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柠檬酸、谷胱甘肽和油胺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了油溶性荧光碳量子点(o-CDs)。该o-CDs具有良好的光化学性能以及光学稳定性,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375和440 nm,量子产率为0.48。基于土霉素对碳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土霉素荧光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土霉素的检测。土霉素对o-CDs的荧光淬灭程度与土霉素的浓度(0.77~16.12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4μg/m L,牛奶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在97.13%~104.18%之间,RSD值小于5%,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o-CDs有望应用于食品领域中土霉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次硝酸(Nitroxyl,HNO)由一氧化氮(NO)经单电子还原和质子化作用产生,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本工作构建了一种基于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LRET)的比率型上转换纳米探针用于检测生物体系中HNO含量.该探针以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为能量供体,有机染料Fl-TP为能量受体构建.Fl-TP能特异性识别HNO并与之反应生成Fl-HNO,Fl-HNO在400~500 nm处具有明显的吸收峰,与UCNPs的蓝色发射光谱重叠,从而发生LRET过程.随着HNO浓度增加,Fl-HNO的荧光强度(F525 nm)逐渐增强,UCNPs的荧光强度(F480 nm)逐渐下降,比率信号(F525 nm/F480 nm)逐渐增加,并与HNO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探针的线性检测范围为3~100 μmol·L-1,检出限23.4 nmol·L-1.实验结果表明该比率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成功实现在活细胞和生物组织中HNO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酸为碳源,磷酸铵提供氮源,采用固态热解法一步合成一种水溶性的、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 所得到的碳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0.7%,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3 nm。 基于环丙沙星(CIP)对碳点的荧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CIP的定量检测方法。 最佳实验参数为:碳点浓度为7.5 μg/mL,pH值为5.9,孵化时间为5 min。 在此实验条件下,碳点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和CIP的浓度在0.39~40.00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12 μmol/L,相对标准偏差(n=5)为4.2%。 干扰实验结果指出,除了铜离子具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共存物质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而铜离子的干扰可通过加入草酸铵来掩蔽。 最后利用所构建的荧光传感器对实际样品中CIP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3%~107%之间。 本研究为CIP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为碳源,通过水热合成制备N、S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S-CDs),用于实际样品中铜离子检测。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S-CDs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在0.6~2.2 nm之间,具有无定形碳的结构;碳点表面含有羟基、羧基、酰胺等官能团,C、N、O和S元素质量分数别为54.01%、24.49%、19.39%及2.11%;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耐盐性、pH稳定性、光稳定性,其荧光量子产率为25%。基于Cu2+离子与碳点表面多个官能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聚集的网络结构,导致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检测Cu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本方法对Cu2+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在0.2~10、10~50和50~100 μmol/L范围均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41 nmol/L(S/N=3)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土壤中Cu2+检测国家标准的要求(6.25 mmol/L)。测定了实际土壤中Cu2+的含量,检测结果为2.55 μmol/L,加标回收率在104.9%~105.6%之间,实现了Cu2+的快速、灵敏、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黄小梅  邓祥 《应用化学》2019,36(5):603-610
以中药材川佛手为碳源,通过高温热解产生的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 nm的新型荧光碳点,其最大激发波长285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340 nm。 基于碳点良好的荧光性能及Hg2+对碳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检测Hg2+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在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响应时间为2 min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检测Hg2+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2~40 μmol/L,相关系数为r=0.9996,检出限为0.052 μmol/L。 当加入2.0和40.0 μmol/L Hg2+到实际水样后,相对标准偏差(RSD)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0.3%~2.4%和99.5%~101.1%,可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调制乳粉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柱后还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样品用水溶解,经脂肪酶酶解,2.5 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醇溶液皂化,正己烷萃取,氮吹浓缩后,用甲醇复溶。通过Xbridge C18色谱柱分离,锌粉还原柱柱后还原,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26 nm,发射波长为432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维生素K1在0.0025~2.0 μg/mL、维生素K2在0.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检出限分别为0.07 μg/100 g和0.24 μg/100 g,定量限分别为0.2 μg/100 g和0.8 μg/100 g;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39%~94.39%,精密度为0.85%~3.98%。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调制乳粉中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质(合果芋叶片)、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和脲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 氮共掺杂碳点(Fe,N-CDs),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形貌与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 该Fe,N-CDs既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也能在450 nm处产生强荧光发射. 