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合成了环己胺修饰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与嗪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15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4.9倍,半峰宽变窄了51 nm.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质,合成了环己胺修饰β-环糊精与恶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与恶嗪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恶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155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4.9倍,半峰宽变窄了51nm。  相似文献   

3.
L-苏氨酸铜(Ⅱ)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L-苏氨酸铜(Ⅱ)超分子配合物[Cu(C4H8NO3)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差热-热重、紫外光谱和单晶结构对其结构进行确认。该化合物由1个Cu(Ⅱ)离子、2个L-苏氨酸阴离子和1分子结晶水组成,其中氨基酸的羧基氧原子及氨基氮原子与铜(Ⅱ)离子配位,形成六配位拉长八面体构型,单胞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吸收波长为233nm,固态荧光发射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吸收波长为233nm,固态荧光发射出现在357nm。电化学行为显示,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为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2-苯并咪唑)-6-甲基吡啶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运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28nm,在固态下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48nm,均属于蓝光发射,具有作为蓝色发光材料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2,2′-联苯并咪唑超分子配合物[M(C14H10N4)2·HPO4]·0.25H2O(配合物1:M=Cd,配合物2:M=Mn)。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两晶体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均由1个M髤离子、2个2,2′-联苯并咪唑分子、1个磷酸氢根阴离子及0.25个结晶水组成。其中2,2′-联苯并咪唑分子中的碱性氮原子和磷酸氢根阴离子中的氧原子与M髤离子配位,形成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分子之间通过氢键N-H…O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91.0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尤长城  张Min  刘育 《化学学报》2000,58(3):338-342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1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尤长城  张Min  刘育 《化学学报》2000,58(3):338-342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1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 7.2,0.1 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 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 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 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蔬菜中溴氰菊酯农药残留的β-CD包结荧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证明β-环糊精与溴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139L/mol,在λex/em=339/380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溴氰菊酯的荧光光度分析方法.在0.004~0.056×10...  相似文献   

11.
李建法  陈小莉 《应用化学》2017,34(8):912-917
以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H2dn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a=1.5312(3)nm,b=1.16054(18)nm,c=1.5609(3)nm,β=110.451(2)°,V=2.5990(7)nm~3,Z=4。该配合物为环状双核结构。基于氢键作用邻近的双核分子相连形成一维超分子链。而邻近超分子链又基于S幆O和CH幆π的弱相互作用扩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结构。该配合物失水后的产物保持相对稳定,直到245~450℃配体才开始分解,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波长为280 nm的光源激发下,在440 nm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峰,且发射峰的形状与H2dna配体相似,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相比H2dna配体有了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从化学设计的观点出发, 研究了环糊精聚合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 采用“固相自组装技术”合成了6种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取代水杨酸及3-羟基-2-萘甲酸的超分子配合物, 并利用NMR, FT-IR, UV-vis和荧光分析等技术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分别采用所合成的超分子配合物与二甲基硅油配制了电流变液. 在4 kV/mm的直流电场作用下, 超分子配合物较β-CDP电流变活性提高了34%~72%, 且以β-CDP/3-羟基-2-萘甲酸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为最高, 可达9.8 kPa; 同时发现, 变更不同客体分子也可对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材料的流变效应起到调节作用, 当水杨酸苯环上含有其他取代基时, 取代基的位置及其数量对相应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液的力学响应性具有微调节作用, 并由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水热条件下采用Sm(NO3)3.6H2O,1-萘乙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作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双核钐金属配合物Sm2(1-npac)6(dmpy)2.(H2O)3(1)(1-npac=1-萘乙酸,dmpy=5,5′-二甲基-2,2′-联吡啶),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该结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为双核钐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以及C-H…π和π…π的堆积作用,双核分子进一步被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常温固态下配合物1发射橙色荧光,荧光寿命为0.87μs(598 nm)。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黄素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大黄素包合物在λex/λem=467/547 nm处发射荧光,包合常数为85.18 L/mol.据此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增敏测定大黄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0.32~3.24μ-g/mL浓度范围内,大黄素的荧...  相似文献   

15.
伊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p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中,锌(Ⅱ)为四配位畸变的四面体构型。通过相邻分子之间的氢键把配合物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而且,配合物中吡啶环与苯环之间存在着面-面的π–π相互作用。配体与配合物均可发出蓝色荧光,其固态时的最大发射峰为480 nm。  相似文献   

17.
用分光光度滴定法在25.0℃时测定了不同pH值下α-,β-,γ-环糊精以及1mol/LNaOH水溶液中α-和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4-取代苯酚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化学计量法表明,主体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与客体4-取代苯酚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主-客体间的尺寸关系、pH值、多点识别和诱导契合作用等因素讨论了环糊精及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客体4-取代苯酚的分子识别机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双核铜配合物对4-取代苯酚具有特殊的键合能力和分子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4,6-三甲基苯甲酸和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在溶剂热的条件下成功合成出系列三元稀土超分子配合物[Ln(2,4,6-TMBA)_3(5,5'-DM-2,2'-bipy)]_2 (Ln=Pr 1,Nd 2,Sm 3,Eu 4,Gd 5,Dy 6),并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一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5同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9,配合物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二维的超分子结构。配合物6具有不同的结构,中心镝离子的配位数为8,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C-H···O氢键形成一维、二维的超分子结构。利用TG/FTIR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机理,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4可以发射出Eu~(3+)离子的特征荧光,同时对配合物6的磁性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与呋喃丹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证明β-环糊精与呋喃丹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在λex/λem=272/323 nm处发射强荧光,包合常数为108.2 L·mol-1。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呋喃丹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0.0025~0.03μg/mL范围内,呋喃丹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0,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3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实际样品分析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20.
用一种星型配体1,3,5-三((4,5-二氮芴-9-肟)甲基))-苯合成了三核铕配合物Eu3(DBM)9(TDMB)(DBM=1,3-二苯基-1,3-丙二酮),合成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氢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体与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配合物在固态和溶液中具有不同的发光光谱,在二氯甲烷中分别在612 nm和414 nm有荧光峰,固态时只有红光发射,这一结果显示在固态时从TDMB配体到铕离子的能量传递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