定了上述组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如下: logK[zn(HL)-] logK[znL2-] logK[zn2L] pH法 4.69 7.51 11.63 NMR法——6.88-7.19 12.44.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体系。该配合物微粒体系在410nm处有一吸收峰,其吸光度与黄原酸浓度在1.0~40×10-5mol/L范围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5×10-5mol/L。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废水中黄原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该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1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9%.共振散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存在Cu(Ⅱ)-黄原酸配合物微粒,该微粒在360nm处存在共振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