以Fe,N-CDs和邻苯二胺(OPD)为探针, 建立了一种比色/比率荧光测定双氧水(H2O2)的双信号方法. 在H2O2存在下, Fe,N-CDs催化OPD氧化成黄色的2,3-二氨基吩嗪(DAP), DAP在420 nm处有1个特征吸收峰. 在360 nm波长光的激发下, DAP在550 nm处有强荧光发射; 由于荧光内滤效应, DAP又可猝灭Fe,N-CDs在450 nm处的荧光. 基于此, DAP在420 nm处的吸光度(A420)及DAP与Fe,N-CDs的荧光强度比(I550/I450)均可用于H2O2的定量分析. 考虑到葡萄糖氧化酶能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H2O2, 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比色/比率荧光双信号葡萄糖测定方法. 在pH=5.4, 温度40 ℃, 1.75 mmol/L OPD及反应时间25 min的条件下, 当葡萄糖浓度在1.0~100 μmol/L范围内时, A420I550/I450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8(比色)和0.6 μmol/L(比率荧光). 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鸡毛和乙二胺为碳源和氮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强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并优化其制备和掺杂条件。该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结构性质和稳定性,平均粒径7.89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4%。最大激发波长为32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86 nm。Hg2+存在条件下N-CQDs溶液的荧光被猝灭(关),添加百草枯后猝灭的荧光被恢复(开)。通过N-CQDs/Hg2+体系设计了荧光"关-开"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百草枯在0.05~1.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ΔF=92.41X+123.31(R2=0.9989),检出限为16μg/L,加标回收率为95.3%~104.4%,RSD<3.8%。以鸡毛为原料制备的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的荧光"关-开"探针方法可有效检测实际样品中的百草枯。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炭为碳源,过氧化氢和醋酸为混合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碳点。经过乙醚提取纯化,并用聚乙二醇2000进一步钝化,碳点性能得到了改善。最终制得的碳点在316 nm处激发时,最大发射波长出现在435 nm左右,其荧光量子产率为19.6%。盐酸土霉素对碳点有猝灭作用,据此实现了对土霉素的测定。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回收率在98.0%~102.0%(RSD=1.7%),检测限达1.4×10-3μg·mL-1。  相似文献   

10.
林宏艳  田原  王青林  曾凌  刘国成  赵延玉 《应用化学》2018,35(11):1372-1377
选择配体N,N'-双(3-吡啶)丙二酰胺(3-bpma)、1,4-对苯二乙酸(H2pda)和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了一个基于双螺旋链的三维超分子锌配合物[Zn(3-bpma)(pda)]n(1),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晶体结构表征。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锌配合物是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62512(11) nm,b=1.15947(8) nm,c=1.19282(8) nm,α=90°,β=90°,γ=90°,V=2.2476(3) nm3,Mr=513.80,Dc=1.518 g/cm3,Z=4,F(000)=1056,R1=0.0381,wR2=0.0669。 金属锌离子被两种桥连配体3-bpma和pda连接形成一种一维双螺旋链状结构,相邻的链间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为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标题锌配合物具有强荧光发射特性,而且其对不同的有机溶剂分子和金属离子有显著的荧光传感特性,可以作为检测硝基苯的高灵敏性荧光传感材料。 CCDC:1811967  相似文献   

11.
韩雍  汪慧  宋曦  雒雪丽 《分析测试学报》2018,37(12):1475-1479
以青柿子(Diospyros Kaki L. f)提取物作为碳源,通过水热法简易制备荧光碳点,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碳点为类圆球颗粒,平均粒径为15. 39 nm。X射线衍射(XRD)表明该碳点为类石墨烯的无定形碳材料;光电子能谱(XPS)表明其构成元素较复杂,但以碳点为主的元素均有表达,且符合一般碳点材料的元素组成;该碳点表面含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活性基团;在350 nm处有紫外吸收,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特点荧光,最大激发波长为35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45 nm;在355 nm激发波长下,其光谱发射在p H5. 0~11. 0范围内具有稳定的荧光。该碳点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较强的蓝色荧光,对Fe3+具有较好的特异识别能力,可用于Fe3+的荧光检测。Fe3+浓度在0. 45~50μmol/L范围内与PM-CDs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 923 4)。试验在碳点纯化方面存在局限,需进一步探讨生物质材料碳点纯化方式,提高目标分析物的识别位点保有量,获得高效检测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肉类中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样品经5%HClO4除蛋白后,离心过滤.采用Waters XTerra RP18(5 μm,4.6×150 mm)色谱柱,以V(甲醇):V(CaCl2缓冲液)=30:70(pH 6.6)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25℃.经CaCl2缓冲液衍生化,在激发波长(Zx)350 nm和发射波长(Zm)520nm处检测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测得上述3种抗生素在0.09~4.64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土霉素的最小检测限为1.48 ng/mL,四环素为1.20ng/mL,金霉素为2.32 ng/mL,方法的精密度为0.69%~1.23%,加样回收率为64.63%~90.89%.实验证明本方法可用于检测肉类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3.
以啤酒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啤酒基荧光碳点,其中以齐鲁工业大学自酿啤酒合成的碳点相比其他品牌啤酒合成的碳点具有更好的发光效率。该碳点表现出发射波长随激发波长变化而变化的性质,最大发射波长为475 nm,呈现蓝色荧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对碳点结构及其光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基于Fe3+对碳点的特异性荧光猝灭,建立了灵敏的Fe3+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 ~ 45 μmol/L,检出限达91 nmol/L,并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Fe3+浓度的分析。所合成的碳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膜穿透性,可用于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和多色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4.
吴智超  吴恩国  杨仲毅  陶宇翔  陈潭  钟永军 《色谱》2019,37(10):1118-112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生物转化反应液中N,N'-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InertSustain AQ-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体积分数25%的甲醇水溶液(含有1.0 g/L一水乙酸铜、2.0 g/L四丁基氢氧化铵,以磷酸调节pH至2.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该方法可在8 min内分离EDDS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物质(苹果酸、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富马酸),且峰形良好。EDDS在0.06~0.6 g/L范围内线性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39%(n=9,RSD=1.15%)。EDDS生物合成反应液中EDDS含量为0.25 g/L,大部分底物被转化为苹果酸(36.56 g/L);而EDDS的水解反应中富马酸产生较少,形成了3.05 g/L的苹果酸。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EDDS生物合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QDs)。该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5.5 nm,最大激发波长为33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18 nm。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光谱与苦味酸(PA)吸收光谱存在部分重叠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以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苦味酸检测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加入苦味酸前、后的荧光强度比值(I0/I)与苦味酸浓度(c)在0.2~8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LOD)为32 nmol/L。在5、40、80μmol/L加标水平下,实际水样中苦味酸的回收率为98.0%~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2%。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苦味酸的灵敏、快速和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酰腙类Schiff碱2,4-二羟基苯乙酮缩异烟酰腙(C14H13N3O3,H2L),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0102(2) nm,b=0.75891(8) nm,c=1.9530(2) nm,α= 90°,β=111.481(12)°,γ=90°,V=2.7725(5) nm3,Z=4,Dc=1.4292 g/cm3,R1=0.0422,wR2=0.1113,F(000)=1256。 同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使用Gaussian09量子化学程序包,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d)水平,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获得了热力学参数和几何结构参数,对分子的总能量及前线分子轨道、Mulliken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用TD-DEF方法计算了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7.
以邻苯二胺、柠檬酸、乙醇为前体物质,采用自下而上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蓝色荧光碳点(BCDs),以此构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蔬菜中的谷胱甘肽(GSH)。结果表明,在碳点(CDs)中加入Cu2+后可使BCDs荧光猝灭;在该猝灭体系中加入GSH后会使BCDs-Cu2+体系的荧光恢复。由此建立了一种“开-关-开”型检测GSH的新方法。在激发波长390 nm下,BCDs发射峰位于445 nm处,可以实现对GSH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是0~80μmol/L,检出限(LOD)为0.0368μmol/L。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蔬菜中GSH的测定,回收率为89.6%~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2%~5.2%。  相似文献   

18.
将柠檬酸置于单乙醇胺中,通过简单加热实现快速、大规模的合成氮掺杂荧光碳点。所得氮掺杂碳量子点被370 nm的光激发后在458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最大吸收波长为315 nm。肝素能增强该碳量子点的荧光且具有线性关系。基于该现象,设计了一种以氮掺杂碳量子点为荧光传感器检测肝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3~2.63 U/mL,检出限为0.01 U/mL。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9%~101.2%之间。  相似文献   

19.
岳玉华  周炳均  艾佳媛  封顺 《色谱》2020,38(11):1302-1307
达卡巴嗪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它在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同时部分药物仍以原药形式经尿液排出。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监测尿液中达卡巴嗪的含量评估其在人体内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进而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针对达卡巴嗪,人们发展了多种分析方法,但多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平台。然而达卡巴嗪为强极性弱碱性化合物,采用常规反相色谱法分析时会出现出峰时间过早、峰形拖尾的现象,导致定量不准确。基于此,该文建立了一种测定尿液中达卡巴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克服上述问题。小鼠尿液经丙酮沉淀法去除蛋白后,采用Shimadzu-GL ODS柱(150 mm×4.6 mm,5 μm)分离,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v/v)-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pH=6.5)(20:80,v/v),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洗脱时间15 min。在该色谱条件下,达卡巴嗪保留时间为5.3 min且峰形良好。其在0.25~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 =0.999)。基于信噪比(S /N )=3和S /N =10,计算出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2 μg/mL和0.25 μg/mL。在低、中、高(50.0、375、500 μg/mL)3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9%、102%、99.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2%、1.3%、1.2%(n =5)。日内与日间RSD分别小于3.8%和4.4%。将该法应用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黑色素瘤C57BL/6小鼠尿液中达卡巴嗪的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羟基与氨基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不断聚合生成碳点(CDs),该碳点可发射不依赖激发波长的明亮的红色荧光.将CDs作为目标敏感荧光团时,发现Cu2+可特异性猝灭碳点的荧光,而焦磷酸盐(PPi)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上述体系的荧光.其中,Cu2+对CDs的荧光猝灭是由于Cu2+与CDs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发生静态猝灭过程;而加入PPi之后,由于它与CDs的结合能力更强,因此Cu2+离开CDs的表面,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off-on荧光纳米开关传感体系,分别用于Cu2+和PPi的定量检测,检出限分别达2.14 μmol/L和1.85 μmol/L.该传感体系可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拓宽了荧光CDs的传感应用,为其在生物体内目标分子的检测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